幼儿园语言故事创编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0-08马慧霞
马慧霞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中,故事教学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不断创新,才能做好语言故事教学,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故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34-02
在幼儿园教育中,故事教学被普遍采用,因为孩子喜欢故事是天性。故事教学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更重要的是,故事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实践中,运用语言故事教学的方法有很多。
一、分阶段进行语言故事教学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然而,不同阶段的孩子对故事有不同的偏好。所以,应根据儿童不同的语言表达能力,选择合适的故事主题和教学方法。
1.小班语言故事。
小班儿童处于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的限制,应选取篇幅短,句型简单,主题简单,语言重复较多,语言中充满了夸张和想象的故事,体裁主要是关于动物的童话故事。
如“小兔子乖乖”这样一个简单的,可以理解的故事,老师通过使用歌曲唤起儿童对故事的兴趣,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充满情感讲这个故事的内容,突出小兔子和狼的故事的语言特点,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模仿小兔子和狼说话。因为,孩子的记忆能力有限,不能快速复述故事,所以,老师只需要孩子模仿兔子和狼的语气,想象编一个故事,大胆的说话或使用肢体语言,从而,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2.中班的语言故事。
与小班儿童相比,中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有所提高,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他们喜欢曲折、有一定矛盾的故事。因此,在选材上,应注重科学和民间故事。如《毛毛虫的历险记》、《大恐龙进城来了》等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有着无限的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提问法,引导孩子复述故事,或进行创作。例如,在《勤劳的人起得早》这篇文章中,让孩子们认识蜜蜂,让他们重复之前的内容,提出:“小蜜蜂在院子里做什么?”同时,通过复述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大班的语言故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的孩子有更复杂的思维方式和评估和讨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篇幅较长的,离奇的情节,稍带悬念,语言幽默,充满奇异幻想色彩的故事。如《蜗牛城的故事》等,这种拟人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更生动地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故事的内容。
二、开展故事欣赏的具体方法
当组织的孩子听故事时, 有必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掌握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则,进行有计划地培养,这样孩子就可以看,听,说,多实践,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创造力的语言教学。同时,情景游戏、角色扮演、小组交流、区域活动等形式也可用于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提问的方法。
它是故事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在故事教学的开始,通过提问来介绍作品,为故事的讲述铺平道路。(2)通过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3)引导幼儿复述一个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作品的主要内容,以确保幼儿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此外,在更新故事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创造性的提问方法,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2.互动讨论法。
这也是故事教学的一种方法,在中班和大班教学中普遍使用。讨论法一般用于理解作品的阶段和继续故事的阶段。例如,在童话中,船很长,老师问:“乌龟爷爷邀请我们去他的生日聚会。”你想把什么做成船?”在这里老师给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引发了新一轮的激烈讨论,不仅会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而且,还会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创建和延续方法。
在长篇故事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创造与延续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短篇故事的讲述中,引导孩子去思考和联想。教师创造持续的使用方法,可以进行必要的中断,但记住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只能在需要临时断开,而不是随机中断,其目的是引出下面的故事内容,激发孩子们听故事的兴趣,改善教学的效果。因此,它的使用要及時、恰当,形式要灵活巧妙,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要使用太过频繁。
三、组织开展故事欣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生动有趣的内容。语言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说话的欲望。如:让孩子根据图片内容自由发挥想象力,讲述内容,内容要让孩子熟悉,不能单一、死板,可以让孩子进行比较,选择各种可能性,叙述不同的故事。
(2)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强化孩子的创造性行为。当孩子在思考和创造时,教师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来加强孩子的创造性行为。“你说得很好!”或者“你今天做得很棒!”等等,这些老师鼓励的话,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老师很关心他,让他被鼓励去从事更有兴趣的探索。
2.促进儿童在问题情境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从一个点向四面八方展开,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多说这样的话:“瓶子除了喝水还有什么用?”“如果你没有雨具,怎么可能不淋湿呢?”让孩子天马行空,帮助孩子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3.鼓励孩子大胆讨论和交流。
例如,在讲述“十个爸爸”的故事时,在黑板上放一张故事挂图。立即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故事创作活动。
四、总结
总之,在儿童语言故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还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注意故事主题的选择,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梅.为什么我们没有“等待儿童”[J].早期教育,2002(10):3-4.
[2]杨香萍,杨旭丽.略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