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平台和团队方式的实验教学研究

2019-10-08龙超

软件 2019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网络平台

摘  要: 当前信息技术进步很快,而且对大学教学影响日益深刻,如教学类的网络平台,大学可以把课程搬到该网络平台,以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学生在该网络平台的课程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经过教与学的多方面实践研究,总结出学生以各个团队的方式学习,具体是设置团队不同的符合自身的奋斗目标,利用团队互帮互助的特点和重视团队的循环建设,再加上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本文是以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来具体展开探讨,结果证明该教学的研究是比较成功。

关键词: 网络平台;团队方式;团队的循环建设;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9.05.043

本文著录格式:龙超. 基于网络平台和团队方式的实验教学研究[J]. 软件,2019,40(5):222225

【Abstract】: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s quickly, and impacts increasingly and profoundly on university teaching, such as network platform of teaching, university can carry the course to the network platform, so as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teaching. Students are learning the course on the network platform,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and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a good learning effect, after the practices of many research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words are Summarized is that students study in the form of teams, the concrete ways are like these: the teams are built from different conform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ir own go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ms helping each other are taken advanta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m's cycle are paid attention to do, plus the specific guidance of teacher to achie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The article is based o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e course to discussion particular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more successful.

【Key words】: Network platform; Team approach; Construction of team's cycle; Computer basic; Research of experiment teaching

0  引言

大學各方面教学正走向信息化,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实验教学为例子,进行展开研究。该课程的实验教学,采用的信息系统技术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高校版),以下简称学习平台。学习平台主要是把计算机基础的知识要点、教学进度、知识点教学视频、知识点测试……以信息化的方式包含其中,学生可以通过知识要点和教学进度,了解学习目标;可以通过知识点教学视频,跟着视频里的教师,学习具体的知识点内容;可以通过知识点测试,测试自己到底学了多少,该知识点是否可以过关……

学习平台的运行期间,上该课的学生都是高考后刚上大学的新生,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有的由于家庭某些原因,不怎么碰过计算机;有的只是偶尔上网的需要,懂一些计算机简单的操作;有的出于对计算机的爱好,懂计算机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时间偏紧的条件下,这三类起点不一的学生是否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完成学习计划?是否实现拥有自学的能力?是否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些学习目标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1  探讨与研究

针对以上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的情况,笔者采取了如下的对策:(1)对学习平台进行相关解析,让学生清楚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了解其重要性;(2)采取团队的方式尤其重视团队的循环建设,来配合学习平台的教学。

1.1  对学习平台的相关解析

让学生明白:学习平台是一个网络软件,它主要是依靠服务器、网络和学生计算机运行,学生通过学生计算机的Internet Explorer登录学习平台,浏览、学习和下载相关内容[1]。学生经过学习一个学期后,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其考试的范围来源于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教师在这里,要让学生清楚计算机一级考试的结果对他们以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比如考得好的学生,其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利用office软件处理相关的数据与信息事务时,其效率往往是很高,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2]。

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学习平台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1)。教师在学期末通过服务器取出每个学生知识点测试的通关数据,统计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登陆的学习平台,查到服务器反馈回来的通关数据,了解自己答题的状况。这些通关数据不但可以反应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让教师把握好实验教学的进度,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而且有个趋势,某些学生的通关数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在计算机一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3]。

1.2  在学习平台的环境下,采取团队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学发展

在学习平台的环境下,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笔者是以自己在2016年带教的四个班学生为例,采取团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情况起点不一的学生,实现其获得好的自学能力和实现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来展开实验教学研究[4]。团队成员的分配,是在学生使用学习平台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两周后,经过摸底性测试,再根据分数的档次进行,具体如下:

90分及以上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团队,这个小团队起点比较高,为了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让他们重视完成学习平台的学习,使他们的知识面系统化。在知识点学习过程中,他们基础性好,自然学得很快,从而腾出时间来搞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设计,如视频声音数据化设计,动画数据化设计,网页设计……为下个学期他们参加计算机知识比赛做准备。

80分及以上且90分以下的学生和不及格的学生组成小团队,这些学生能组成两个或者三个小团队,这些小团队的特点:低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很生疏,是要一个适应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而这类高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点存在个别不熟练的状况,正好让这类高分的学生帮助和引导低分的学生,使低分学生更好地适应其学习过程,从而把学习的进度赶上来,而这类高分的学生在帮助团队成員的过程中,其计算机知识得到熟练与巩固,也实现了自我提升的目标。

60分及以上且70分以下的学生组成小团队,这些学生比较多,能组成三个或者四个小团队,这些学生的特点:都有某些方面的不足,遇到不懂的知识容易停下来,但是很多时候需要所相处的小团队成员彼此点拨一下就能弥补,实现共同进步。

一个班就是一个整体,同时也是一个大团队。这些不同分数段的小团队,都设置适合自己团队成员的奋斗目标,如:不及格的学生想考及格,及格的想考良好,良好的想考优秀,优秀的想保持优秀或者想有其他的突破,这些目标的实现自然会带动整个班的学风向前发展,整个班的学风发展了,自然对不同分数段的小团队有激励的作用,促其发展,这恰好属于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学生学习一段时间过后,部分学生成绩出现了上下轻微波动,但是整体向上,这是正常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变化,计算机基础期中测试后,再根据学生成绩的新变化,按照原来的分数段重新调整小团队的成员。这是一方面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打造适合学生本人的、高效的学习合作团队;另一方面则是促使不甘落后的学生,奋发学习以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测试成绩只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方法,测试成绩不能反映全部,有少数学生考得不好,但是他们把知识应用得好,而且对该门课程很有发展潜力,面对这些情况,笔者尽力去挖掘和培养这类学生,并把他们放在优秀学生的小团队中,以弥补测试成绩的不足[5]。

采取团队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注意做好团队建设的七个阶段:团队的准备阶段、团队的形成阶段、团队的震荡阶段、团队的规范阶段、团队的发挥阶段、团队的解散阶段和团队的总结阶段。首先,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测试分数出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团队的奋斗目标进行分析,为组成团队做好准备,这就是团队的准备阶段;学生被组成不同的团队后,开始有着各自团队的共同奋斗目标,对团队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团队的形成阶段;但是在学习平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各自团队遇到了难以预料的困难,原来的愿望在现实中变得渺茫,开始出现了争执上的矛盾冲突,甚至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团队的震荡阶段;紧跟着在教师的帮助和调解下,团队中,学生的矛盾得到了磨合,并且学生彼此之间得到了解和支持,这就是团队的规范阶段;随着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支持、配合和帮助的逐步发展并呈现良好的局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信任,这时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很强烈,学生更有信心地完成并掌握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努力实现各自团队要实现的学习目标,这就是团队的发挥阶段;之后,计算机基础的阶段性测试结果出来,学生的测试分数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了使团队成员按照新的分数变化得到新的调整,或者还有其他结束原因,原有各个团队的互帮互助关系被宣告结束,原有的团队成员被宣告解散,这就是团队的解散阶段;最后,教师对本次各个团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得出成功的经验和不足的教训,给下次团队合作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这就是团队的总结阶段[6]。根据笔者在2016年带教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团队建设七个阶段的特点,笔者认为:在采用团队方式的教学过程中,团队的建设应处于一种循环的过程,其具体的循环建设如图2所示,而在团队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团队的发挥阶段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应促使各个团队尽快进入该阶段,并促使该阶段性能得到充分发挥[7]。

2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与教学效果评估

经过一个学期的以上实验教学研究,其结果还是让师生都感到满意,具体如下两个数据组在两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其中,2015年数据组是没有实施该实验教学研究得出的结果,而2016年数据组是实施该实验教学研究得出的结果[8]。

2.1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应用Excel 2010软件对笔者在2015年和2016年,带教学生的两组期末省一级考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2015年的数据组和2016年的数据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分析”,以F > F crit,且P-value≤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以,2015年数据组的平均成绩为63.99±13.21分,2016年的数据组的平均成绩为72.36±11.67分,2016年数据组的成绩明显高于2015年数据组的成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1135.037 > F crit= 3.923,且P-valu= 9.692 E-62≤0.05),又因为P-valu= 9.692 E-62≤0.01,所以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详细如下表1。

2.2  期末教学效果评估

对2015年和2016年笔者带教的情况,其教学效果评估主要采用学习兴趣、直观体验、理论知识理解和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四个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发现,引入网络平台和团队方式的教学,使2016年数据组的学生在学习兴趣(P-valu=0.015)、直观体验(P-valu=0.029)、理论知识理解(P-valu=0.016)和面对困难的自信心(P-valu=0.007)四個方面明显优于2015年数据组的学生[9],详见表2。

3  结语

纵观实验教学的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学生的学习计划、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这三方面原先定的目标都已很好地完成,而且整体结果比以前好很多。本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教师适当介入针对性地辅导,尤其是思想辅导,并适当调整团队成员或者调整该学生所在团队的帮助关系,使团队成员的学习帮助关系得到更好地发挥 [10]。

参考文献

[1] 焦赛美. 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为例[J]. 软件, 2018, 39(4): 222-225.

[2] 张婷嫣, 桂腾昕, 邓万风. 课堂管理软件的对比与分析[J]. 软件, 2018, 39(1): 191-194.

[3] 黄超, 唐子蛟.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研究[J]. 软件, 2018, 39(5): 27-30.

[4] 王芳, 邓一星, 秦映波. 敏捷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案研究与实践[J]. 软件, 2018, 39(4): 77-81.

[5] 龙超, 刘新光, 周珂. 基于毕博平台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 28(4): 396-398.

[6] 齐海丽.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 教育文化论坛, 2016, (1).

[7] 柳纯录, 刘明亮, 高章舜.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 第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03-217.

[8] 方仙桃, 胡昭华等. TBL教学法模式下学生意见调查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 2017, 18 (6): 1143-1145.

[9] 陆相任. 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的师生学习交流APP[J]. 软件, 2018, 39(4): 21-23.

[10] 王富英, 王新民, 朱远平. 导学讲评式教学的研究[J]. 教育科学论坛, 2014, 0(8): 40-42.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网络平台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杭州湾跨海大桥基础网络平台的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