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时政教学的方法初探

2019-10-08郑艺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政教学方法

郑艺萍

【摘 要】无论是出于学科知识考察目的还是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时政教学都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针对我校初中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特点,笔者不断尝试寻找一些时政教学的方式方法与途径,包括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期望能够让学生通过时政学习,培养关心国家发展、关注社会、感受国家前途与命运与个人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产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另外透过对时事的了解与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明辨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政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79-01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2107年全新改版的新教材引用“时事政治”内容作为辅助教学材料使用,将时政教学的地位提高了一个层级。福建省自2018年中考改为全省统考,时政内容考查所占分值从原来的10分提高到20分,也凸显时政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专职教师,必须紧跟新教材的步伐,以全省中考改革为方向标,深入钻研新教材中时政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研究近年来中考时政考查的题型与方法,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时政教学比较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对平时开展的时政教学进行阶段性总结,提升个人的科研水平。

时政教学主要分为课堂内时政教学和课堂外时政教学两个方面。

一、课堂内时政教学

1.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探究与分享”、“阅读与感悟”、“拓展空间”几个栏目里引用了不少时政材料。有些属于正文知识的补充,有些是为了加深对观点的理解,强化观念或意识的形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善加利用。

(1)朗读内容。

课堂上请学生朗读时政材料有利于学生直观认识国家大政方针及领悟内在意图。例如八年级下册(以下事例的引用均以八年级下册书本为例)第九页“阅读感悟”设置的“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节选自《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就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保障人权方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请学生进行朗读,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学生领悟到我国人权事业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体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个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的认同,特别是政治认同和制度认同,这个时政材料的教学就比较好的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组织讨论。

课堂小组讨论时政内容有助于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或者社会现象,理解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的必要性、重要性,促进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例如组织学生对书本第九页“拓展空间”之“中国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时政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并设置问题,如“为什么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最显著的标志?”、“我国开展减贫行动有何重要意义?”等问题的讨论,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纠正错误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再及时联系书本知识加以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对于中国的几千万贫困人口的国情而言,“生存就是最大的人权”;我国减贫行动开展40多年,让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促进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世界人权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这样学生既理解和掌握了书本知识同时也发自内心地产生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采用讨论式的时政教学方法比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集思广益,明辨真理,这比起教师照本宣科、单向教学的枯燥无味导致学生缺乏时政学习的兴趣来的更加积极和有效。当然,讨论要注意把握好时间,不扯无关话题,毕竟课堂时间有限,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之间的矛盾,做好解决突发问题的心理准备,坚持围绕主要观点展开讨论,以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为目的。

2.时政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案例,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从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1)精心备课、合理选择。

①教师要非常明确地围绕本课的教学目的而选择合适的案例,提前对案例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做出预判,在教学计划中要提前做好课堂生成的几种可能以及对策。如果所选择的案例不适合学生探讨(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或者无法在有效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预估教学效果不佳,回归不到核心问题,那么就必须衡量结果后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做出调整。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侧重于宪法的学习,教材中大量引用了宪法与法律的法条以及真实的法律案件、法律案例。众多的法律案例是否都适合在课堂上使用?不一定,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课堂时间是否充分、教学目的是否达成等因素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出比较与选择,考虑哪个案例更适合使用?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

例如书本第78页,“探究与分享”引用了某镇政府为了“设立教育发展基金”而要求全镇每名公职人员至少捐款1000元,这样的捐款对于有些公务员是不小的负担。书本设置了思考题:“镇政府强制要求公职人员捐款的行为是否合法?”,假如不看“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学生很容易判断该镇的做法合法,学生认为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对比较高,捐出1000元是在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属于合情合理。这样的理解就偏离了案例设置的意图,还会造成错误的认识。法律条文的引用如果教师不作出解釋学生理解就不到位。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可以直接引用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慈善法,或者使用2019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外商投资法,更直接体现全国人大的立法权。经过考虑,备课时果断放弃书本的案例,选择最新的全国人大通过的外商投资法时政材料作为教学案例使用,这个案例还延伸出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对于外资经济的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等我国经济制度和所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等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挖掘了法律案例的教学价值、一案多用,一案多得。

(2)问题意识、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而案例中所富涵的鲜明问题意识则是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的出发点。例如书本第89页“探究与分享”引用了向某涉嫌非法套取国家扶贫经费而受到该县监察委员会的调查,向某所在单位以向某在扶贫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为由要求监察委员会停止调查。书本仅设置一个问题:“向某所在单位的要求是否合法?”,问题设置比较单一,答案也显而易见,缺乏探究性和思考性。同样的案例可以再设置:①向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套取扶贫经费是否违法?②检察机关开展对向某的调查体现了监察机关依法履行哪一项职责?③向某作为国家机关的作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力?④公民发现向某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行使哪项权利?一个案例引申多个问题,多角度多层次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挖掘案例的多重价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以及教学需求合理有效设置问题,可以既让学生理解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个法律知识,还顺带复习了法律基本特征,树立平等观念践行平等,宪法的核心价追求等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树立问题意识、科学合理设置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生活经验及能力,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5分钟时政点评。

道德与法治学科必须坚持时政教学,包括让学生了解时事新闻内容、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事情件、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课堂5分钟的时政点评不仅深受学生喜爱,同时“时政点评”也是近年来的中考必考题型(6分值)。充分利用课堂5分钟进行时政点评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点评的一般方法,提高时政点评题的答题方法和步骤。为此学生还专门开设了“时政点评”研究性学习。通过一个多学期定时定点的研究性学习,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普遍提高了时政点评的解题能力,在期中考中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课堂外时政教学

1.开展时政点评优秀作品评选与展览。

基于学生开展“时政点评”研究性学,结合学校科技节活动,组织研究性学习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学科的“时政点评”评选及展示。30位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1-2篇时政点评作品,小组按照政治、经济、科技、法治、文化、先进人物事迹、国际重大事件等几个方面分头收集新闻材料和时政材料,然后利用集中学习的时间组员一起对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一般来说适合用于点评的材料必须要主题明确、内容简明扼要、能体现我国发展成就或者宣传正能量和积极影响、与道德与法治书本知识有关联性。根据这些标准加以选择,全组在经过几轮的交流与淘汰后最终选取大家认可的时政材料,由组长执笔,组员配合完成时政点评的作品,再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上台展示和交流,教师现场指导,及时调整和修改不足之处,如点评步骤是否具备、是否围绕主题说意义、是否运用书本知识分析、是否结合材料分析、青少年表态等步骤是否完整、观点是否明确、分析是否到位等问题。各组再对点评内容进行修改,反复多次,直到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提交学校作为优秀作品入围进行评选,评选出年段的一二三等奖,并在学校展示。

通过时政点评优秀作品的评选与展示活动,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时政、关心国情、了解国际形势的热情与积极性;小组在分工与合作中增进了友情、提高了集体荣誉感、树立了正确竞争意识、学会了团结协作、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课题研究的能力。为了在全校交流和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同学们还钻研了PPT制作方法,最终提交的研究成果制作的課件展示也获得了表扬。所以研究促进学生成长也促进教师的教学。时政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不仅弥补课堂学习的不知和仓促、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感受到祖国的繁荣进步、领略了先进模范人物的风采,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学生的品德、传递了社会正能量、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才是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时政教学也就到达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实现了预期效果。

2.尝试其他的课堂外时政教学的方法。

除了学科考试要求的时政点评题型的研究与指导外,我还尝试开展时政知识知多少和法律知识知多少的课外知识竞赛活动。有学科考查纯时政内容的原因(单选为主)也有激发学生学习了解时政的原因,通过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来促进学习时政的热情,知识竞赛这个方法应该说切实可行富有成效。当然奖励措施要同步跟上,给予奖状或者小礼物的奖励对于我校初中生还是有实际意义的。

此外还开展过“垃圾分类 你我同行”的时政手抄报评选与展示;配合班级黑板板开展了“垃圾分类”的主题黑板报展示、法治主题的黑板板展示、配合学校德育处开展的每周时政宣传栏的布展,主要由班级学生轮流负责的剪贴报展示,学生经过挑选,把比较重大的、贴近学生和百姓生活的热点新闻加以剪裁和拼接,重新排版后张贴在小型可移动的宣传栏里也同样达到时政教学的目的,并且拓宽了课堂外时政学习的渠道。

课堂外时政教学还可以利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春季、秋季外出考察和研学活动,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沿途的所见所闻、参观德育教育基地浏览的新时代英雄模范、道德楷模和参观科技博物馆所见、所听、所体验到的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新科技成果展示,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和学习我国的科技前沿、文化成果、人文知识其实也都是适时开展时政学习的极佳途径。

在开展时政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教师要做到:用心、耐心、细心和有心。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的时政教学,都需要教师用心做好教学计划、耐心做好时政学习的指导、细心关注学生的时政学习的学情与动态就是有心人。

时政教学的道路还比较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与反思。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静心教育、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胡平先.上善若水,静待花开,是最美的教育情怀,2017-04-13.

[2]曾耀明.初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方式的分析与解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7(09)129-010.

[3]魏红芳.浅谈初中时事政治的教学[J].新一代,2016(13).

[4]王殿文.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7(12)259-259.

[5]彭德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8(6).208-208.

[6]初中《时事》杂志 第1、2、3、4期,2019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政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中学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