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的研究
2019-10-08白灵
白灵
【摘 要】职校生正值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亟需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而职业学校受就业导向驱动,教学中重视操作技能的培训,轻视文化知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作用,由此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营养,有益于职校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理应在职业学校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关键词】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48-01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具备基本技能的劳动者的任务,秉承着培养规模大、人数多、速度快、技能好的“大多快好”的教育理念,通过在流水线上的反复练习,不断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这固然让学生拥有了一技之长,但学生个体作为社会化的人,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动物,离不开精神食粮。职业学校要开展文化教育,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来充实学生精神,丰富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塑造健康的人格,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鲜活的思想,滋养着中华民族,使其历经风雨而愈加坚韧,从远古走向今天。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1.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上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黃帝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璀璨一时,从此奠定了中华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道两条文化巨流衍生出无数大大小小的文化支流,沿着文明发展的时间轴,一路涓滴成河,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发展创新,历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淘洗,汇聚成规模宏大、灿若星河而又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体系。
2.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春秋战国,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群星璀璨,竞相逐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盛开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异苑。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无不凝聚了先贤哲人的智慧,音乐、舞蹈、武术等艺术形式中动与静的和谐相生,绘画中留白的艺术处理,书法中刚正与灵动的艺术表现,文学作品中出世入世的人生追求,无不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光辉。
3.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半部《论语》治天下”,帝王将相,励精图治,用不废一个“仁”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名人雅士,皓首穷经,悟不透一个“道”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方客山人,青灯贝叶,参不透一个“禅”字。
4.中华传统文化思想鲜活,永葆青春。
儒家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被万世万代的治国理政者奉为圭臬,其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发有为;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对我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极具现实意义,其朴素的辩证思想,对我们正确看待事物始终具有启迪意义;禅宗自唐代大众化、生活化、本土化以后,其以心传心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学和美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职校生的人格成长需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职校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生命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奠定时期。这一时期所获取的认知来源是否健康、所受到的教育影响是否有益,直接关系到职校生未来可能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职业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作用不可估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直接指明了人格修养的基本目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给人以向善的价值指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孔子和荀子不约而同地指出了正确人生价值导向的途径。中华优秀文化中的这些精华部分,可以给青少年以有益的人生指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职校生的责任感。
责任意识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敢于作为,二是敢于担当。职校生作为应用型人才,最终要走向社会,接受工作岗位检验。职校生能否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与其责任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职业学校可以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文化精粹,及早培养职校生的责任感,增强职校生的责任意识,为职校生将来走入社会打好思想基础。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益于培养职校生的同理心。
同理心,即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同情、怜悯之心,是人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最基本的善良情愫之一。一些职校生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形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性格,还有一些人来自留守家庭,缺乏亲情关怀,导致为人冷漠,这些都不利于职校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等闪光的育人智慧,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这一推己及人的教育功能,帮助职校生成长为怀有仁爱之心的人。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的灵魂栖居之地,是炎黄子孙代代延续、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职业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助于职校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职校生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载体,深入学习、切身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高晶莹.论语文老师要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118.
[2]]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23.
[3项丽.让传统文化走进职业学校语文课堂[J].教学园地,2009,(10)(上旬刊):83.
[4]高梓梅.中国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对应用人才培养新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6,(07):250-251.
[5]丁学森.创新性继承与转化我国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对“师道尊严”的再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