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文化教育研究
2019-10-08杨大友
杨大友
【摘 要】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中生,不仅应该学习语文学科知识,而且应该融入其中、培养自身的国学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当下出发,对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国学文化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国学文化教育进行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国学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45-01
一、“国学”的概念
“国学”二字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记载,随着历史的变迁,国学的内涵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研究“国学”,首先我们要对其追根溯源,理清发展脉络,才能古为今用,理解国学在当代的文化担当。
国学的内涵和外延虽然应该有相对明确的界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推移,国学的定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几年来,各种文化类节目开始宣扬国学文化、传统文化,各地也纷纷开展了读经学潮,可以说这几年泛起的“国学热”是让人感到欣慰的,但欣慰之余,也不免有些疑虑。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国学文化的现状
1.国学文化教学方法的不足。
就当下教学现状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国学文化的教育主要集中于古诗文部分。教师普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器,局限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难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并且,由于长此以往语言不断变迁,学生难以对枯燥的教学理念产生兴趣,学习也不深入,对于重难点也只是一知半解,无法掌握国学文化的内涵,教学成效甚微。
2.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学内容相对匮乏。
现如今的高中课本中涉及的国学内容并不是很多,以至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没有对学生做出特定的阅读国学、学习国学的要求,外加上学生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国学,所以大部分的高中生是不了解国学的。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大的一个缺陷。近几年来,教育部门推崇国学教育,各个学校也积极响应。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方式还是十分的陈旧单一,大多数的教师会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国学文章,某些教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他们会告诉学生这些篇目都是必须背诵的,在日后的高考会考到,他们要是不想失分就必须认真的背诵。可是这样的方式最多只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感悟国学文化。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国学文化教育的策略
1.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高中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自身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深入其中,不断参与到国学文化的学习中来。但由于学生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学生的国学文化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上国学文化侧重于艰难苦涩,高中生的文言知识掌握有限,容易对国学知识产生胆怯心理,进而国学文化素养低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克服自身胆怯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国学的信心,在进行相关教案的设计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查询相关国学知识的视频讲解,加以音乐、图片等形式进行辅助,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进而不断发散思维逻辑,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进行《史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查找相关历史故事的视频,丰富国学教育的授课过程,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学习成效显著。另外,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播放一些历史文化电影,培养学生对于国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赵氏孤儿》《汉宫秋》等就是很好的电影,高中生在观看这类型的影片时,既缓解了高中阶段枯燥紧张的生活,又加深了学生国学相关知识的记忆,为高中生更好地迈向社会夯实了根基。在影片观看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发言,表达自己对相关历史文化的理解与收获,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积极创造帮助学生充实自身的国学知识,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2.将教材和国学文化有机结合。
尽管现如今很多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国学内容不多,教师还是要重视起国学文化的教学,可以尝试着把教材和国学文化合理的进行连接。借助课外连接的形式去拓宽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有机会去接触了解国学文化,高效提升学生的国学修养。
比如:在给教学《鱼我所欲也》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观看一段孟子这个人物的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孟子,在学生观看以后,教师可以总结归纳一些孟子的思想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认知了解。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找一些孟子的作品,然后仔细认真的品读一下孟子的经典作品。通过课外阅读拓宽自身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讲解古诗词的时候,也不能被课本所束缚,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做出拓展教学。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诗人的某一篇古诗后,可以在课件中增添这个诗人的其余作品进行辅助教学,也可以找一些同类型的诗篇给学生鉴赏,让学生对比着学习。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讲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这一首诗的时候,可以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下他的作品《夜雨寄北》,去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李商隐这位诗人。语文这门学科是灵活生动的,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尤其是国学,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学生在不了解的基础上盲目背诵是没有意义的,也不能帮助他们学好国学,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学习国学文化,同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和国学文化有机结合,真正的帮助学生学好国学。
结束语
国学文化是一种经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它的光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会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并且及时的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除了给学生讲授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带领学生认识国学,研究国学,爱上国学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文玲.渗透传统文化完善语文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1).
[2]张笛.传统文化与当代语文教学的整合关系[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