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子教育增加小学生心理压力的探究
2019-10-08董萌萌
董萌萌
【摘 要】影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性教育,目前在城市中小学相当普遍且愈演愈烈,有与学校教育并驾齐驱之势。当今学界对影子教育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来进行分析,比如政策分析、提出治理建议等,很少涉及到微观层面,本文聚焦于补习是否增加小学生压力这一问题来进行浅谈,此问题的论述分三方面,分学段来谈,分差生、中等生、优等生来谈,分家庭资本来谈。并且文章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期望能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影子教育;小学生;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G6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47-01
一、概念界定
1.影子教育。
课外补习指的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培优补差活动,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上类似于学校课程,故而也被称之为“影子教育”。对课外补习活动做出开创性研究,并提出“影子教育”概念的当属史蒂文森和贝克他们在对日本高中生所作的纵剖面调查中发现,“影子教育”发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但目的是为了提高主流学校的学习成绩。
贝磊是对课外补习做出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对“影子教育”的概念做出了进一步阐释:课外补习只有当主流教育存在时才会存在;它的规模和形态因主流教育的变化而变化;几乎所有社会中,它受到的关注都比主流教育少;它的面貌远不如主流教育那样清晰可鉴。
我国学者彭湃在2008年最早引进“影子教育”概念,他认为“影子教育”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是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
2.心理压力。
心理学将压力定义为“压力源与压力反應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其中,“压力源”是现实生活中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根据对主体的影响不同,心理学上将压力源分为三个类别:生物性压力源(疾病、睡眠剥夺)、精神性压力源(个体不良经验)和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社会交往不良)。
压力按照强度可以划分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和破坏性压力。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学业困难、和老师同学相处不愉快等,绝大多数情况都属于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而被绑架、地震等破坏性压力极少出现。而在本文中主要探讨补习教育是否增加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这一问题。
二、补习增加小学生的心理压力
1.分学段来看。
小学阶段分低、中、高年级,低年级是一年级和二年级,中年级是三年级和四年级,高年级是五年级和六年级。面对不同年级,补习对于是否增加小学生压力的情况也是不同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要尊重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小学儿童已经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过渡到了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借助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分类和真正运算,但运算还是孤立的、不完整的,不能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他们刚刚步入学校,还没有完全走出前运算阶段,更多的是依赖直觉思维获得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知识和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去努力适应学校的环境,能够在学校里获得充足的安全感、舒适感和幸福感。低年级的孩子需要凭借客观事物的形象去认识物体,辨清概念,大量的知识灌输和堆砌对于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有害无益。家长通常会有这样一种观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爱他就送他去补习”等等。于是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的儿童还没有适应学校的环境,还没有好好享受自己美好的入学时光,就被送入了以提高成绩为目标,不关注儿童发展规律的校外补习班。孩子们被压抑了爱玩的天性,心中压力不由言说,虽然他们可能不理解什么是压力,可是他们知道自己不开心,不幸福,这种生活是他们不喜欢的。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逐渐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学习生活也步入正轨,由于身边大多数同学都去上补习班,补习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他们心里也慢慢接受了补习这样一种形式。我曾经在校外补习班做过数学补习教师,当时和一位四年级的同学聊天,因为她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玩手机就是在吃东西,我不好意思大声批评她,便抓住课间时间问她,“你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听讲呢,是老师哪里讲的不好吗,你可以给老师提出意见。”“不是,老师,我就是不想听而已。”她微笑着回答到。“你不想听为什么要来补习班呢,是家长强迫你来的吗?”“不是,是我自己要来的,同学很多都上补习班,我回家也没啥意思,还不如在补习班呆着。”问到这我顿时明白了,由于身边同学的影响,这个女孩虽然没有强烈想补习的意愿,可还是选择迎合大众,跟随潮流。所以中年级的孩子对于补习班的抗拒越来越弱,补习班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不如低年级的时候大。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家长和学生都很重视学习成绩,这个时候反而是孩子有主动要求去补习的强烈愿望,所以孩子和家长基本是在同一战线的。所以这个阶段更多的是面临升学压力,而不是补习给他们造成的压力。
2.分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等生。
由于儿童受遗传素质、环境的影响,身心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不同儿童的发展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儿童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决定了每个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有好有坏,分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等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想要通过补习改变自己的劣势,使成绩由坏变好。本文把补习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对一补习,一种是去补习机构进行补习。这两种形式的补习给后进生造成了不同的压力。比如李佳丽的研究数据结果表明一对一补习的形式会使本来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成绩更下降,导致学生压力增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学习成绩本来就差,教师质量高,短期内效果也不明显。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选择的补习教师质量较差,本来自己就一知半解,讲解不清,参加补习的学生会增加焦虑感和抵触情绪,使得学业成绩不进反退。而后进生参加补习机构进行补习在数学、科学等科目的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此种补习给学生造成的压力远远低于一对一补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在班里面临尴尬境地,这是一批不太能引起教师关注的群体,极其容易被忽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得到外界老师、长辈的关注和赞赏,并为之付出努力。正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到,6-12岁的小学儿童存在勤奋对自卑的冲突,他们会勤奋学习,期待得到同等的回报,可如果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结果或者遭受老师的漠不关心,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感进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摆脱尴尬的现状,他们会主动要求去补习,希望通过补习来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补习减少了中等生的压力。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是班里的天之骄子,老师和家长都喜欢这样的“好”学生,可是目前来看,优等生去参加补习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他们为什么要去补习呢?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社会总是存在竞争机制,在学校也是这样,竞争无处不在。优等生因为害怕失去自己学习成绩上的优势,被后进生和中等生赶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不敢安于现状,选择去补习,如此才能继续保持在班级里的名列前茅,所以这样来看,去参加补习不会增加优等生的压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3.分家庭资本。
根据拉夫特瑞等人的“最大化地维持不平等理论“和卢卡斯的“有效地维持不平等”理论说明了优势阶层家庭会利用其家庭资本优势,通过各种资源排斥机制,占据学校教育和影子教育机会优势。义务教育还没普及时,优势阶层家庭为了维护自身的社会阶层,会用尽一切资源努力为子女选择好的学校,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普及以后,学校质量趋于均衡化,他们会转向影子教育的投入,有效的维持教育的不平等来保证社会分层。而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的家庭资本,所以补习对他们造成的压力也各不相同。李春玲在分析家庭背景与教育机会获得时,提出家庭背景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政治资本。本文主要探讨前三个资本。家庭经济资本指的是家庭的收入水平,关系到父母双方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等,家庭经济资本低的学生在面对高昂的补习班费用时压力倍增。家庭经济资本高的学生可以参加更好的补习班,他们只需关心通过补习学习成绩是否能够提高的问题,压力远远小于家庭经济资本低的学生。家庭文化资本关系到父母双方的文化背景及学历水平,家庭文化资本高的学生在参加补习班的同时还能得到父母在知识上的帮助,这会让他们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学习成绩能够提高,从而减少补习压力。而家庭文化資本低的学生却没能这么幸运,他们只能依赖学校教育和课外补习,父母能够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但却不能给予知识文化上的帮助。
三、结论与建议
相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子教育”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无论从文化层面、经济层面还是教育获得层面,都有其合理性,但其合理性不能消解其对社会、学校、家庭与学生个体的消极影响。我们要正确看待补习给小学生带来的压力问题,分维度、分层次研究,以下从三方面来探讨。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不应该揠苗助长,急于送他们去补习,而是应该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学校环境和学习生活,使学生顺利渡过从幼儿园转变到小学阶段的适应期,避免给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身边环境的影响,他们内心已经逐渐接受了补习这种形式,作为父母可以为他们选择适合孩子的正规补习机构,但是切记不要贪多,否则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孩子沉溺于补习之中而忽视了学校教育的课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面临升学竞争的严峻形势,父母家长们虽然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最后还是迫于压力把孩子送去补习班。换句话说,家长们是观念上响应国家号召支持素质教育,支持减负,但行动上却正好相反,这就是所谓的变态性支持。不只是家长,学生也是这样的想法,虽然毕业班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任务已经过于繁重,可是为了在升学竞争中取得胜利,他们渴望在课外补习中获取学习优势,补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他们对于学习成绩的心理压力。
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在这里给出两个建议,如果选择一对一补习的形式,父母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尽量为孩子选择质量高的补习教师,比如可以通过测验、考试等来衡量补习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二个是尽量送学生去正规的补习机构进行补习,因为经研究表明补习机构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补习给后进生造成心理压力主要是因为学生担心通过补习自己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所以怎样通过补习提高学习成绩是减少后进生心理压力的关键因素。对于班级里的中等生,父母和教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可以选择适当补习并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放平心态,并经常给予他们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坚信自己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取得进步。对于班级里的优等生,父母和教师不应再过度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需要去关注其它方面的发展,比如品德、体育等,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知识不能代表一切,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让孩子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补习是否增加了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要分具体情况来看,儿童应该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要过度束缚他们,要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子教育作为体制外的教育现象,政府不能坐视不管或主观臆断的打压甚至取消,而是应该采用相关政策去规范与监督,使其向良性方面发展,政策制定要考虑从学生角度出发,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而慎重决策。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为他们选择适当的补习,不要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尽量让孩子度过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澎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01).
[2]甄莹.我国影子教育问题透视[J].教学与管理,2017,(04).
[3]范晓慧.“影子教育”的思考:多种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06).
[4]薛海平.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03).
[5]马克·贝磊,廖青.“影子教育”之全球扩张:教育公平质量、发展中的利弊谈[J].比较教育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