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孝心教育

2019-10-08林晓珊吴红月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孝心长辈家长

林晓珊 吴红月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43-01

当前,许多家长反映同样的问题:现在的孩子都不懂孝敬父母。他们可以指着自己的父母,可以大声呵斥,可以要这要那,他们强调的是自己的个性独立,思想独立,强调与父母的“代沟”差异。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尊重,可他们从来不去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他们的生日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同学的生日也记得清清楚楚,生日到了要求父母买蛋糕、买礼物,而父母的生日压根就不记得,更别提关心父母的悲喜忧怒了。

确实,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孩子不懂“孝”。其原因有:一、家庭的影响。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宝贝”,家长过多的溺爱和纵容使得他们变得目中无人,目无长幼;他们依赖性强,敏感任性,承受力差,吃穿攀比,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同时家长往往望子成龙,使得他们幼小的年龄承担了太多的心理压力;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生计,忽略了孝心的教育。二、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还有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这些都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不仅是要重视智育的培养,课堂教学同样要关注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要真正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一齐抓,有效展孝心教育。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把历史上的孝道故事苍白地讲给学生,也不是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来启迪学生,而是要结合当今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孝道教育。目前,孝心教育已成为青少年人格教育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孝心大多靠长辈们耳提面命地训诫和行为感化来培养,课程和教材的设置上,则很少有针对性的内容。他们对于知识、技能孜孜以求,媒体上不时有打骂亲人、杀父弑母的案件呈现,这就映射出这一代人的思想修养的空白。试想,一个人,假如连孝心都不具备,何谈有对集体、对工作、对周围社会成员的尊重。所以,“孝心教育”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开展呢?

一、“孝心教育”必须注重实践

孝心教育不能光靠灌输,而是注重操作、体验。可以这么说,一次体验,一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有一个老师,他在上课时请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张“孝心备忘卡”,要求学生向父母调查6个问题: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他们希望怎样过自己的生日?父母的身体怎样,需要什么照顾?父母做什么工作,工作如何辛苦,对国家和人民有什么贡献?为了你的健康和进步,父母是怎么辛勤操劳的?你怎么做会使父母快乐和欣慰,怎么做会使他们发愁或生气?父母对你们的希望是什么?一周后,这位老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孝心卡”,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孝心行动。结果,这种体验教育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去年母亲节,我们学校开展了这样一项体验活动:每个孩子在母亲节那天,身上背负与自己出生时同等重量的东西,要背一整天,中途不得放下。到下午第一节上课时,我问他们累不累,有个平时很不爱完成作业的孩子主动站起来说:“林老师,我今天好累啊,我觉得我妈妈怀孕真不容易,妈妈生我养我更不容易,我还这么不听话,我以后要按时完成作业,不能再让妈妈生气了。”说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只是一些朴实的话语,但真实的反应出孩子的感受,而且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所以,孝心教育,光靠讲道理灌输,效果往往不理想,如果能把说教转换为实践,通过体验产生道德认识,进而演变为道德情感,最后成为他们的道德行为,就能避免刻板“灌输式”的教育弊端。

二、“孝心教育”要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抓起

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教育素材,教育学生“给妈妈倒杯水”“给爸爸递双鞋”“给爷爷捶捶背”“给奶奶揉揉肩”“给姥爷点颗烟”“给姥姥提提蓝”,用自己微小的爱心去孝敬长辈,孝从小事做起,为长辈和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他们疼爱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长辈,他们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真正明白“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为了培养孩子的孝心,去年三八节,我在班上举行了一项“心语交流”活动——每一位学生都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亲自为自己的父母泡一杯热茶,洗一次脚,为爷爷或奶奶剪一次指甲、然后收集家长的回信。

在家长回信中得知,我们班常与父母吵嘴的小乐在给妈妈洗脚时,发现站着工作一天的妈妈的脚肿胀厉害,他不停地替妈妈洗呀、搓呀、捶呀,妈妈太劳累了,竟舒服地睡着了,小建竟不自觉地眼眶潮湿了,从此,每天放学后回家他经常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家务。像这样的事例真是不胜枚举。孩子们就在这样的小事中受動了教育,完成了从认识到领悟、从领悟到养成的两次转化。

有很多的家长读了孩子的信后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觉得孩子确实长大了,懂事了,而孩子则从父母的感动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身上还担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即是让孩子心中时时有父母,使孩子真正有孝心。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听从长辈的教诲,不应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真孝敬长辈,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体谅长辈的艰辛,尽可能少让长辈为自己操心;真孝敬长辈,就应该为父母分忧解难,在父母生病时,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求知,让父母少为自己的学习担忧;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在离家外出时,自己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时间较长,应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总之,真正的孝心要体现在言行上。

三、家长的榜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个家长,你的言行举止就是孩子效仿的对象。

曾经记得我有一位三年级的学生,有一次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妈妈总是叫我要尊敬长辈,爱父母,爱老师,可她总是跟奶奶吵架,为什么她要求我这样做,而她自己却不这样做?哼,我才不听她的!”看来这篇作文,我马上给她妈妈打电话了解她在家的情况,她妈妈说孩子在家很任性,脾气怪,还经常顶撞父母,家长为此很头疼。我说:“放学后您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放学后妈妈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把孩子的作文拿给她看,她看完后脸上的表情很尴尬,然后深有感触地说:“身教重于言传啊!”

四、“孝心教育”应与“爱心教育”结合

有一位老师,她曾成功的举行了“我爱妈妈”的主题班会。班会前,她让学生帮妈妈干家务,阅读有关妈妈的文章,学唱有关妈妈的歌曲,在日记中记下妈妈让他最难忘的事。在班会上,同学们都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最后,这位老师又适时引导,引发学生对老师的爱,对祖国的爱。因此,孝心教育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孩子在家有一份孝心,在外才会把爱心给别人。首先要爱父母,爱同学,然后知道爱家乡,爱祖国。孝心教育要引导学生从“小爱”到“大爱”,记得我原来的学校有个小旋同学身患白血病,广大师生踊跃行动,为她捐款2万多元,虽然最后还是没能挽救小璇的生命,但让孩子学会了怎样去“爱”身边的同学。5.12地震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向灾区捐款,从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到关心社会、国家,直至肩负起社会责任。

孩子真正培养起孝心,对他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他们明白要把热心献给社会,爱心献给他人,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猜你喜欢

孝心长辈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长辈篇
排毒孝心汤
用爱和孝心撑起一个家
长辈们的教诲
家长请吃药Ⅱ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