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训练院课程体系建设
2019-10-08刘璐
刘璐
【摘 要】课程体系是教书育人的总体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本文重点介绍涿州市技师学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经验,作为河北省人社厅2019年度课题“创建职业训练院示范效应,打造高质量技工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RS-2019-5120)的建设重点之一,为技工院校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训练院;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河北省人社厅2019年度课题;立项编号JRS-2019-512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29-02
一、实施背景
涿州市技师学院2016年正式被确立为建设国家首批职业训练院试点单位,在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紧紧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崛起的政策优势,秉承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培养、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宗旨,不断强化国际交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发挥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职能优势。职业训练院建设重点之一就是课程体系建设。
我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
二、工作过程
1.分专业进行企业调研,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
分专业安排多名教师到相关企业对专业发展进行调研,了解专业的产业背景和人才需求状况,专业工作岗位和工作岗位进作业流程基本情况。
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建立建设指导委员会。
2.根据社会需求,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本院教师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探讨、交流,对工作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课程体系是教书育人的总体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我院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
我院课程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不同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要求等)。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企业调研为基准,职业能力分析为导向,针对就业岗位,将岗位工作内容转化为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机构,以适应课程要求。
各专业课程体系以本专业特点建设,基本形式由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和拓展课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明确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3.校企共同编写校本教材、精品课程。
传统教材比较枯燥,技工学校学生文化素质又普遍不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适应职业训练院发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编写出满足岗位综合能力需求,适合我院当代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精品教材。我院专业教师与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和精品课程。
4.多样化教学手段。
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像、录音、图片、资料等,结合历年教学、实训经验,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并搜寻网络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途径。
5.建设一个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训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的功能布局、设施设备的摆放,与合作企业对接,定期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我校全程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设施配备、设备采购、基地功能布局等方面全方位予以指导。
在实训基地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参照企业车间布置风格,悬挂、张贴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强化教学、生产现场管理,严格要求学生熟悉本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安全规范,在从业过程中,应养成严格按生产工艺加工产品、工具摆放有序、设备定时维护保养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要求学生按照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息时间,准时上下班,进入实训场地必须穿工装;每天的实训要像企业一样,上班前布置任务,结束任务后检查并公布完成情况,下班后会对表现突出者进行奖励。教师的行为就像是师傅带徒弟一样,又像是车间主任管理员工一样,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仅要达到企业员工的标准,甚至要高出企业员工的几倍。
6.多元化、多样化考核方式,促进校企“无缝对接”。
打破传统技能考核方法,实行工位学习,实行与生产相近的多元化、多样化考核。一是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对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察对零部件的认知、总成的结构、主要技術参数及生产用表填报等;二是班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学生的技能应用和技术拓展能力。同时,在业务技能任务布置时将企业的工作规范告诉学生,不仅要有完成任务的数量要求,还应该有质量要求;不仅要考核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知识技能的应用,更要考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情感、责任、合作、创新等软指标,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察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高质量、强技能、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三、保障措施
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
学校要制定规范校企合作管理的文件,签署校企合作协议,规范合作行为,保证校企双方的合法权益。
2.师资保障。
为实现学生的培养,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我院认真挑选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专业技能过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学习,提升技能水平。同时,企业也选派优秀的工程师参与到学生教学和师资培训当中,确保师资的技术水平,并和社会需求接轨。
随着职业训练院的建设,我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必将达到职业训练院提升技工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岩.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9).
[2]谭双.“能力本位教育”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