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反思探索
2019-10-08雷松松
【摘 要】高職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该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说明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主要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文和业内展开交流,以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21-01
高职教育在我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人才的输送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来看,“毕业学生就业难”问题依然长期存在,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实践能力水平不足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现存问题
1.就业技能相对较弱。
在我国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就业技能相对较弱的问题,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面试能力不佳。部分经管类学生并没有认识到面试的重要作用,对自身专业理解程度不佳。(2)对自我专业的探究不够深入,基础掌握不劳,缺乏就业所需的实践能力。(3)就业计划性不强。部分学生没有打造出和匹配自身的就业计划,存在着择业盲目性、冲动性[1]。
2.基础技能较为欠缺。
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快的更新速度、较短的更新周期,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并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以及工作经验,存在着基础技能较为欠缺的主要问题,学生很难将自身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当中,进而导致其就业出现困难[2]。
3.生涯规划能力不强。
很多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生涯规划,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1)自我认知不够清晰。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为自身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等因素,其没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认知,如果发现实际就业环境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符,或是和自己的理想状态存在偏离,就无法做出正确择业决定,进而影响就业。(2)职业环境门槛高。经济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对于求职者往往设定了较高的求职门槛,部分学生因其实践能力的缺乏,往往难以胜任此职位,可能会对其职业生涯规划造成影响。
二、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重要意义
1.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转换个人角色。如高职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就可以融入企业工作,进而让学生更为了解该专业实际工作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提前探索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方法。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明确当前市场中,企业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进而把握人才聘用动向,以得到更多对自身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就业信息。
2.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教师可以在企业中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在校企合作时,在校教师可以发现多种具有价值意义的科研课题,其科研成果既可以提供给企业,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在研究过程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经济管理教学中必然需要引用多种实际案例,而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可以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素材,进而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提升自身教学水平[3]。
3.降低企业招聘成本。
企业在招聘经济管理类人才时,往往需要对其开展培训活动,学生自身实践水平会对培训效果造成直接影响,这也是企业招聘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锻炼,进而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以此来降低企业招聘成本。与此同时,学生实习过程也是企业选拔人才的过程,企业对于符合自身需求的学生往往可以做出提前选择,并告知学生企业意向,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让企业招聘人才成本得到降低。
三、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主要策略
1.遵循平等互利原则。
在校企合作办学开展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需要遵循平等互利原则,找到一种平衡的利益分配方式。对此,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办学之前,需要与企业提前进行平等协商,明确合作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以及义务,并构建合作办学的整体框架。在合作办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要遵循协作原则,需要构建便捷的沟通交流体系,并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效联系,如在遇到问题时,需要针对此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共同分析,以快速解决问题,高效排除难点[4]。
2.增强企业主体地位。
为让校企合作能够真正发挥出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需要在合作过程中保证企业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活动的主动性,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和企业之间的沟通、鼓励企业参股入股等方法来达到此目的。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在校园内部为学生介绍优秀合作企业,树立优秀企业楷模,并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渠道,帮助企业获得优秀的毕业人才,以此来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活动开展的热忱。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实习基地模式。
在校企合作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构建实习基地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合约,学校将优秀人才输送至企业,企业将实习场所提供给学校。现阶段,在校企合作中,这种模式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过程中,学校应保证所输送经济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契合性,并在此模式基础上进行深度探索。
(2)科研合作模式。
高职和企业可以开展科研合作模式,就同一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如企业发展专题、项目案例专题、对策方案专题等,此类课题包含了企业商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也包含了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应提供相应的人力协助以及科研经费,而学校应提供优质人才,以让彼此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让研究成果得到共享。除此之外,学校可以提供给企业一定咨询服务,即利用自身的政策分析、理论分析优势,积极接受来自合作企业的委托,为企业分析现有问题,提供发展意见以及问题解决策略,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让二者合作亲密度得到有效提升[5]。
(3)“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以让校企合作办学的开展更具条理性、针对性。在具体模式构建过程中,高职与企业可以对培训协议予以签订,在学校所提供的学生资源中,企业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以培养企业的未来职工。企业与学校应共同制定具体教学计划、培训计划,该计划应覆盖课堂教学与企业培训这两个方面,这可以让课堂教学与企业培训的联系性得到有效增强,可以让学校经济管理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而企业可以针对学生开展案场实习、模拟训练等专项活动。除此之外,在具體教学中,可以组织企业的优秀经济管理人员走进课堂,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解决课堂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主要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业技能相对较弱、基础技能较为欠缺、生涯规划能力不强是我国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增强企业主体地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法,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而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红艳,何琳.校企协同培养应用技能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实践与探索——以财税工商订单班项目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3):184-186.
[2]鲍桑.基于校企合作的经管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4):164.
[3]刘春光,唐小艳.“双主体实践平台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例[J].文教资料,2019(04):129-130.
[4]王来.校企深度融合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知识经济,2018(22):159-160.
[5]郝书俊,王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的途径研究——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8(19):440.
作者简介:雷松松(1983-),男,湖南东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