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耶路撒冷》中女主人公克拉拉的精神成长轨迹探究
2019-10-08曹琴琴
曹琴琴
【摘 要】德拉布尔是英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一生致力于描述处于困境中的知识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金色的耶路撒冷》是德拉布尔早期的作品,讲述了知识女性克拉拉的人生遭遇。本文意从伦理学的角度探索女主人公克拉拉的精神成长轨迹。
【关键词】伦理学;道德内涵;精神成长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07-02
引言
《金色的耶路撒冷》作为德拉布尔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女主人公克拉拉从迷茫到成熟的心路历程。她经历了传统道德压力下自我身份的迷失、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觉醒、道德反思后的精神成长,其对于生命和人性的复杂情感生动地呈现给了读者。
一、传统道德下自我身份的迷失
毛姆太太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不能称其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母亲。在小说的一开始,提到克拉拉名字的来源时,毛姆太太把它称为“一半是出于义务,一半是出于恶意”(Drabble,1),甚至还有“因为女儿而悔罪的念头”(Drabble,1)。毛姆太太从来没有欣赏过克拉拉在学习上的天赋,“每当她翻阅女儿全优的成绩单时,都是面色铁青,尽管早有预料,但是还是难以掩饰其不满,这时她反而希望女儿和其他同学一样不及格才好”(Drabble,2)。生活在这样一个缺乏关爱的家庭,克拉拉总是设想着能逃离诺瑟姆,逃到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她的智慧和才华才能得到承认。
在传统道德价值的压力下,克拉拉被迫要遭遇自我身份的迷失。她所处的冷漠的家庭环境和不负责任的母亲,让她的自我认知受到了威胁,出走成为了必然。正如吉利根在《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中提到“如果在这个成为一个自为人的过程中,人们的这种发展结构式错误的,并且威胁到所梦想的远大抱负,那么为了避开这种严重的错误或倒退,这个人必须冲出来,挽救自己的梦想”(164)。
二、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觉醒
对克拉拉来说,诺瑟姆代表的是传统道德的束缚,伦敦则是一场全新的历程。从诺瑟姆到伦敦,克拉拉经历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分离,也是精神上的解脱。克拉拉作为新时代充满挑战精神的知识女性,之所以敢闯入巴黎的“禁区”,坚决甩掉胆小的男朋友,一个人勇往直前,是因为她已经下定决心和诺瑟姆所有的一切断绝关系,她的内心充满了希望,要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抗争:“她的思想深处总隐隐的有个念头,希望将来有一天,她的天赋会让她成功,让她出人头地。所以她悄悄地,但很固执地培养着自己的意志和爱好,后来正是这种智慧和才华使她离开家乡去了伦敦,从此她的苦难也就宣告结束”(Drabble,2)。
克拉拉对于爱情和婚姻的选择可能不被道德所接受,也可能被认为是道德败坏。伦理学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自由和责任之间做出伦理选择。郭金鸿认为,“人类在对与错、邪与恶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是足够理智的,他们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为此承担道德责任”(136-137)。克拉拉离开家乡前往伦敦主要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重新建构自己被传统道德所摧毁的自我身份。克拉拉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的目标,她不仅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清楚如何去实现梦想,不管她的选择是什么,她都能敢于坚持。她选择成为加布里埃尔的情妇,是因为“并不是需要一个男人,而是要通过一个男人来看其他事物,感受其他的生存方式”(Drabble,179)。克拉拉的选择是出于对自己内心的满足,她的选择是德拉布尔对于知识女性关怀的折射。
著名哲学家杜威提到“人的选择始终包含着对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对自身能力的意识。选择往往涉及习惯与欲望,人在选择时也在选择成为什么样的自我”(88-89)。克拉拉来伦敦就是为了重新建构自己被传统道德所摧毁的自我身份,在她的动机没有被理解之前,不能对她进行道德评判。克拉拉初次到伦敦,她渴望尽快融入新的生活,渴望被接受,而德纳姆一家给她提供了这个机会与平台,随着与德纳姆一家的相熟相知,她逐渐发现,她现在所拥有的和一直渴望的不尽相同。而且,在德纳姆一家的光环之下,也掩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丑陋。正如德拉布尔在小说中提到的金色房子的寓言一样,小男孩看到的金灿灿的房子就是他自己的家。在这个过程中,克拉拉又一次经历了精神上的成长,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也理解了金色国度的内涵,“在与人性汹涌奔流的激情抗争着,而且最终她会掉转回头“(Drabble,169)。
三、道德反思后的精神成长
杜威认为“只有经过道德的反思,理性的因素才能呈现出来”(91)。在克拉拉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道德反思,才让她最终精神上得到了成长。克拉拉成长的传统清教家庭对她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她总是认为迟早她是要回去的,“她看不出她有永远离开诺瑟姆的可能性,她感到自己没有那种自由”(Drabble,85)。她的家庭,尤其是母亲对她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克拉拉发现她常常揣摩母亲会怎么想,在她兴奋时或对自己不加以掩饰的时候,她母亲的一些想法总会充斥她的头脑”(Drabble,130)。
一方面,克拉拉无法与过去彻底决裂,另一方面,她也逐渐认识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并不存在。德纳姆一家美丽光鲜外表下隐藏的秘密和伤痛也使克拉拉认识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她开始怀疑是否真的有一个金色国度让她舍弃所有去追求。母亲病危的消息更是一剂催化剂,“克拉拉打开电报,就如雷击一样,她首先想到的是,使我害死了妈妈,妈妈是为了我的自由而死的”(Drabble,202)。克拉拉決定离开伦敦,回到家乡,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在她回到家乡,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了母亲年轻时的笔记“让我们去寻找一个更光明的世界,在那里,黑暗将无能为力”(Drabble,208)。克拉拉终于理解了母亲冷漠背后无奈何的苦衷,她对于生活的理解也彻底改变了,她不能改变过去,但她可以改变现在的生存状况。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知识青年,她不会向命运低头,只有敢于挑战传统的道德价值,她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结语:《金色的耶路撒冷》中,德拉布尔刻画了一个普通年轻女性的精神成长过程。克拉拉经历了两次精神上的逃离,一次精神上的回归:第一次逃离是离开她的家乡诺瑟姆去重新建构一个被传统道德标准所压制的自我身份,她的选择是出于对自我需求的关怀。德纳姆一家的生活让她认清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也导致了她第二次精神上的逃离,即离开伦敦和德拉姆一家。在她的精神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道德的反思。母亲的离世和她在日记中发现的母亲年轻时的秘密,让她到达了精神的成熟阶段,也是回归阶段,她已经达到了自己新的精神顿悟,她现在已经能平静地面对自己的家庭和命运,怀揣现实的理想走向未来。尽管女主人公不是完美无缺的,她拥有所有普通人都有的缺点和不足,她经历了普通人迟早会经历的一切,她做出的选择可能不被传统道德所接受,但是,她仅仅是以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许我不能解释你的苦楚,不能消除你的不安、无法抱慰你的心碎,但我愿意陪伴你,给你讲述一个现代通话或者我自己的伤心事,你的心就好受多了”(刘小枫,7)。
参考文献
[1]John Dewey. Reconstruction in Philosophy.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2]郭金鸿.《道德责任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卡罗尔·吉利根著,肖巍译.《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4]刘小枫.《沉重的肉身》.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5]玛格利特·德拉布尔著,吕俊,侯向群译.《金色的耶路撒冷》.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6]瞿世镜.《当代英国小说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