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2019-10-08李月胡雅曹春乐刘丽华

医学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慢性心力衰竭

李月 胡雅 曹春乐 刘丽华

摘要:目的  讨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为改善其自我管理水平,提供新思路。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湖南省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8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进行研究。结果  MHLC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3.41±3.05)分、(24.16±2.58)分、(21.52±4.25)分;自我管理总分为(50.16±8.25)分,得分率为64.46%。内控性和有势力他人得分与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机遇得分与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呈負相关(P<0.01)。结论  CHF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自我管理有重要影响,可以在为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上,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健康心理控制源;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5.042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05-013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alth psychological control sources and self-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and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heir self-management level. Methods  A total of 128 CHF patients in two tertiary hospitals in Hun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sampling. The general data questionnaire,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psychological control source scale (MHLC) and heart failure self-management scale were us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MHLC in three dimensions were (23.41±3.05), (24.16±2.58), and (21.52±4.25), and the self-administration score was (50.16±8.25). The score was 64.46%. The scores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powerful othe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elf-management scale of heart failure (P<0.01); the scores of opportunity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elf-management scale of heart failure (P<0.01). Conclusion  The source of health psychological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CHF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elf-manage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oviding nursing staff with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Key words:Chronic heart failure;Source of health psychological control;Self-management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高[1]。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3],全球心衰患者总数已超过3700万,其中我国患者总数高达45万,并持续增长。以往研究表明[4,5],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可以有效降低其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因此,有关自我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CHF患者的自我管理强调:患者本人在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通过调控自身行为来降低死亡率[6]。健康心理控制源[7]是从心理控制的内控、有势力他人的影响和机遇三个方面评估人们对健康的态度,进而预测人们的心理调节和行为管理。目前患者的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管理在一些疾病的研究已经得到了验证[8,9],但尚缺乏对CHF患者的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CHF患者的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以期护理人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制定更具患者个人特色的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9月湖南省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CHF患者。纳入标准:①经主治医师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Ⅱ~Ⅳ级;②年龄40~85周岁;③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能正确理解调查问卷含义;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肝、脑、肾等)功能严重损害或其他非肿瘤性疾病终末期。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研究者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制定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②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ultidimentio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nl scale,MHLC)[10],包括3个维度,共18个条目,包括健康内部控制、健康有势力他人控制及健康机遇控制。各条目均釆用Likert 6级评分法,分别计算各维度得分,若某维度分值高,则说明患者倾向该健康心理控制源类型。③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11]:包括4个维度,共20个条目,分别是药物管理(5个)、饮食管理(3个)、心理及社会适应管理(5个)、症状管理(7个)。每个条目的等级都是Likert第4级,将自我管理水平按得分率划分为低(<60%)、中(60%~79%)、高(≥80%)三个水平。

1.2.2资料收集方法  首先,取得医院护理部和相关科室的同意和支持,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人,由研究者本人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研究目的和意义,尽量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由患者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填写问卷,对理解有困难的条目给予解释,当场收回并检查完整性。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CHF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统计描述,(x±s)用于描述CHF患者自我管理的情况,t 检验、Pearson 相关性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用于对CHF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及自我管理的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一般资料  128例CHF患者中,男性86例(67.18%),女性42例(32.81%);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6.08±9.77)岁;婚姻状况:已婚115例(89.84%),其它13例(10.1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6例(59.38%),初中以上52例(40.62%);職业:退休或无业95例(74.22%),在业33例(25.78%);NYHA:Ⅱ级46例(35.94%),Ⅲ级61例(47.66%),Ⅳ级21例(16.41%);CHF患者原发病:瓣膜病7例(5.47%),冠心病53例(41.41%),心肌病30例(23.43%),高血压28例(21.88%),其它10例(7.81%)。

2.2健康心理控制源  128例CHF患者中,内控性量表得分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其中低水平有64例(50.00%),中等水平有54例(42.19%),高水平有10例(7.81%)。有势力他人量表得分总体为中等水平,其中低水平有9例(7.03%),中等水平有44例(34.38%),高水平有75例(59.59%)。机遇量表得分总体为高水平状态,其中低水平有8例(6.25%),中等水平有18例(14.06%),高水平有102例(79.69%)。CHF 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得分与常模比较见表1。

2.3自我管理量表  CHF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20~80分,平均得分为(50.16±8.25)分,各维度得分及得分率见表2。

2.4 CHF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内控性和有势力他人得分与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机遇得分与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P<0.01),见表3。

3讨论

3.1 CHF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内控性得分低于常模,而健康有势力他人得分和健康机遇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HF患者在住院期间,更信任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等有势力他人,或者寄希望于运气和机遇,缺乏控制自身健康状况的信心。原因可能是当患者凭借自己的行为能力无法掌握和治愈自己病情时,医生的精心治疗、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护、家庭成员的倾心关怀等原因,导致CHF患者对有势力他人依赖增加。或者因症状的反复发作和恶化等原因,削弱了患者对自身能力控制健康状况的期望,患者可能放弃治疗,任病情发展,导致机遇心理控制源倾向明显。本研究中CHF患者的健康有势力他人维度得分高于健康内部控制,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2]。说明患者更倾向于外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即认为医务人员在疾病治疗中起主导作用,而非自身对于疾病的控制。这提示在患者的疾病护理中,应注意避免患者过度依赖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要正确引导患者,发挥其自身对疾病控制能力,增强健康内部控制水平。

3.2 CHF患者自我管理情况  本研究中,CHF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50.16±8.25)分,处于中等水平(64.46%),这与有关学者的研究一致[13]。按得分率排序,分别为药物管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管理、饮食管理、症状管理。分析原因:①CHF患者药物管理得分率最高可能与其认为服从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才能康复的就医态度及用药的效果有关;②心理及社会适应排名第二,主要原因可能与心力衰竭一旦发生,就不会停止,随着时间推移和病情加重,导致患者易出现心理问题有关,以及本研究CHF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心功能Ⅲ级及以上占大部分,因此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体力活动受限和运动耐力降低,以及对运动的认知水平低、缺乏系统的健康指导措施等,使得患者社会适应力水平低。③饮食管理排名第三,分析原因主要与CHF患者大多数住院时,医务人员会在饮食方面的作出健康指导,故对饮食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医院周围饮食环境的限制以及缺乏亲人朋友的饮食支持照顾,导致患者无法坚持低盐饮食。④症状管理得分最差,在对本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大多数CHF患者未对体重、尿量、面部或踝部水肿等方面进行检测。这可能与患者没有足够的疾病认知水平和专业技能去检测有关症状,也有与患者没有认识到症状在自我管理中的重要性有关。提示医护人员应加强有关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3 CHF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HF患者健康内控性得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具有较高内控性的患者,相信健康结果是由自己的行为直接引起的,更容易理解并接受临床治疗特征及疾病相关危害行为等知识,能主动积极地寻找并坚持有益行为,并且尽量约束不利行为,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7]。这提示医务人员应为健康内部控制水平较高的CHF患者提供更多有关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健康宣教,鼓励患者参与到自身疾病的康复治疗中,进一步提高其健康内部控制水平;CHF患者的健康有势力他人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P<0.01),倾向于健康有势力他人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疾病的恢复,更加寄希望于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对他人的依赖强过自身对于疾病的控制,这提示医务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联合家人或朋友共同参与到CHF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健康支持,进而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本组CHF患者的健康机遇得分与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P<0.01),表明机遇心理控制源对自我管理的执行产生负面影响,机遇倾向明显的患者在疾病治疗中处于消极被动,听天由命的状态。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应主动与CHF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作出积极的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增强自身对疾病控制的信心。

综上所述,CHF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在一定程度上与自我管理有密切联系。护理人员应将CHF患者健康心理控制源类型与自我管理二者之间联系起来,为患者制定计划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2]Ziaeian B,Fonarow GC.Epidemiology and aetiology of heart failure[J].Nat Rev Cardiol,2016,13(6):368-378.

[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J].中国循环志,2017,32(6):521-530.

[4]仇静波,汪小华,李伟,等.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16-919.

[5]Jonkman NH,Westland H,Groenwold RHH,et al.What are effective program characteristics of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2016,22(11):861-871.

[6]邱小芩,张敏,黄小娟,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应用概况[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8):793-797.

[7]Wallhagen MI,Strambridge WJ,Kaplan GA,et al.Impact of Inter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on Health Outcomes for Older Men and Women: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J].Gerontologist,1994,34(3):299-306.

[8]范家莉,孔悦,施素华,等.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9):23-27,35.

[9]Fardaza FE,Heidari H,Solhi M.Effect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locus of control structure of attribution theory on self-care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type II diabetes[J].Medical Journal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2017,31(1):774-779.

[10]汪向東,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卫生杂志社,1999.

[11]施小青,曹伟新,吴蓓雯,等.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量表的初步构建[J].护理研究,2012,26(35):3347-3350.

[12]Siennicka AE,Goscinska-Bis K,Wilczek J,et al.Perception of health control and self-efficacy in heart failure[J].Kardiologia Polska (Polish Heart Journal),2016,74(2):168-178.

[13]苏士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49-50.

收稿日期:2018-11-26;修回日期:2018-12-10

编辑/王海静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慢性心力衰竭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