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力提升路径探析

2019-10-08曹春华

出版广角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融合

【摘要】  高校学报编辑力的提升是学报提升办刊质量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融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形成了巨大冲击,对高校学报编辑力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高校学报的编辑力并不能满足融媒体发展的需求,高校学报主办单位应从引导、激励、培训等措施入手健全工作机制,学报编辑应改变思维方式,从外部推动和内部驱动编辑力的提升,以实现高校学报的出版融合。

【关  键  词】融媒体;高校学报;编辑力;人才机制;思维方式

【作者单位】曹春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社。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6.012

自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媒体融合已成为媒体改革发展的核心议题,出版行业也在积极推动出版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自此,融媒体将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出版业“送上了互联网这一信息高速公路”[1],對高校学报提出了“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的历史性命题”[2]。面对出版融合的改革浪潮,高校学报需要积极做好应对,并以此为契机谋求新突破、新发展。

《2018年出版融合发展报告》指出,“出版融合发展已成行业共识” [3],而“编辑思维还未能跟上互联网技术发展”[3]。融媒体及其所带来的新的出版形式,对高校学报编辑力提出了新要求。编辑力的提升是高校学报提升办刊质量的关键,是高校学报在出版融合改革中取得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编辑力的基本内涵、融媒体的特点及其对编辑能力的新要求,探讨高校学报向数字化迈进过程中编辑力提升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主办单位应采取的措施和编辑应当具备的思维方式,以探寻编辑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学报编辑力的基本内涵

高校学报编辑力,是指编辑在生产流程中体现出来的生产力和传播力。由于高校学报与其他出版物在出版内容和功能、面向群体、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编辑工作中,高校学报编辑力除了表现为能够胜任编辑岗位的职业技能,即策划、审读、文字加工、人际交往、传播等能力,还表现为编辑的学术水平、文化水平和思维方式。在编辑工作中除了表现为能够胜任编辑岗位的职业技能,即策划、审读、文字加工、人际交往、传播等能力外,还表现学术水平和编辑的文化水平、思维方式。

1.具备更高的学术水平

高校学报作为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作者等“重要信息几乎都来自学术界,受众也是以学术界为主”[4]。而“学者通常不太信任比自己学识浅薄的人”[5],因此编辑必须要有很高的学术素养,才能获得作者的信任。高校学报的读者又是高知群体,其对学报的论述严谨性、学术前沿性、知识体系性、创新性等抱有很高的阅读期待,这就要求学报编辑要具有更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判别能力。

2.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

高校学报具有传承优秀文化的作用,这要求编辑怀有传播文化的理想信念。学报的选题方向、思想内容、文字加工水平都取决于编辑的文化素养,来自学术界的作者和读者也对高校学报的文字、语言、结构、思想内容有严苛的要求,因此高校学报编辑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文字功底。

二、融媒体时代对高校学报编辑力的新要求

融媒体将原本分散的媒体汇聚一处,重新搭建技术平台,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颠覆了高校学报的传播途径,从而改变了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这对高校学报编辑力的内涵提出了新要求。

1.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工作能力

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对学术产品进行加工和传播,是融媒体时代编辑工作方式与传统出版时代编辑工作方式最大的区别。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许多高校学报采用数字化编审系统,电子阅读方式促使学报出版转向数字化。如果高校学报编辑不能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将无法完成学术产品的生产与传播工作。因此,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报编辑有必要学会运用新媒体、网络等软件技术,对出版内容的编排和传播方式进行创新。

2.具有融媒体生产力

提升产品融合生产能力是媒体融合的核心环节。融媒体是将多种媒体“重新整合于一个统一的软硬件物理平台上”[7],其正确的生产模式是 “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种产品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种形态,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 [8]。因此,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报的编辑生产力不再是生产单一媒体产品的能力,而是生产多种媒体学术产品的能力。编辑要依据不同媒体的特点,调动文案创意、文字表达、文化水平、审美水平等融媒体素养,运用视频制作、图片处理、动画制作等新媒体技能,把学术产品加工成不同形态,以适应不同媒介的表达和传播要求。

3.增强融媒体传播力

在传统出版环境下,高校学报采取的是线下发行的物理传播方式,编辑无须花太多心思关注学报产品的传播。而融媒体时代,广阔的阅读空间和丰富的媒介载体,使得高校学报的传播方式日益丰富。编辑不仅要关注学报的内容加工,还要“拓宽学术期刊的社会化传播渠道、加强学术期刊与用户或潜在用户的良性互动”[9] ,“构建融合互动一体发展的传播体系”[3]。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要具有融媒体传播力,即运用新媒体传播的意识和能力、市场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服务读者的能力。

三、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力提升的主要路径

虽然融媒体发展对高校学报的编辑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当前高校学报的编辑力并不能满足出版融合的需求。究其原因:一是对出版融合的新趋势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措施,编辑创新力缺乏,不能适应新的职业生态;三是发展空间受限,具有高学历、高素质、掌握新技术的青年人才难以引进,新型人才储备不足;四是培训体系不完善,部分编辑对新媒体、新技术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有限。

为了适应融媒体的发展,高校学报编辑力应快速更新换代:一是学报主办单位要从外部通过完善措施来推动学报编辑力提升,二是编辑要通过转换思维方式产生自我能力提升的内在驱动力。

1.完善机制措施,推动高校学报编辑力提升

(1)树立出版融合的理念,加强融媒体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習近平在题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9]。高校学报主办单位要从战略的高度正确认识和理解出版融合的发展趋势,树立出版融合的发展理念,支持、推动高校学报的改革发展。高校学报管理者要设计出适合学报自身发展的改革路径,对编辑人员的组成进行结构性调整: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编辑队伍;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编辑培养成“既懂内容,也熟悉数字出版技术与传播;既有较强的资源融合力、产品研发能力,也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8]的复合型人才。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培养编辑的创新能力

“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11]高校学报管理者要依据融媒体发展要求和编辑工作特点,构建一个科学、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除了考察编辑的文化素养、学术水平和编辑技能,还要考察编辑的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稿件重组能力、传播推广能力,从政策上引导和培养编辑的融媒体思维。此外,还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标准,对考核结果实行分级奖励,激励编辑发挥最大的创新潜能;要合理配置编辑队伍,根据编辑的专业、专长分配不同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每个编辑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编辑创新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3)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提升编辑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经过长期工作实践,高校学报编辑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编校基本功,因此在引进新技术人员的同时,高校学报还应把编辑力提升的重心放在对现有编辑的培养上。一是鼓励编辑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研讨会和新媒体发展、数字化出版的技能培训,学习并掌握数字化出版的相关知识,关注相关学科领域和出版领域的动态,提高专业技能[12];二是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聘请具有新媒体技术的老师、工作人员对编辑进行新媒体技术培训,为编辑提供技术指导,甚至辅助编辑进行数字化出版,在实践中培养编辑的融媒体意识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2.变换思维方式,驱动高校学报编辑力提升

在出版融合环境下,学报编辑要转换思维方式,把能力提升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需求。

(1)树立融媒体思维

融媒体思维是新时代编辑力的拓展和延伸。融媒体时代,编辑的角色功能将由单一型逐步向复合型过渡。高校学报编辑的融媒体思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具有技术思维,即高度的技术敏感性,能主动探索互联网技术,积极探寻学术产品新的出版传播方案;二是要具有项目思维,即把整个工作流程看作一个整体,参与策划创意、内容加工、营销推广、售后服务、升级维护、用户维系等全过程,将产品从完整项目的角度去实施,优化学术产品的生产质量;三是要具有跨媒体思维,即把所有媒介看作一个整体,突破各种媒介技术的限制,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学术产品的传播渠道。

(2)树立服务思维

服务思维就是用户(读者)思维。融媒体时代,出版思维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产品”向“产品+客户”转变。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的用户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明显特征是读者专属化、个性化阅读日益凸显,读者可以在网络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另一个明显特征是读者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增强,他们通过关注、点赞、评论等反馈信息。因此,融媒体时代编辑要更新用户观念,把读者放在中心位置,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读者的偏好和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并积极探寻新的出版形式,适当地将读者纳入生产和传播环节,不断优化产品,使学报的内容生产与读者紧密联动。

(3)树立产品思维

优质的内容始终是高校学报的核心竞争力,衡量学报质量的关键要看其能否生产出既服务于社会发展,又让用户满意的产品。融媒体时代,编辑由传统的知识“生产者”向知识“产品经理”的角色转变[13]。因此,首先要树立作者意识。作者是产品的核心要素,编辑寻找、发现、推广优秀学术成果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作者的支持。其次,要有清晰的产品理念。编辑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数据分析,洞察用户的深层次需求,明确产品的定位,注重产品的特色。最后,要注重品牌效应。编辑要精心策划选题,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介技术,加工出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多媒体产品,契合读者的阅读期待。

(4)树立营销思维

媒介是一种传播手段、传播载体、传播渠道,融媒体首先是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变革,然后带动阅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出版融合改变了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流程和结构,用户从终端走向发端,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内容为王到‘用户需求为王”[14]。

用户阅读需求成为高校学报选题策划的依据:一方面,出版融合发展的趋势要求学报编辑必须担当市场推广者的角色,利用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高效率推广学报的学术资源,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学报编辑要树立全程营销理念,以传播思维带动产品思维、服务思维,运用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将选题策划、内容生产与传播市场相结合,“将选题的源头与客户使用的终端连接”[13],形成学术产品的良性营销模式。

国家媒体融合战略的实施为高校学报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出版融合深入开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高校学报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编辑的编辑力,高校学报主办单位要充分把握融合发展大趋势,为编辑能力的提升提供充分的条件和环境;学报编辑要适应市场变化,转变思维方式,成长为既有学术水准、文化内涵,又熟悉数字出版技术与传播的复合高端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耀铭. “媒介融合”: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新趋势[J]. 澳门理工学报,2017(4).

[2]金福林. 学术期刊转型中的几点思考[J]. 澳门理工学报,2016(2).

[3]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 2018年中国出版融合发展报告[J]. 科技与出版,2019(5).

[4]朱剑. 学术新媒体:缘何难以脱颖而出——兼及学术传播领域媒体融合发展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5][美]杰拉尔德·格罗斯. 编辑人的世界[M]. 齐若兰,译.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

[6][丹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 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 刘君,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7]杜永生. 新时代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 科技与出版,2018(5).

[8]陈先军.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力构成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

[9]习近平.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求是,2019(6).

[10]刘杰. 对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的思考[J]. 科技与出版,2015(4).

[11]王顺善.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12]王建,付小艳. 数字出版编辑思维转型:从编辑走向产品经理[J]. 中国出版,2019(4).

[13] 刘泽溪. 媒介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的风向变迁——从“内容为王”到“用户需求为王”[J]. 青年记者,2018(29).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