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措施
2019-10-08姜红英
姜红英
【关键词】 小学语文;探究能力;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142—01
小学阶段是学生为今后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不只是要教导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完善与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意义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单纯地依靠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式教学,通过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语文产生厌恶心理,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探究能力,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2. 拓展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以往语文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學方式,只是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单纯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机械地进行语文知识的记忆,阻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能够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个性及教学内容,对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语文知识的魅力,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空间。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措施
1.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再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阻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对课文进行阅读与理解,寻找问题的答案,以达到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军神》时,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对课文进行讲解之前,先对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这篇课文中,有个人被称为是一块会说的钢板,同学们猜一下他是谁?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称呼呢?”在问题的刺激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课文的阅读与分析,这种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生深入体会语文学习的魅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一些比较难的语文知识单纯地依靠课堂讲解无法使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容易使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在学习《灯光》时,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明确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想要表达的意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图片或者短片,使学生深入体会文中意境,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入学习与探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是单凭个人能力无法充分掌握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学习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学习,共同解决语文课堂中遇到的难题,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如,在学习《找骆驼》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指出骆驼的不同特征,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探讨,这种教学形式既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语文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教师应不断完善与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