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
2019-10-08王延飞
王延飞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核心素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093—01
21世纪以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逐渐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主题。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点,新课改的主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随着我国学生核心素養体系的建立,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内容的出台,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广大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必须面对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形式单一。相对其他学科来讲,信息技术学科是较为新兴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规律,导致教学效果很差。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并没有形成较为成熟、有效的模式。有些教师则习惯于使用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比如僵化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不论什么课型,过度应用任务驱动,通过任务情境设置,教师示范学生完成作业或者操作。或者完全放手由学生去自由上网查找资料,然后进行合作讨论交流,自主解决任务,从表面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但实际上学生往往陷入网络漫游中迷失学习的方向,也有教师让学生陷入题海训练课,采用问题导学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方法的不当使用会让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也让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形式化,教学目标不能达成。在大部分中小学,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校领导、教师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学科仍是学校的“副科”。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导致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付了事,学生也是把信息技术课堂看作是上网、游戏课。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总目标的达成。
3. 学科边缘化,教学效果不理想。信息素养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础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主要的阵地,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学科。由于各地中考和高考政策的局限,很多教师、家长追求“分数”而忽视信息技术教育,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
1. 教师要创新教学,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理念上要转变,近些年来通过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与发展,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对于信息技术来说,教学理念应当从技术论转变为信息素养论上来。一线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与学习活动设计来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就水到渠成了。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转变教学的理念、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新的课程体系。
2.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为学生创造新型学习环境。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学习资源库和技术支持。校园网络的普及扩充了学生的教学资源,让交流更畅通。教学资源不再囿于课本、课辅资料;交流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学习者间的交流,课后与教师的交流可以更及时便捷,学生通过网络还可以和千里之外的人群交流,资源的丰富性让教学创新变得可行。
总之,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改革的新热点。具体到信息技术学科,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从而进一步完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面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教师要积极面对新机遇和挑战,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迫切地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式,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势在必行。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