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自卑心理的干预策略
2019-10-08张春祥
张春祥
【关键词】 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自卑心理;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044—01
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单亲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大多物质满足有余而精神关爱不足,使单亲家庭学生出现种种负面心理,如,自卑、抑郁、易怒、多疑、嫉妒、胆小、孤独、情绪不稳定……那么,如何走进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灵深处,通过高效的干预措施使之变得自信、阳光、健康呢?
一、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对症下药
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都是“天地间独此一份”。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内心中的“沟沟壑壑”都不一样,对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对症下药,以此找到可以进入孩子心灵深处的不同方法。
笔者班上曾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婚了,他跟着妈妈艰难生活。课堂上几乎不发言,课后也是一个人独处,从不和其他同学玩耍。偶尔被老师叫起来不得不回答问题时,也是紧张口吃、面红耳赤,学习成绩下滑厉害。久而久之,他对周围的人关闭了自己的心门。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是强迫他开口说话,强迫他自信起来,还是注重“润物细无声”式的“迂回”方式呢?我的办法是从侧面走进这个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之所以“自卑”的真正原因。原来,他渴望见到他的爸爸,但他爸爸几乎不给他打电话,也不回家看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一方面和他的家长积极联系,让其一定要勤打电话,“常回家看看”;另一方面,我特意给这个孩子找了几个同伴陪他说话、做作业、一起回家等等,后来,这个孩子变了,变得自信、阳光、上进,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也稳中有升。
二、少一点直面训导,多一些情境育人
人们常说很难打开自闭者的心灵之门,其实不然,是我们进入其心灵的方法有问题。我们和一些孤僻、自闭、自卑的学生之间的关系之所以 “别扭”,是因为我们总是直面训导,总是以“霸道的、尖锐的、棱角分明”的方式教育他们。对此,教师应该少一些理论上的“单打独斗”,而多一些情境上的“携手共进”,为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创设一种活泼的情境熏陶的气氛。对于单亲家庭学生而言,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越活泼丰富,就越能打开孩子们心的大门。
比如,面对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单亲家庭孩子,我设计了一个《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也幸福》的校园心理剧:单亲家庭孩子钰钰(化名)成为一个电台“单亲家庭孩子真心话大表白”节目主持人,她有机会听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单亲家庭孩子的“真心话”。有的是双亲在车祸中死亡,有的父母出去打工整整五年沒有回家,有的刚刚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钰钰听到了更多比她更不幸的孩子的故事,渐渐地变得自信起来,变得阳光起来……
我们还针对自卑封闭的孩子,设计了《原来我也行》的情境剧本、《敞开自己的心,原来很简单》的心理剧、《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幸福》的主题队会……总之,根据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量体裁衣”设计情境体验活动剧本,达到了“真体验、真感受、真滋养”的目的。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活用情境、善用情境,力争在活泼的情境中打造一片厚重、高效、精彩的德育新时空。
三、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温火慢炖
实践证明,任何急功近利的教育都是无法达到真正的育人目的的,因而也得不到孩子们的认同。唯有慢下来,倾听生命内部拔节的声音,才能走进孩子们那“波涛汹涌”的内心大海。所谓“慢”,就是不急于做结论,不急于贴标签,不急于盖棺论定,而是给予一颗心复苏的时间,给予一个人纠正的机会。
曾教育过一个孩子,她的妈妈因患癌症去世了,从此她变得内向、自卑、沉默,和她爸爸也几乎不交流。面对这个自卑的孩子,我不是急于让她改变而是真正做到慢下来,引领这个女孩沉浸在一些“虚活动”中,比如和她慢慢散步,和她共同听音乐,去图书馆看书,去和野地上的蚂蚁“交朋友”……就在这样的“慢”中,这个孩子渐渐自信起来了,开始与别人说话,开始融入集体,开始“阳光明媚”。
实践证明,这样的“慢教育”和这样的“虚活动”是有用的。单亲家庭学生并非只有在所谓的严丝合缝的节奏中才能成长。在一些看似虚幻的、慢悠悠的、零散的活动中,或许能撬开那些封闭的心门。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文火慢炖,应该成为解决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自卑心理的最重要的视点之一。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内心的真正声音,以此打造生机盎然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时空。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农村单初中亲家庭学生自卑心理的干预策略的个案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958)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