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的父亲
2019-10-08刘小兵
刘小兵
都说父爱如山,大师们的父亲和凡人们的父亲一样,对自己的儿女都倾注了浓浓的关心和关爱,所不同的是,大師们牢记住了父辈的教诲,通过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父亲是公务员,隔三岔五的就要调任到一个新的地方,好在基本上能保证小自清过上小康生活。真正对朱自清成长影响巨大的是父亲对他的教育。
朱自清父亲的教育有三个特点,一是注意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朱家本是书香门第,父亲也是读书人,亲自教儿子启蒙识字。他对儿子期望很高,希望儿子长大后能诗书传家。因为自身是行家,父亲对聘请私塾老师很有心得。二是进行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晚饭后,父亲总是要检查儿子的作业,有时候因为不满意就会责备小自清,甚至一把火把自清的作业烧掉。当然,更多的时候是鼓励和赞许,父亲的严厉很有分寸。严格甚至严厉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了朱自清深厚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也锻造了朱自清做事严谨、“惟兢惟业”的品格。三是注重立志教育。朱自清十三四岁的时候,因为陪祖父养病,有一年多,他住在扬州的史公祠内。父亲和祖父多次给他讲史可法领导人民抗击清军,宁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在做事认真方面,朱自清更是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1942年朱自清开设一门新课,听课学生只有季镇淮和王瑶两人,但他仍然认真讲课,一丝不苟,好像对着许多学生讲课一样。
父亲严格而专业的教育,铸造了一个才华卓绝、清廉正直的朱自清,也使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为千古绝唱。
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文化昆仑”的国学大师钱锺书,他的父亲是一位儒家学者,对儿子管教极严,常用体罚来管教子弟。1925年,他父亲到清华大学任教,暑假归途阻塞,到天津改乘轮船,辗转回家。父亲回家第一件事是命钱锺书作一篇文章,谁知钱锺书不文不白,用字庸俗,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一顿。这次“痛打一顿”,虽然没有使钱锺书“豁然开通”,但激发了他发愤用功的决心。不过一两年工夫便判若两人,常为父亲捉刀写文章。
1929年钱锺书考上清华后,父子开始通信。父亲在信上告诫钱锺书,立身正大、待人忠恕比名声大、地位高更加重要,并说:“勿以才华超绝时贤为喜,而以学养不及古圣贤人为愧。”父亲的严厉让钱锺书幡然醒悟,从此勤奋攻读学业,淡泊名利,终成一代国学大师。
被誉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少年时不仅没有读完小学,就是在读书期间,也常常是逃学的顽童。他生性是不安分读死书的人,那颗心总是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动。沈从文天性聪明,虽然逃学,但背书任务总能出色完成。尽管如此,父亲却不能容忍他逃学。父亲希望他有大出息,能将祖辈的荣耀发扬光大。当他看到沈从文逃学时,不知多少次呵斥他跪在地上,有一次竞怒吼着要砍掉沈从文的手指。从此,沈从文一改顽童习气,专心向学,他立下志向,将来一定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此后,这个湘西孩子不负父望,从边城走向了世界。他用恣意汪洋的大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纯、灵动而让人无比神往的“边城”,在现代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卓绝的艺术丰碑。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