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教育与对泰汉语教学中的融合途径探究

2019-10-08李涛陈婧

大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途径融合

李涛 陈婧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主要以交际意识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来帮助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在强调提高学习者的汉语交际水平的同时,如果能够融入现代教育第一语言教学所强调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也不失为习得汉语的有效方法。结合赴泰实习的教学实践,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入手,探讨美育与对泰汉语教学语音、汉字、文化教学等方面的融合表现以及途径,强调在对泰汉语教学中融入美育思想,激发学生的汉语美感思维是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审美教育;对泰汉语教学;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0-0111-03

对外汉语教学又被称为第二语言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文的文化魅力,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汉语是每一位海外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梦想。笔者在泰國喜培沓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教授汉语,提倡在对泰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融入现代的审美教育思想,为泰国汉语学习者创造轻松明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受到汉语人文之美的熏陶和感染,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和学习汉语。本文着重强调美育思想对对泰汉语教学的融合途径和价值。

一、审美教育与对泰汉语教学

审美教育简而言之即美育,就是以一定的审美意识为指导,通过鉴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方式对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积极塑造健全人格的活动过程。美育思想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美育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礼乐相济”,“乐”就是美育,可以让人达到一种平和的生命状态。而“美育”一词最早由西方的席勒提出,在《美育书简》中其从人本主义的角度阐述了美育观,认为美育就是通过外界美的形象直观自身,培养美的生命情感,从而达到人自身的自由和谐、全面协调发展。美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历史上的教育家大多推崇智育和美育的全面发展,亚里士多德认为美育是和智、体、德育融为一体,互相促进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指出“美育者一方面使人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方面又为德育智育之手段”。美育主要在于促进人的情感发展,智育、美育、德育三者在教学领域密不可分,三者不可偏废。

对泰汉语教学,是对泰国学习者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对泰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汉语本体知识来提高泰国学习者的交际水平,同时还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知识,这就表现为贯彻普遍的智育理念。近年来泰国学习汉语的人不断增加,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也随之高涨,很多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学习基本的汉语知识,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他们还想进一步发现汉语的文化内涵美、语用情感美,增加汉语人文素养。因此,在汉语听、说、读、写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审美教育理念和方法大有裨益。另外,泰国学生具有活泼开朗、自由乐观的性格特征,与中国倡导的应试教育不同,泰国的教育理念本身就比较宽松自由,学校一贯提倡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就为审美教育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在条件。

二、审美教育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融合途径

对泰汉语教学通过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技能以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审美教育理念若要融入对泰汉语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发现汉语的语音、汉字要素和文化方面的美感。审美教育在泰汉语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巧妙地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来学习汉语本身的语言要素,让学生在感受汉语美、欣赏汉语美的教学活动中来自觉地学习汉语。

(一)美育视角下的语音教学途径

现代汉语的语音以双音节为主,元音占优势,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声调,在语篇中还有轻重音、语流音变、儿化音的区别,所以汉语的发音具有其他语言语音所不具备的独特的语音美感,在朗读时我们可以感受其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婉转和律的节奏感。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由于很多第二语言习得者难以把握汉语的声调,还有汉语经常出现同音词,因此学生很容易在辨音辨调的听说课上出现错误,甚至出现“哑巴”式汉语。如笔者所在的泰国中学很多学生在“zh ch sh j q x”的发音上容易出现错误;学生知道字形字义却不会发音。在语音的审美教学中,除了采用手势法之外还可引导学生有感情、全身心地朗读,在朗读之前可找与之相关的简单材料带领学生朗读,首先着重训练学生的声调和语感。朗读一是可以让学习者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二是可以和文本直接对话,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也是记忆理解的有效方法。“汉语必须通过大量的朗读,不朗读无法感知汉语的音乐性,不朗读无以把握韵律作为语法手段在汉语中的作用,进而也无从掌握好汉语”,朗读是进行汉语语音教学的重要前提。

针对学习比较懒散的泰国学生,笔者在进行语音教学时采用的朗读方法有情景代入法、比赛法、分角色朗读法、任务表演法等。首先,朗读之前教师应标注并展示朗读材料的重音和停顿,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并结合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自信的语气为学生做出一个标准的发音示范,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情景带入法可找一些生动的图片、视频或者配乐来让学生感受其感情;比赛法可以一个小奖品为筹码,进行朗读比赛、抢读比赛来调动全体学生开口朗读的积极性;分角色朗读法或者任务表演法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找一些有趣的话剧或者故事作为朗读的材料,结合情景对话视频,让学生自发选择和组织,这可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美育在对泰汉语语音教学中最重要的融合途径是朗读,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可感受汉语语音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二)美育视角下的汉字教学融合途径

汉字是一种表音和表意文字,从具有线条性、图画性的古文字演为方块状的现代文字,堪称“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鲁迅先生曾总结过汉字的“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字音美、字形美、字义美使得汉字成了美的结合体。

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汉字书写仍是一大难题。笔者在汉字教学实践中发现,泰国学生不喜欢书写汉字,在朗读时也不看汉字,喜欢用拼音代替,汉字书写时还会出现大量的笔顺问题,汉字基本是“画”出来的,这与他们本国的文字书写习惯(泰文是表音文字,是从下到上的顺序书写的)有关。汉字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在教师的动态关注下不仅要教学生书写正确的汉字,还要把汉字的结构形象美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汉字的形体美。每个汉字都含有丰富的美感元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把握汉字真正的形态美和内涵美。

笔者在汉字教学中提倡审美教育思想,并总结出有效的审美教学方法,如字源释义法、字形图画法、引导推测法等。字源释义法一般用于古象形字或会意字中,如“山、日、月、木、女”等字,其甲骨字形即为本身的意义所在,古文字形给学生直观生动的视觉审美冲击,“女”形似“低头跪坐的女人”,字义为“妇女”;“日、月、木”古文字形如诗如画,字义不言而喻。在教学时,可直接展示汉字字形的形态演变和简单讲解汉字背后所隐含的字源文化,如“女”字像“跪坐的女人”,表明女性自古地位低下,不受重视。字形图画法最能培养泰国学生的汉字审美意识。泰国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图画意识和色彩意识较敏感,形象思维活跃,可以巧借图画让学生感受汉字行云流水的形态美和方方正正的结构美。教学时结合图画向学生展示形形色色的线条组合汉字,如“休”字可构成一幅人靠在绿树旁的风景画,“安”字可画出房中有一人的生活图,“谷”字是水从山上两侧向下淌的山水图。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展示和讲解,学生在课堂上能以直接感受汉字形美的方式学会汉字的书写和释义,并能让学生发挥创造美,培养出汉字的字感。引导推测法一般用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中,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形声字如“江、河、洋”“闻、问、闽”是由表意的义符和表音的声符组合而成,学生在认识独体象形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旧引新,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组合对称美,接触形声字“江、河、洋”,从部首“氵”就可推测这类义符是与水有关;再如“安、宁、定”等字的“宀”部本义为房子,此类部首的汉字即与房子有关;又如会意字组“林、森”“吕、品”,教师可引导学生由汉字中蕴含的形体对称美可推测出字义。

审美教育在汉字教学中的融合途径是发现汉字本身的音、形、义美,主要采用图画和推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汉字形象思维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发现汉字的形态和谐美和结构整体美。

(三)美育视角下的文化教学融合途径

文化是一个民族审美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汉语的语音、语义、语用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中华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增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国文化意识是学习汉语的一大优势。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手段,主要是让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对泰汉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充满生命律动美感的中华文化也是将审美教育融入对泰汉语教学的途径之一。笔者的教学对象大多是中级水平的泰国学生,由于缺乏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加之中国文化内容的含蓄性、延展性、深刻性等,开展某些文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让泰国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認同感,如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技艺、成语俗语、文学诗词等。笔者提倡将审美教学融入对泰文化教学当中。首先,要认识到文化审美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让学生树立浅度的、基本的中国文化审美意识。在对泰文化教学中,笔者采用的美育融合途径有图画法、活动体验法、故事表演法、讲唱法等。图画法在文化教学中易于操作,适用范围广泛。图画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艺术,另外这也能充分发挥泰国学生擅长画画的优势。将图画教学法应用到对泰文化教学中既有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笔者通过主题式文化教学的方式,利用多媒体图片或视频直观展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比如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介绍完每一期主题文化,可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的“中国文化”。笔者还在教学中开展过两次书法绘画教学活动,学习者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兴趣。这种主题式图画法有助于学生产生艺术审美感,从而对中国文化形成直观而系统的认识。活动体验法是把审美教育融入文化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泰国是一个重视素质教育的国家,学校的节日仪式感很强,经常会举办一些节日文艺活动,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技艺,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综合素质。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活动意识和表演优势,在文化活动课上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如穿汉服表演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梁祝》《牛郎织女》《孔雀东南飞》等,这既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表演的乐趣,也能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中国悦目感人的爱情文化之美。故事表演法可用于成语教学中,成语蕴含了中国深远的传统文化,其具有高度凝练、意义含蓄的特点,泰国学生不易理解其文化内涵,但是很多成语来源于有趣生动的小故事。笔者在成语教学中结合动态动画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领会到成语的故事文化美,如成语井底之蛙、叶公好龙、破釜沉舟等。结合具体文化活动进行诗词教学审美实践也是文化审美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诗词具有中国文化的意象美、意境美。笔者曾遇到一位泰国学生来询问中国的诗词,课后笔者就搜集了一些诗词改编成的简单中文曲目来教学生们吟唱,如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或者结合着配乐进行简单的诗词朗诵,如李白的《静夜思》,并介绍诗词中的意象。学生通过唱读活动加深了对中国诗词的了解,初步感悟到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认识到中国的博大文化要兼备形象意识和审美意识。把美育融入对泰文化教学中符合泰国教育的特点,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文化活动和课堂文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好奇心。美育视角下的文化教学是塑造学生汉语审美品性的重要途径。

(四)美育视角下的其他融合途径

审美教育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融合不仅体现在汉语教学的要素和文化方面,还可彰显为美育环境的创造、美育氛围的熏染。教师可塑造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符合汉语教学的环境中自觉接受各种汉语元素之美的陶冶和启发,给予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舒适感和习得感。

笔者所教的泰国学生在非目的语环境下学习汉语,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一个体现中国文化气氛的教学环境相当重要。汉语教室是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场所,笔者注意到喜培沓中学汉语教室中张贴了各种体现中国风格的字画、墙纸、汉字标语等,还摆放着带有中国元素的纪念品,如脸谱、明信片、陶俑等,这可以直接给学习者创造文化审美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汉语文化活动通过自身的仪表形态、语言行为来传达中国的形象气韵之美。教师在学校每周四的传统服饰日可着中国传统汉服来向学生展现华夏服饰的华美和东方神韵的古典美,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手工优势和审美个性,引导学生制作一些节日贺卡、明星名片、格言警句等。

美育视角下的对泰汉语教学是一种全新式的教学理念,两者的融合对泰国汉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泰汉语教学中合理融入审美教育理念可促进对泰汉语的语素和文化教学。其一,审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发现汉语中蕴含的语音、汉字、文化美,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学习汉语语素知识,掌握汉语听说读写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审美实践活动的开展可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构建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汉语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汉语美感思维。其二,将审美教育融入教学环境中可产生学习愉悦感,启发学生心灵美和灵感美,激发学生的汉语求知欲和审美情感,促进对泰汉语教学审美活动的有效实施。将美育观念贯穿融合到对泰汉语教学活动中,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汉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是对泰汉语教学方法或途径的有益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三联书店,2009.

[2] 李范.美育理论与实践探索[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 罗蓉蓉.美育视阈中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探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5):216-217.

[6] 王晓霞.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92-193.

[7] 王洋.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12):128.

[8] 朱奇涵.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审美文化教育[J].考试周刊,2010(29):206-207.

[9] 李莹波.一趣二细三导——对外汉语教学的审美化[J].新西部(下半月),2009(10):252.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途径融合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