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
2019-10-08马仔亮
马仔亮
摘 要:该文介绍了几种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对几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X5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130-02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methods for evaluat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ediments,and analyz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nally,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everal methods is summarized.
Key words:Sediment;Heavy metal pollution;Evaluation method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染物大幅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染物直接排放进入河道。大量重金属等污染物经废水排放在河道沉积,从而造成底泥污染。污染的底泥被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含重金属的底泥在河道中会以一定速率向水体释放重金属,从而影响河水水质。目前底泥重金属尚未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从而确定底泥污染程度,对底泥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底泥不同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其优缺点。
1 评价方法
1.1 与背景值对比,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对全国各大湖泊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将底泥重金属结果与背景值作比较,判断底泥是否受到重金属污染。谢丽等[5]对長江北支口门圆陀角附近潮滩研究表明,重金属Co、V平均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易雨君等[6]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底泥中Cd含量未超过背景值,Pb、Cr、As、Hg、Cu、Zn含量均超出了背景值。将底泥重金属数据结果与背景值作比较,优点是可以直观反映出底泥重金属超背景值多少,从而判断底泥是否受到了外来污染。但此种方法未综合考虑多种重金属污染的叠加效应,无法判断底泥受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的大小。
1.2 从底泥用途角度出发,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 随着河道底泥量的不断增加,清淤十分必要。此处可从清淤后底泥的用途,即受体角度进行评价。
1.2.1 考虑底泥是否可进入农田 考虑清淤后底泥是否可用于周边农田,可选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对底泥进行评价。将底泥重金属数据与农田土壤风险筛选值作比较,判断其是否超出筛选值,进而判断底泥是否可进入农田。
1.2.2 考虑底泥是否可用于绿化或矿山修复 考虑清淤后底泥是否可用于绿化种植或矿山修复,可选用《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对底泥进行评价。将底泥重金属数据与《绿化种植土壤》标准值作比较,判断底泥是否可用于绿化种植或矿山修复。此种方法考虑了底泥的受体,针对性、实用性强,但评价较单一,仅与标准值做比较,未综合考虑底泥的风险。
1.3 Hankson生态风险指数法 该方法是瑞典学者Hakanson[7-8]于1980年建立的一套应用沉积学原理评价重金属污染及生态危害的方法,利用沉积物中重金属相对于受到污染前沉积物的最高背景值的比值以及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系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生态危害指数。指数反应了4个方面的情况:①沉积物重金属的浓度效应,即RI值随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而增加;②多种重金属的污染协同效应,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具有加和性,多种重金属的污染具有更高的潜在生态风险;③不同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和;④水体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敏感性,即生物毒性强和敏感性大的金属具有较高的权重值。公式为:
该方法不仅考虑了重金属含量,还将重金属的生态效应、环境效应与毒理学联系在一起,采用了具有可比性、等价属性指数分级进行评价,进而对其潜在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价。该方法重点关注重金属对环境的生态效应,考虑了重金属的毒性在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消除了区域差异和异源污染的影响,但不能反映重金属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趋势[9-11]。
1.4 污染负荷指数法 污染负荷指数是Tomlinson等人于1980年提出的[12-13],该方法能够体现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各种重金属对污染的贡献情况,在重金属污染评价中较为常用。污染负荷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该方法指数由评价区域所包含的多种重金属成分共同构成,并使用了求积的统计法,可对整个区域各个点位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能避免污染指数加和关系造成的对评价结果歪曲的现象[14-16],而且可以对区域整体进行定量的判断,但没有考虑不同污染源引起的差别。
2 结语
现有底泥重金属评价方法均存在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底泥用途、生态危害、时间空间变化规律等方面,综合使用几种方法同时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可以更加全面综合地反映出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
参考文献
[1]胡兰文,陈明,杨泉,等.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进展[J].环境工程,2017(12):115-118.
[2]钱贞兵,唐晓先,徐升,等.巢湖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8(4):690-695.
[3]刘永杰,胡振华,刘永兵,等.海南岛河流底泥肥力和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3).
[4]邓灿,韦德权.污染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8(1):24-27.
[5]谢丽,张振克.长江北支口门圆陀角附近潮滩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及污染评价[J].地理科学,2015(3):38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