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滁州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

2019-10-08卢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6期
关键词:湿地滁州市

摘 要:该文介绍了滁州市湿地保护规划的背景、湿地资源现状等,阐述了规划目标、范围、期限、总体规划布局、规划内容、湿地保护体系及湿地生态文明体系规划等,以期为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滁州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 X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072-02

1 规划背景

湿地是地球表层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文明的发源地”及“物种基因库”,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将湿地保护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安徽省作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湿地保护形势,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及林业相关部门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并加强湿地保护建设。《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于2016年1月正式施行,标志着安徽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步入更加法制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2016年11月初,《安徽省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年)》正式颁布,规定了规划期内湿地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此,滁州市编制了《滁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17—2030),不仅是贯彻《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相关法规要求,更是对《安徽省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年)》所规划的全省下一步各项湿地保护工作的具体落实,也是对滁州市湿地保护恢复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指导。

2 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 滁州市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界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隔江与南京主城遥望。滁州南据长江,东控京杭大运河,长江一级支流滁河及清流河贯通境内,通江达海,是江东之门户,江淮之重镇。滁州市土地总面积13398km2,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33°13′,东经117°09′~119°13′之间。

2.2 湿地资源 滁州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根据全省第2次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滁州市湿地总面积90921.81hm2(水稻田除外),仅次于安庆、合肥,位列全省第3。市境地跨长江、淮河两2大流域,境内河流分属3大水系,即淮河干流水系、滁河水系和高邮湖水系。市境湖泊主要有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等。库塘湿地众多,有大型水库沙河集、黄栗树2座,中型水库45座,小型水库955座,水资源丰富,总蓄水容量23.08亿m3,发挥着灌溉、防洪、生产生活用水和游览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滁州市面积在8hm2以上的湿地斑块共1616个,总面积90921.81hm2,其中,河流湿地10491.80hm2,湖泊湿地31117.31hm2,沼泽湿地3604.21hm2,人工湿地45708.48hm2(见表1)。根据全省第2次湿地资源调查分析,滁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具有湿地类型多样、面积较大,湿地分布破碎、湿地率不高,湿地类型分布差距较大,湿地受干扰程度高,湿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价值显著等特点。

2.3 生物资源 滁州市湿地植被可划分为以下4个植被型组(即针叶林湿地植物型组、阔叶林湿地植物型组、草丛湿地植物型组和浅水植物湿地植物型组),50个群系(即针叶林湿地植物型组1个、阔叶林湿地植物型组3个、草丛湿地植物型组31个和浅水植物湿地植物型组15个),主要植物群系类型包括意杨群系、空心莲子草群系、蒿草群系、香蒲群系、蓼群系、菱群系等,涉及杨柳科、禾本科、苋科、蓼科、香蒲科、菱科、菊科、水鳖科、莎草科、眼子菜科、金鱼藻科等30多个科。全市共记录有28科50余种优势植物,主要包括杨树、芦苇、空心莲子草、香蒲、菖蒲、一年蓬、水蓼、莲、水鳖等。全市珍稀树种有琅琊榆、醉翁榆、滁州水竹、珠龙油桐等。滁州市已发现的受保护野生动物约208种,其中鸟类166种,兽类18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1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5种,二级保护动物的22种,国家级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161种。属省一级保护的23种,省二级保护的24种,省级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131种。

3 总体规划

3.1 范围 规划范围为滁州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内8hm2以上所有湿地,包括琅琊区、南谯区2区和来安、全椒、定远、凤阳、明光、天长6个县(市)所有的湿地斑块(共1616个)。

3.2 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考虑到与地方相关规划相衔接以及滁州市湿地保护现状,将规划期限设为14年,即2017—2030年。

3.3 分区 依据《滁州市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滁州市域划分为沿淮淮北平原生态区与江淮丘陵岗地生态区2个生态区,具体包含淮河下游湖泊湿地洪水调蓄和农业生态功能区、江淮分水岭北部丘岗农业和土壤侵蚀控制生态区、江淮分水岭南部丘岗农业和土壤侵蚀控制生态区、天长平原湿地保护与农业生态区及滁河平原圩畈水网湿地和农业生态区,共计5个生态功能区。(见表2)

3.4 目标 规划期内,进一步健全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机构设置合理,人员配置科学,相关规章制度明晰而规范;加强全市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湿地保护类宣教展示与科研监测体系建设,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监测科研水平,形成完备的湿地监测科研、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全市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能力,使全市100%以上重要湿地、95%以上自然湿地得到良好的保护,自然湿地无净损失,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市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步入良性循环进程。

3.5 内容 本次规划内容涉及到保护体系规划、湿地恢复体系规划、湿地管理体系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及湿地生态文明体系规划等。通过对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保护地和管理区的规划,建立滁州市完整的湿地保护体系,实施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以尊重湿地自然演替规律、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为指导思想,规划将恢复工程重点实施在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或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区段,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充分发挥;建立湿地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相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完善的湿地保護管理机构体系,市、县2级政府湿地管理机构应明确职责权限,配备相应管理及技术人员,以保障湿地保护管理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融入民间艺术文化,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发展物质文化、生态文化建设,并规划科普宣教场地,建立生态文化制度,达到绿色、环保、健康、可持续综合协调发展,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4 结语

滁州市湿地保护规划,针对滁州市域各湿地类型特征及保护现状,以保护湿地生态安全和构建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以抢救性保护自然湿地、逐步恢复湿地自然特性和生态功能、促进滁州湿地水环境改善为目标,以湖泊、河流、库塘湿地保护与恢复为重点内容,以生态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加强保护管理能力建设为保障,把人们盲目利用湿地变成一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行为,逐步扭转湿地面积持续下降、生态质量持续降低、生态功能持续退化的不利趋势,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滁州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袁自春,杨光道,卢萍,等.滁州市湿地保护规划(2017-2030)[R].合肥: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8:1-124.

[2]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3):111-120.

[3]程中才,顾长明,周立志,等.中国湿地资源.安徽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24-34.

[4]卢琳琳,顾长明.安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野生动物,2012,33(3):172-175.

[5]国家林业局.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S].北京:国家林业局,2010:1-3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湿地滁州市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习作点评
习作点评
安徽省滁州市军粮供应站 打造军粮供应配送中心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汤圆狂想曲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浅谈盘锦芦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