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都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初探

2019-10-08徐鹏程

农家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林下经济前景

徐鹏程

摘 要:宜都市长期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配置、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原则,按照“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农林并进、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推进农民致富。总结了宜都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出台政策等措施,强化服务,合力推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宜都市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宜都市;因地制宜;林下经济;前景

宜都市国土面积203.7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41.8万亩,是全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近年来,宜都市因地制宜,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林地综合效益的重要切入点来抓,培育出了各具特色的林下主导产业,林下经济成了林业产业新亮点,呈现出新活力,初步走出了一条林地资源充分利用,林农收入明显增加,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虽然在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大力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种养业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的林下经济上,已有较多的成功实践,但通过本文发现也存在不少隐患,为了宜都的林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现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宜都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政策引导布局合理

(1)政府引导是关键。为了更好地发挥的林地综合经济效益,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市政府于2011年5月研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并明确了“三年创产值5000万元”的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对相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税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林下种植养殖大户实行税收减免,信用联社将林下种植养殖大户列为优先支持对象,财政部门将林下种养大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支持发展林下经济创造良好环境,全面增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2)合理规划是保障。2016年编制了《湖北省宜都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年)》,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推广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四种林下利用方式,不断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提高林地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至2025年末,全市林下经济综合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在布局上潘家湾、王家畈、松木坪、聂家河、五眼泉等乡(镇、街道)因分布有大片集体山地与国有松乐山林场,适宜发展林禽、林药、林菌模式,养殖山地土鸡、野猪,栽培木耳、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种植麦冬、鱼腥草等中草药,同时开展森林景观利用,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

2.示范带动典型先行

宜都市坚持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确立了“壮大现有产业,支持新兴林下种养业,多渠道投资,鼓励推广多种发展模式,提高林地综合效益”的发展理念,全市一下在思想观念上,思想认识上和发展措施上形成了高度统一,如:宜昌野山珍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运用公司+研发+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林下种植天麻、葛根示范基地100亩,辐射带动20多农户受益,人平年增收1500元。枝城镇民营企业在保障九道河冬枣基地经济收入不减的基础上,每年在林下套养本地山鸡5000羽,仅此一项就增收25万元,基地冬枣和林下养殖两项亩均收入达到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20余农户效仿这种发展模式,年均出栏山鸡3万羽,获利20多万元。目前,宜都市的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是在未郁闭的林地,实行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林苗结合,随着林木的生长,在郁闭的林地,实行林菌结合、林禽结合,培植食用菌产业和林下养殖产业,既保护了环境、改善了生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3.技术指导优质服务

全市农口各部门利用自身优势,始终将服务贯穿于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现场指导,将种养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引进放在首要位置,尽一切可能降低农户投资风险,尽最大可能增加生产效益。全市成立了以林业、畜牧、农业、科技等多个部门的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技术服务组,利用每年的“四下乡”(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活动及分片包户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下乡对林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解决了种养农户遇到的技术难题。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从生产、技术、服务、销售等多层面给予帮助,对厂房标准化建设和山鸡的规模化养殖以及品牌化销售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了发展步伐。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当前发展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全市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1.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

近年来,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部分典型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呈现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

2.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

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突出的还是“林禽”、“林药”模式,其它几种模式虽然有,但发展不够均衡,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3.基础设施条件差

全市大部分林地集中在山區乡镇较偏远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立地条件差,且从事林下经济的户主(业主)经济实力也不一样,大多数还是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4.群众认识理解不足

一是大部分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实质性区别;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甚至有的认为没有什么帮扶政策,更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普遍存在怕赔本,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5.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各农户基本是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管理技术水平不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总体上经济效益不是特别突出;林下养殖密度过大,超过了林地的承载量,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违背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初衷。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林下经济前景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巧妙运用前景,照片美感瞬间提高!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