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截趾与创面皮缘缝合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临床分析

2019-10-08宋楹卓李谱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疗效

宋楹卓 李谱

[摘要] 目的 分析截趾与创面皮缘缝合术联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换药疗法;观察组采用截趾与创面皮缘缝合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两组疮面面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截趾与创面皮缘缝合术联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与常规疗法效果相当,但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截趾并创面皮缘缝合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a)-0173-02

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后所引起的一种下肢缺血合并感染症状,这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死亡的一个高发诱因[1]。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当足趾坏疽扩大到趾骨区域,出现骨质损坏时应及时进行截趾或跖趾关节离断术治疗。为找到一种更加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截趾并创面皮缘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所选40例患者均满足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足坏疽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足部疾病、低蛋白血症、贫血、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为(46.7±3.5)岁;根据Wagner进行足部坏疽分级,I级7例,II级7例,III级4例,IV级2例;除11例为湿性坏疽,其余9例为干性坏疽。观察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为(47.2±2.4)岁;根据Wagner进行足部坏疽分级,I级6例,II级8例,III级5例,IV级1例;除13例为湿性坏疽,其余7例为干性坏疽。对比基线资料,发现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基础治疗,包括降糖、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脂、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同时,对创面进行手术清创处理。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治疗,药物有庆大霉素与山莨菪碱,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以相关比例进行配置,浸润纱布后贴敷在创面上,1贴/d。

②观察组:采用截趾并创面皮缘缝合术治疗,操作如下: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再进行局麻处理。将趾内侧截骨面作为手术切口的起始点,再依次通过趾背、趾外侧相对点、趾腹、内侧起点。切口整体为弧形走势,根据创面条件选取跖侧长、背侧短的鱼口状皮瓣。之后将伸、屈肌腱切断,让其回缩到截骨平面近端。通过对趾骨进行处理,充分暴露出渗血骨面,剪掉创面内没有活性的相关组织,之后对皮缘进行修剪,清洁创面,清除骨渣、残渣、血凝块等。当确定创面皮缘不会再次渗血便可进行间断缝合操作,然后将无菌纱布浸入庆大霉素与生理盐水混合溶液中,用浸润的无菌纱布包扎外敷创面,并轻压创面。术后将患足抬高,确保患足不着地或下垂。同时,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术后定时换药,当创面上的敷料没有渗液出现,表示创面完全愈合。若术后换药过程中发现皮缘发绀、创面内渗出液增加或产生脓性分泌物,应尽快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对创面进行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总有效率、疮面面积大小是疗效评价指标。其中,疗效评定标准如下:①显效:肢体症状基本消失,坏疽溃疡面完全愈合或大部分消失,肢体血流速度与神经传导速度均無异常;②有效:肢体症状部分消失,坏疽溃疡面变小,脓液减少,肢体血流速度与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

疮面面积计算公式为:宽度最大值与长度最大值的乘积。对于皮下空腔的患者以空腔长度进行计算。对存在多处疮面的患者计算疮面的总面积。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并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疮面面积大小

治疗前两组疮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疮面面积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发展的严重阶段就是足部坏疽出现。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与部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足坏疽的主要病因。临床上糖尿病坏疽被分为三种,包括湿性坏疽、干性坏疽、混合性坏疽。湿性坏疽是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肢端动静脉,皮肤红肿、溃烂,伴有感染,存在脓性分泌物,需通过手术引流或截肢处理。干性坏疽好发于肢端动脉,因为血管变窄或动脉血栓导致皮肤变黑、干枯,痛感消失,若无感染,小的干性坏疽经换药处理后能自行脱落。混合性坏疽是指一个足部不同部位存在干性或湿性坏疽,坏疽面积较大,病情通常较为严重[3]。根据该并发症的发病机理,在治疗时应具备整体观念,推荐治疗该病的优先顺序如下:内科治疗,包括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抗感染、改善循环、调节血脂、纠正低蛋白血症、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局部清创与换药等措施。之后进行足部外科治疗,评估血管状况,重建血运,尽量减轻患肢与伤口的压力。如果患足坏疽出现骨质破坏、趾骨骨髓炎时应及时通过截趾或跖趾关节离断术治疗,将坏死趾骨去除。由于糖尿病足伤口多是感染性创面,并伴有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或微循环障碍,术后创面皮缘呈水肿状态。在一期缝合后,皮缘受到缝合线的压迫缺血更加严重,降低创面抗感染能力,导致皮缘坏死。因此,传统截趾术后多选择开放创面,等到肉芽长出填充创面后由新生表皮覆盖创面形成瘢痕,表示二期愈合。此法充分暴露了创面,不会遗留死腔,有利于引流与负压吸引,从而利于肉芽形成,不足之处是创面暴露面积过多,易引起感染,愈合时间较长,留下较大的瘢痕组织[4]。该次研究观察组20例截趾并创面皮缘缝合术有10例为一期愈合,表示截趾并创面皮缘缝合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有良好的可行性。不过必须注意采用截趾并创面皮缘缝合术必须严格掌握相关手术适应证:患足血供良好;在清创、抗感染治疗后,创面没有感染迹象,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存在明显的界限;复查足部X线平片发现,趾骨遭到破坏但没有累及跖趾关节与附近关节的骨松质。手术原则是尽量避免伤及正常组织,保持足部的正常解剖。术中要彻底清除创面内存在的坏死、失活组织。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血供较差,容易液化产生腔隙,应尽早处理,并充分引流。此外,术中应注意保留大小合适的皮瓣,在皮缘对合时避免缝合过密,导致张力偏大,从而引起术后皮缘缺血、发绀,组织感染,严重的会出现皮缘坏死,因此,术后缝合必须小心谨慎,控制好缝合力度[5]。

该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截趾并创面皮缘缝合术治疗疗效与常规换药治疗效果相当,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疮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截趾并创面皮缘缝合术更利于疮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坏疽采用截趾并创面皮缘缝合术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疮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7):63-64.

[2]  糜自成.截趾并创面皮缘缝合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疗效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12(24):94,96.

[3]  董雨,王雨,王广宇,等.足趾截肢并缝合术治疗糖尿病性足趾溃疡(坏疽)[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4):95-96.

[4]  余霄,俞光荣.糖尿病足截肢技术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4(5):752.

[5]  邱旭东,赵维彦,杜兴旭,等.糖尿病足坏疽综合治疗56例临床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2017,18(4):505-507.

(收稿日期:2019-05-06)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