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水稻“双季、双超、双机、双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应用
2019-10-08倪鹏华
倪鹏华
摘 要: “双季种植、双季超级稻品种、双季机插、双季产量均提高到600公斤”的 “四双”科技增产模式攻关是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的延伸版。目的就是有效遏制“双改单”,控制水稻直播,提高粮食产能,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坚持技术集成、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三条路线并举,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水稻效益为核心,以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狠抓核心区示范户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开展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研究,全面推广超级稻品种和配套技术,创新和优化集成了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有效带动了粮食大面积增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效益
一、基本概况
2016年,我县大力推广“四双”科技增产模式,全县共推广种植双季超级杂交稻48万亩,其中早稻23.0万亩,晚稻25.0万亩。双超种植面积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32.2%。双季机插面积25万亩,农机综合利用率70%以上。重点抓好5个双超示范片(洲市、三塘、相市、松江、宝盖示范片)建设,落实整村连片面积在4.2万亩以上。1个5000亩 “四双”科技增产模式攻关核心示范区(洲市乡灵官、竹塘核心示范区)。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共创办26个1000亩以上双超连片的示范片,“十线十片”粮食生产重点村创办30个100亩示范片。
二、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1.选择优良的超级杂交稻组合。2016年,主要选择农业部和省农业厅认定的且适合我县种植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其中早稻为陵两优268、株两优819,晚稻为丰源优299、天优华占。
2.实行集中育秧“五统一”,培育壮秧。种植超级稻重点区域大力推行集中育秧。统一供种、统一布局、统一催芽、统一秧田管理、统一专业化防治。以机插育秧为主,抛秧及水育手插秧为辅。早稻3月25日以前播种,湿润地膜覆盖和软盘育秧秧龄严格控制在25天左右,机插秧控制在17天左右。晚稻实行浅水露地育秧的在6月15-18日前落泥,秧龄控制在25天左右,软盘抛秧秧龄不超过23天,机插秧不超过20天。机插秧由于早晚稻季节茬口问题,晚稻秧龄极有可能超过20天,可用15%多效唑或5%烯效唑1000倍液喷施,或按1%的烯效唑拌芽播种,达到控高壮秧目的。
3.提高抛栽质量,确保基本苗数。早稻规格(12-15)cm×25cm,每亩插足1.8-2万蔸,每蔸3-4苗,确保基本苗6.5-8万。晚稻(13-15)cm×25cm,每亩1.7-2万蔸,每蔸2苗左右,确保基本苗5-6万。
4.应用节氮栽培技术,科学施肥。早稻结合翻耕,每亩施500公斤左右腐熟人畜粪(有储备的地方)及25公斤左右的45%三元复合肥加15公斤左右的碳酸氢铵作基肥;抛栽后3-5天每亩追施尿素5-6公斤,氯化钾7-8公斤;5月中旬晒田复水后对禾苗退色较重的田每亩补施1-2公斤尿素、3-4公斤氯化钾作穗肥;6月上旬抽穗时喷施谷粒饱或粒粒饱以促进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晚稻结合翻耕整地前每亩施50公斤三元复合肥作基肥,分蘖期每亩施15公斤尿素作追肥,灌浆成熟期每亩施氯化钾10公斤,尿素5公斤作壮籽肥。超级稻种植区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缺素补素。大田管水采用间歇性好气灌溉法。抛栽后做到田面平整,保持浅水1-2cm,以利秧苗迅速立苗活蔸,5天后进入分蘖期,结合施肥除草,保持水层4-5天,然后自然落水。早稻5月上旬、晚稻8月上旬大田苗数达到每亩25万左右基本苗时,即进行全面晒田控苗。做到重晒控蘖,引根深扎。其余时期除病虫害防治以及抽穗扬花需要保水外,均以湿润灌溉为主。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切忌脱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
5.统防统治及时防治病虫。超级稻种植区域全部实行统防统治,确保效果。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领导重视到位。为推进“四双”科技增产模式攻关示范项目的工作开展。
2.强化科技培训,技术服务到位。水稻生育期各关键时期,由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发动,采取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根据农时对示范片干部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共召开大小培训会30余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及农户1.0万人次,印发资料6万多份,超级稻栽培技术规范明白卡3000份。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普及了示范区农业技术知识,加快了超级稻实用增产技术成果在生产中转化速度,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
3.强化科技措施,技术指导到位。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坚持品种搭配与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结合起来,认真落实适时移栽、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要领,使示范片水稻生产形成了“品种超级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格局。
4.强化资金管理,经费投入到位。 我县把“四双”科技增产模式攻关示范项目作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内容,整合各种投入资源,保证项目实施取得成效。
四、项目实施主要成效
1.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经过技术培训,农民掌握到更多的新技术,知识面更广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宽了。种粮效益明显提高,从而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县早超平均亩产603.3公斤,比全县前三年平均亩增产158公斤,晚超平均亩产609.8公斤,比全县平均亩增产150公斤。按当前早稻132元/50公斤、晚稻135元/50公斤市场价计算,每亩产值增加400元以上。同时在超级稻种植区域,农户应用 “测土地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节约施肥成本20-30元,利用植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每亩节约农药和人工30-40元,两项合计共节支增效50-70元,农民亩平全年增加收入950元左右。全县双超种植共增產7100万公斤以上,新增产值达20000万元。增效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