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地区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2019-10-08王慧
王慧
摘 要:小麦的种植需要特定的地理条件,特定的气候环境,才能培育出优良品质的小麦,而河南东部地区恰恰符合这些条件,已成为我国冬小麦的核心主产区,荣获中原粮仓称号。小麦的种植是一个艰难复杂的生产过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小麦的生长规律,注意观察小麦种植的变化,反复试验不同因素下的小麦生长情况,以便更深入了解小麦种植技术,研发出先进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抵防外界的干扰,从而使小麦种植获得出优质、高产。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而居第二位。我国小麦生产连续十年取得丰收,为我国人民生活提供了数量足、品质有的主粮。 纵观历史,我们研究发现,我国是最早种植小麦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人们的种植技术日臻成熟,故我国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做的非常好,有着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都是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并不断在种植过程中寻求创新,争取把小麦种植技术做到最好,以此来大大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下列将以河南东部地区的种植技术作为研究对象,一一详细阐述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一、小麦种植的技术要点
经过专家的不断考察研究得出,河南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种植小麦,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着适宜小麦生长的气候环境,且多为平坦的地势,经验丰富的种植方式。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这块宝地,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与利益。
1.耕作技术的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壤资源是难得一见,我们要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不能随意破坏,避免人为恶意破坏,小麦在种植过程中,保护土壤资源是小麦生产的关键。土壤内的资源及矿物质都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进行研究,合理种植。比如轮作,适当种植别的作物,这样能够使土壤肥力有效增加,土壤环境有效改善;比如深耕深松,加深耕层厚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可有效防治病虫草害,增强抗旱能力。比如增加有机肥施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播种技术的利用。小麦种植是个庞大的、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工程,最重要且最基础的是小麦播种,小麦俗称七分种三分管,可见播种的重要程度,这就要求广大农民必须充分掌握播种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科学选择小麦品种。小麦种子的质量决定了小麦产量,人们总是认为种子因素不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原因,而盲目的去探究其他原因,但事实表明,小麦种子的种性才是关键,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选种,对地方土壤资源进行调查,对当地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从而选取最适宜的种子,科学选种,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当然,在进行种植之前,我们还要采用预处理方法,比如对小麦种子进行测试,测试种子发芽率,确保一播全苗,比如种子包衣,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为小麦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运用好播种技术。在选择了优良小麦品种后,根据小麦种子的生长特性,做到三适播种。一是适时播种,豫东地区半冬性小麦播种适宜温度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4-16℃,播期一般在10月上中旬;二是适量播种,豫东地区小麦产量在450公斤以上的砂壤土地块,每亩播量5-7公斤,黏土地块8-10公斤。三是适深播种,根据科学研究,适宜墒情下小麦播种深度掌握在5㎝左右。做到三适播种,这样才能使小麦健康生长。
3.施肥技术的利用。小麦播种完毕后,种子在正常情况下,会正常生长,但受到的外界干扰有很多,从而导致种子不能生长,而肥料的养分有效供应能大大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应有针对性的施用肥料。小麦施肥分底肥和追肥,高产田40%做底肥,60%作追肥。中产田50%做底肥,另50%作追肥。底肥,不仅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我们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种肥,尿素是人们最常用的,也是最容易得到的,这样一来,小麦种子就会正常且快速的生长。
二、小麥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种植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病虫害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难处理的。所以,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力度,认真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提前预防。我们还需做好下列几点:
1.把握好用药方式。根据小麦的生长特性,已经研发出了各种专用的化学药剂,有目的性的针对病虫害。但我们更多的是提倡防御为主,从病虫害的根源入手,减少环境的污染,在播种之前,我们可以将专用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从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药剂拌种对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小麦蚜虫效果很好。在小麦生长期间出现病虫害危害现象,应及时用药处理,避免病虫害扩大蔓延,后期做好小麦“一喷多防”。
2.把握好防治时间。通过大量数据事实表明,适当的防治时间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季节的变化也对病虫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做防病虫害措施之前,可以考虑季节变化的因素,从而使防病虫害效果达到事半功倍。春季,是万物生长最快的季节,小麦病虫害也是如此,这时候,我们应当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采用科学的防病虫害方式,预防小麦的病虫害侵蚀。
三、小麦病虫害关键防治技术探究
1.实行药剂拌种防治病虫害。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研发出了药剂拌种技术,该技术的特点就是能针对土传、种传的病害进行预防,主要使用在重病区的地方,能够大大减少病情。如果在重病区使用,那么使用的药剂拌种必须要有高效、作用时间长和清除的效果。市场上,这类药剂拌种剂还是比较正规,其效果也是能维持很长的时间,对病虫害也起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春季防治小麦病虫害。小麦的根腐病、纹枯病、蚜虫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此阶段,我们必须要把握住关键机会,严格施药,严防病情的发展,有针对性的去分析季节变化的病虫害,从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3.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小麦吸浆虫等。小麦锈病要严防死守,带药调查,发现一片防治一片。小麦赤霉病发生在小麦扬花期,扬花期遇雨,要争取抢在雨前喷药预防,雨日天数长时,可隔5-7天再喷一次。
四、结语
小麦的种植是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要深透了解小麦种植技术,要遵循小麦生长的客观规律,不能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巨大损失,从而使小麦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倩倩,李真真,崔世慧,杨丽萍.小麦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97.
[2]王成霞,李秀春,赵秀国.对我省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与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84.
[3]李秀春,王成霞,苏晓云.对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77.
[4]王冕,赵建本.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0:55-56.
[5]赵立尚,孟祥锋,陈宏,王子君,罗鹏.基于小麦新品种平安七号的特征与产量相关性的栽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0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