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9-10-08陈海泉王庆燕
陈海泉 王庆燕
摘 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就要不断提升玉米的产量与品质,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对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是提升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我国农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措施;产量与品质
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之际,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对提升农村群众的经济收入,实现农村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年在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得到科学的管理,产品与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就要对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展开合理讨论,进而为玉米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玉米栽培技术
1.选地。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在符合自身生长特征区域内才能确保生长质量,因此就要在玉米种植前选择适宜玉米时长环境的土地,确保土地的酸碱度与肥力符合玉米的生长,并且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确定对土地的田间管理方案与基肥实施方案。
2.整地与施基肥。选择好玉米种植区域之后,就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并将基肥施加到土地上。同时也要配合翻地,将翻地深度控制在27cm左右。这样就能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玉米的生长速度,进而提升玉米的产量。
3.品种选择。在玉米种植前一定要做好选种工作,因为种子的品质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选择适宜品质较好的种子进行种植,在选择前要对种子供应厂家进行考察,确保厂家供应的玉米种子符合国家要求。同时也要对玉米种子的生产日期等进行仔细查看,确保玉米种子的品质满足种植要求。
4.适时播种。在播种前一定要对播种时间进行合理通知,这样才能提升玉米的产量。所以在种植前一定要选择适宜玉米生长的温度与湿度等,一般在北方的玉米种春播集中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这时的天气回暖,适宜玉米的发芽与生长。
5.合理密集。玉米栽培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种植密度问题,对该问题的合理分析,能够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减少在生长过程中的竞争力,但又能保持高产。如果种植过于密集,就会影响玉米页面的光合作用,也会造成玉米相互干扰。在播种前也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等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合理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玉米的生长速度,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
6.配方施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施肥对提升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玉米的生长初期,要对玉米的长势进行观察,根据玉米时长的实际情况选择肥料的种类与数量。在施肥前一定要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施肥量符合玉米的生长需求,但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7.查苗补苗。当玉米出苗之后,就要对玉米在田间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的坚持,并对缺苗的区域进行及时的补载,确保田间的玉米数量符合种植需求。间苗期一般控制在玉米出叶数量在3-4个,定苗期一般在玉米出叶数量为5-6个。定苗的方法一定要按照留下大的,去掉小与弱的进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当叶片长到7个左右时,叶子展开后,就要及时喷施化控剂,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极易发生病虫害,这样就会对玉米的生长品质与数量的提升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护工作,不断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玉米发生病虫害的概率,提升玉米的产量。
1.综合防治策略。第一,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玉米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第二,选择合理的药物,确保在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对玉米时长与环境的影响;第三,对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进行检查;第四,加强对非农药的使用力度,比如灭虫灯的使用等,对虫害进行合理控制;第五,做好对玉米时长的田间管理工作。
2.农业防治。加强对玉米品种的选择,确保玉米的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害能力。在种植过程中要实施轮作倒茬制度,当完成玉米收割之后,要及时将田间的病体进行清除,并进行深翻作业,这样就能减少冬季田间的害虫数量。要在水肥管理的合理应用下,提升玉米的抗病能力。在购买玉米时要选择毛衣种子,并且在播种前要将50%的辛硫磷乳油与细土进行混合,细土一般控制在1hm2的地配合450kg的细土,混合好之后将混合土壤施加到土壤中。并且要在收割完秸秆支护,要做好清理工作。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对田间杂草进行及时清除,减少寄生虫的生长空间。
3.苗期病虫害防治。玉米苗在生长过程中要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对蚜虫、瑞典蝇等害虫进行防治时,要选择4.5%的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处理,在对黏虫等害虫进行防治过程中也要选择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当玉米在苗期出现粗缩病与黑斑病时要选择10%吡虫啉与三锉酮进行处理。所以就要做好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样才能确保玉米的生长质量,减少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4.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对玉米螟进行防治时,要在每公顷的地上选择重量为17kg左右的1.5%辛硫磷颗粒进行处理。在菊酯类农药的利用下对黏虫进行处理,一般可以选择20%速灭沙丁乳油2500倍液喷雾进行治疗。当玉米的病害为叶斑病时,就要将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将间隔期控制在7d。利用25%的粉锈宁对玉米褐斑病进行防治。
三、结语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民的经济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就要加大对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确保在玉米的品种选择、种植的密集度等方面进行合理控制,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做好综合防治与农业防治,在苗期与玉米生长的中后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药物防治,减少玉米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促进玉米的生长速度与产量,进而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汪文丽. 浅谈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廣应用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J]. 农技服务, 2016, 33(14):94-94.
[2]许忠文, 黄承锋.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措施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 2017, 34(12):65-65.
[3]邢连江, 邢广佳. 简析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 农业与技术, 2017, 37(4):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