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网络内容建设的原则与突破点
2019-10-08陆小华
陆小华
【摘要】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要在新的层面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坚持内容建设为根本,实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政治要求和工作原则。让可听、可视、可互动、可感受、可体验、可分享的内容产品成为主流,以协同生产、体系竞争力构建作为能力建设重点,以获取多形态数据资源作为资源建设重点,以增强分发能力作为加强内容建设的重要基础,这是5G时代网络内容建设的四个突破点。
【關键词】 新闻舆论 清朗网络空间 5G 内容建设 体系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作为新闻舆论的新兴领域,是舆论生成、演化的主要平台,是社会动员的重要工具,是影响政治认同越来越不可忽视的渠道,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做好网上新闻舆论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主流媒体的重要使命。主流媒体应当也必须是互联网内容建设的主力军,并成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基本力量。在新的形势下,这是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基本体现和检验标准之一。
一、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要求和工作原则
做好网上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①,以实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②。在笔者看来,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坚持内容建设为根本,实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这三个要求是环环相扣的,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要求和基本工作原则,在5G时代同样必须坚持、贯彻、落实好。
在5G时代,5G通信、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为产业的进一步快速迭代变革、社会结构和运行方式进一步变化,提供了驱动力量和承载平台;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连接方式、认知方式的变化,提供了强大的牵引力和支撑平台。
从人类发展史观察,生产工具的诞生和迭代进步,不仅帮助人类提高生产力、一步步摆脱原始状态,而且往往决定着经济形态,推动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催生新的发展逻辑和竞争逻辑。例如,人类学会用火、使用畜力风力等所建立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被能够使用化石能源的新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所强烈冲击,就是明证。而新的信息传播和沟通工具的出现,在提供便利和提高效率的同时,则往往更为迅速而强烈地改变了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和社会结构,改变着产业结构与科技、经济的发展逻辑,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价值观和社会结构。以铁路为代表的交通方式、以电报为代表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以现代媒体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方式等,都曾起到这样的作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一些信息传播和沟通工具在经济形态、科技发展、社会运行和人的潜能发挥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强大的基础性作用,人们已经感受到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及人类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进一步加剧、加速了这种影响力的发挥。从这个视角观察,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变化、人工智能科技的突飞猛进,同样会与互联网等其他重要科技结合,并作为基础平台、基础力量对经济、社会及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正像4G的使用与发展,使全人类体验到更快捷通信的同时,体验到诸多新经济形态、新传播形态、新生活形态、新认知形态所带来的冲击与变化。智能手机和4G大规模使用、渗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而之前没有人能预测到4G带给中国百姓和社会生活如此强烈的影响。
同样,5G技术绝不仅仅是提供了更快的移动通信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刺激力量和承载平台,会更进一步与现有产业、行业结合,驱动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生活形态和人的认知方式发生新的变化。人工智能也绝不仅仅是以机器人等方式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操作工具,或是以机器学习完成人力所难以高效完成的工作,而会更进一步介入经济运行、社会生活甚至人的生活本身。因此,必须以可能或正在到来新的迭代变化为切入点,认识5G时代的到来,必须在新的层面领会体悟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坚持内容建设为根本,实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这个政治要求和工作原则。
(一)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政治要求
如何定位、领会和贯彻“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如何理解实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③的要求?
首先,应当明确这是治国理政的政治要求,绝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业务层面的要求或是一般工作要求。在笔者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三个要求是对全党特别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政治要求。“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内容建设,特别是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做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举好旗、走好路,凝聚起全国人民磅礴力量,共同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利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
其次,这些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政治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新闻舆论工作的目标是增进共识、凝聚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我国有13亿多人,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⑤正因为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大家要共同努力”⑥。
最后,这些要求对如何落实党的新闻工作的使命任务具有方法论意义。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基础就是内容建设,所以我们要以坚持内容建设为根本。要把好的内容传扬开,把中国故事讲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好,就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二)环环相扣的工作原则
坚持内容建设为根本,是把做好网络内容建设放到了做好网上新闻舆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没有不断进步、不断壮大、不断强化、不断提效的内容建设,就难以完成做好网上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任务,就难以在互联网这个主阵地站住脚,就难以在这个主战场取得战略意义的胜利,就难以实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目标。
要实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目标,不能僅仅靠管、靠删,更要依靠坚持网络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实现构建良好生态、清朗空间。对于实现构建生态良好、空间清朗的目标,管是必要的、必须的,也是需要不断强化、决不能弱化的。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我们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这有利于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⑦更为重要的是做强内容,坚持好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这包括“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⑧,还要有效提升内容建设水平,“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⑨,以实现“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⑩的要求。做强内容,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还包括必须发挥网络舆论引导、反映民意作用,既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又要正确引导舆论、客观反映民意,激浊扬清、明辨是非,始终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占据网上主流地位。要努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发挥网络舆论引导、反映民情民意的作用,建设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做强内容建设,不仅要适应时代发展和进步,适应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还必须适应科学技术迭代进步所带来的变化。有效适应科技进步,必须首先有效运用,在运用中融合发展。传播本来就是与技术迭代变化紧密相连的,传媒发展史与技术发展史紧密相关,新的基础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出现,就会催生、引发、驱动传播方式和传媒形态的变革。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越来越呈现为内容制作、呈现与传播等各方面,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支撑;越来越呈现为内容与技术的多维结合;越来越多的新形态内容就是技术与创意、信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不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和传播就会相应弱化、边缘化,就会脱离受众的生活形态与需求。因而,有效坚持好内容建设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也只有切实做到坚持内容建设为根本,才能实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
二、5G时代内容建设的四个突破点
201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4G牌照后,4G网络开始商业化运行,中国人的网上生活迅速向移动互联网迁移。其迁移速度和对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改变,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移动支付额的增长速度与普遍化程度,都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5G的商业化运营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大规模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可能驱动什么样的变化?内容建设的重点和思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应当如何应对?
(一)以“六可”新形态内容产品作为内容建设重点
应用经济学家、技术预测家吉尔德(George Gilder)1996年在《遥观宇宙》一书中预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长一倍,其增长速度是摩尔定律预测的 CPU 增长速度的3倍,并预言将来上网会免费,被称为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 。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在印证吉尔德定律的效力。
5G的优势应用场景之一就是超大带宽的高速率,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会催生什么样的内容产品?在笔者看来,就是体现可听、可视、可互动、可感受、可体验、可分享的内容产品会成为主流。虽然在过去一段时间,图片、音频和视频已经成为内容产品的主要表现形态,音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体现出更强的伴随性优势,视频在通过长视频体现专业质量的同时,通过短视频和小视频迅速渗入普通人的精神生活,但是这依然不能简单推论在5G时代会直接延续音频、视频已有的特征和优势。5G时代的内容产品一定会因先进技术的支撑、由新技术提供的诸多能力的牵引而衍生出新的特性,诞生出新的品类,呈现新的表现形态和传播规律。至少,它会强烈地体现出可听、可视、可互动、可感受、可体验、可分享诸种特性的巧妙结合。这也是“全息媒体”在内容产品形态上的具体体现。
(二)以协同生产、体系竞争力构建作为能力建设重点
5G的优势应用场景之二是超高可靠与低时延,可以实现时延只有几十毫秒甚至几毫秒。针对这一特性,一些厂商、运营商在场外试验阶段就在积极试验5G应用于需要高同步性的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行业性应用。在笔者看来,超低时延对同步性提供的技术支撑会带来更大的协同度,催生驱动更多异空间协同合作。无论在工业领域还是在新闻传播领域,都可能呈现为协同生产。它可以使传统广播电视直播这种体现专业性组织能力的内容生产,变得简便容易、日常化;它可以使传媒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具有弹性、包容性和可调整性,而不再是坚持分工清晰、责任明确的科层组织;它可能使传媒的工作形态发生更明显的变化,远程协同工作成为常态,因而可以更为高效地生产出更复杂多样的内容产品。
5G技术的高同步性会加速推进传媒竞争,体系竞争力成为衡量传媒竞争力的基本能力。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相关要素基于特定目的、按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遵循一定法则规则和制度安排有效运行的集合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协同系统。在这样的集合体中,相关要素产生新的连接方式与协同方式,从而形成体系聚合,并发挥出新的效能。体系性对抗和竞争,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竞争形态。在经济领域,企业间的竞争能力体现,不仅在于创新能力,还在于创新成果的实现能力,在于供应链和销售体系的融合控制能力。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所谓生态系统竞争,实质上就是体系建构与运用成效的竞争,就是一种体系竞争。
对媒体而言,竞争本来就是一个全体系的战略问题,只是比较直观地体现在了产品层面上。制作新媒体内容产品、使用新媒体工具和平台,都只是适应新媒体竞争、实施媒体融合的初步举措,能够更有效率地聚集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体系聚合并能够有效地激发这个体系的潜力和活力,形成更综合、更强大的体系竞争力,这是媒体深度融合必须实现的目标。体系竞争力是一种基于技术系统与制度安排、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聚集和形成运作体系,并体现出一种综合竞争力,是一种基于体系运作效率的多要素、多向度协同运作,是一种可持续的综合竞争优势。谁能够获得这种竞争优势,谁就能更适应在新技术条件下的竞争。
在经济领域,体系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是生态构建能力,围绕自己的优势领域构建起生态。比如,苹果公司围绕移动终端构建起的强大生态,保证了竞争优势和苹果硬件的超高利润率。体系竞争力体现之二是标准控制能力,通过专利池等手段维护所支持的技术标准的广泛使用,从而通过专利授权谋求超高利润率,高通公司就体现了这种能力。体系竞争力体现之三是供应链控制能力,通过对供应链的有效控制来抑制对手,获取競争优势。
在5G时代,传播领域的体系竞争会更强烈地体现出来。对传媒而言,体系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是通过融合运作体系实现从采集、制作到传播全流程的高效资源利用、高效运行和高效产出,从而赢得较强传播力和竞争力;体现之二是构建起内容生成的生态体系,赢得竞争优势;体现之三是构建起强大传播体系,依靠传播能力实现对内容的聚集,赢得竞争优势。
(三)以获取多形态数据资源作为资源建设重点
5G的优势应用场景之三就是超多连接和高容量,人们所期望实现的一平方千米范围可以支撑100万个移动终端的连接,远远超过4G时代可以达到的连接容量。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会有100万个5G手机连接,而是会出现占比越来越高的非手机5G通信需求的连接,这必然会加速推进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加速推进移动互联网的泛在性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这种高连接度同样会加速推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从而产生更多物与物连接的可能,产生更巨量、多形态数据的可能。这为传媒的内容生产提供了新的来源和基础。
对于传媒而言,这样的新形态数据就是我们感知动态、发现变化、挖掘意义、评估影响、制作内容、赋予意义、实施传播、实现影响的重要素材。这样的新形态数据的早期形态已经在传媒的内容生产中得到运用,制作出多种形态的内容。比如,人们多次从主流传媒的节目中看到从交通监控或行车记录仪影像数据中截取出来的事故画面,没有这样的影像数据,就难以想象可以真切看到事故的瞬间。人们也多次看到根据移动通信漫游数据制作的春节人口流动热力图,看到根据淘宝销售、物流数据预测的区域经济或行业运行数据的变化。这都告诉人们新形态数据传播的可用性和说明力。
多形态数据未来无处不在。利用各种传感器系统和其他数据收集处理系统,人类可以以超出人的感觉器官的敏锐度、速度、效率、数据量感知外部世界和人本身的变化。这些数据值得从传播的角度挖掘。所谓“全程媒体”,至少有一个认识角度是从时空空间预测传媒的能力生成和运行方式的变化,全程媒体就是传媒可采集、记录、传播、反馈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这就必然需要能够反映事件各个环节变化的新形态数据。风起于青萍之末,人类难以到达的环境,都可以用多种形态数据反映出来。因而,数据获取能力、数据发现能力、数据挖掘能力,就成为传媒内容建设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人工智能正在走向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既包括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全面提升内容采集、制作、传播能力,也包括更积极有效运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各行业所自动积存的各种形态数据,从而以更多维度、更客观地反映自然界、社会变化和人本身,提供更多更为精确的、多视角的、引人思考的内容产品,进一步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以增强分发能力作为加强内容建设的重要基础
对于传播而言,分发环节是传播链条的关键环节,没有分发,内容价值与传播影响都难以实现。传统媒体分发环节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熟悉,如报纸行业重视发行环节,广播行业重视覆盖率,电视行业重视传输和落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传媒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分发,都可以借用互联网平台或自建客户端而形成自己的平台。但即便如此,传媒分发能力建设问题并没有自然解决,如何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各种传播工具、产品形态提升传媒的分发能力,依然是5G时代需要解决的课题。
首先是观念问题。分发环节是内容价值创造和实现环节,是影响力生成环节。虽然人们在积极讨论媒体融合,但过去习惯讨论的媒体融合往往并不一定包括分发环节。报纸讨论媒体融合和分发,往往止于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传播,对发行环节的媒体融合目标、路径、实现手段、成效标准等的研究与探索,还需要加强。广播和电视传统传输方式、分发方式的融合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
其次是手段问题。人工智能应用于传播的分发环节,并不是5G后才开始。所谓算法分发,既包括依靠强大的算力,更包括依靠“聪明”的算法。虽然,人们说算法背后是人、是规则,但不可否认,算法分发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传播格局。人们高度关注中国广电网络公司获得5G牌照的战略、目标、路径、措施等,相当大程度上是在关心5G牌照会如何驱动传统分发环节发生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
增强分发能力是加强内容建设的重要基础。主流传媒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相当程度上要靠相应或更强的分发能力来实现。强大的分发能力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建平台,但一定包括如何更“聪明”、高效运用互联网平台和其他分发渠道,一定包括根据不同分发渠道的特性和受众行为数据更“聪明”、更高效地匹配内容产品,执行相应确定的传播策略。因而,分发能力的增强,一定意味着对受众需求、内容制作、产品匹配、传播策略的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为精当的运用,必须能够牵引、拉动、支撑内容建设。
注释
①《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7页。
②③⑤⑥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6、335、533?534页。
④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
⑧⑨⑩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 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人民日报》,2018年4月22日。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1月26日。
(本文编辑:吕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