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教学研究

2019-10-08马晓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陕北本土化技法

马晓霜

[摘  要]加强本土化是钢琴艺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高校学生必须具备吸收、借鉴本土音乐元素创作钢琴作品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而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则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在简要论述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其教学价值及具体的教学方式,以期为高校钢琴教学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陕北  地域风格  钢琴作品  教学方式

陕北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作品,其具有独立的音乐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为当代钢琴本土化发展提供了素材,诸如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兰花花的故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崖畔上开花》等均是在吸收、借鉴陕北民歌、戏曲、器乐的基础上创作的经典钢琴作品。高校钢琴专业学生可以将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作为突破口,展开对钢琴本土化创作技法的学习与训练。

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的特征

钢琴本土化创作具有西方乐器为体、中国素材为用的特征,是中西方音乐素材融合、创新的结果,其作品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借鉴西方和声体系

陕北音乐四度音程比较明显,五度是由四度音程转位而来的。因此,作曲家主要采用四度、五度、二度音程关系的和弦叠置创作《陕北民歌四首》《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在纵向上侧重于四度、五度关系叠置和弦音,实现了与旋律纵横同构的完美结合,普遍使用的二度音程叠置和弦能够与旋律良好结合,特别是利用该音程结构模拟陕北民间音乐素材中大量存在的打击乐音响效果,具有十分突出的价值,进一步激发了作曲家对于二度音程叠置和弦的使用。

2.突出主线条发展的支声复调

支声是指通过一个基础曲调分化出的声部,根据其独立程度,对主要声部进行润腔润饰或者将其处理成与主要声部并行的声部,产生对比型、模仿型的复调,营造此起彼伏的声部关系。陕北民歌、戏曲、器乐作品中存在大量支声复调,但其分离时间短,仍然是以齐奏或齐唱为主,由此衍生的钢琴作品作曲家为了改变这种单薄的声部,往往会对其进行创造性处理,增强支声的艺术表现力,这便成为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的又一突出特征。

3.加强陕北音乐风格织体设计

织体设计包括声部音区、音量、节奏、装饰音四项内容。作曲家创作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十分注重横向动态中的织体层次,无论是和声或对位都加强了织体设计,营造了清晰的主题表现效果。作曲家十分善于模仿陕北民间音乐素材中的个性化器乐音响效果,诸如筝的刮奏技法、笙的平行四度技法、琵琶的扫与挑技法等,使钢琴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音乐特色。节奏是陕北地域音乐的脉搏和动力,作曲家十分注重应用钢琴演奏技法表现这些地域性节奏,展现陕北民间音乐特有的韵味。作曲家十分注重对旋律进行装饰和加花,注重体现民间音乐声韵和意境,注重运用装饰音淡化十二平均律生硬的效果,注重增强民间音乐律制的一致性。

4.设计洋为中用的曲式结构

陕北民歌、戏曲、器乐等主要是通过歌词、戏文定位音乐结构的,在转化为钢琴作品的过程中,作曲家则需要采用洋为中用的方式,借鉴西方曲式结构创作钢琴作品,诸如将叙事性标题代入变奏曲中,或者有目的地使音乐作品贴近故事情节发展,或者根据民间音乐起承转合顺序设计乐段。这些钢琴作品普遍采用三部曲式结构,中段往往是发展型手法,即沿用首段主题材料,很少采用三声中部创作方式,主要是考虑陕北民间音乐素材横向发展的特点。

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的教学价值

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是中西方音乐素材、技法融合的产物,将其引入钢琴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本土意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民间音乐的故事内容,又具有强烈的民间音乐韵味和意境。《兰花花的故事》是从陕北民歌《兰花花》衍生而来的,串联起山歌、说媒、逼婚、秃坟、反抗、自由六个主題的内容,具有体现我国民众审美、情感的故事内涵,而音乐处理上也展现了民间音乐的意蕴,诸如运用模仿复调的发展方式,在高低声之间重唱两个主题表现“山歌”效果,传达出依依不舍、意犹未尽的情感;右手对原主题主干音进行环绕和加花,左手进行柱式和声的有力烘托,还原“说媒”乐段不安的情绪。这些本土化的故事内容和声效果可以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产生故事性、声乐性的审美体验,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顺利、自然地参与钢琴作品学习活动。

2.中西融合技法培养学生能力

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是利用钢琴技法表达民间音乐故事、风格、情感与思想的,是同一素材在两种不同艺术形式间的转化与再现,中间必然涉及钢琴技法与民间音乐技法的融合问题,而这也是实现钢琴创作本土化发展的关键手段。钢琴教师通过引入《兰花花的故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之类的钢琴作品,对学生进行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分析、解读、训练、表演等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对钢琴创作本土化发展技法的认知与应用能力,掌握钢琴本土化创作的技巧,使其在将来能够更高地、很好地适应社会各领域对本土钢琴作品的需求。

3.多元素材拓展学生知识内涵

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是最终层面的创作结果,其背后涉及大量的陕北民间音乐类型、风格、技法、文化、审美知识,也涉及当代钢琴编创、训练、表演等知识,是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形成的作品。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引入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必然会向学生全面介绍民歌、戏曲、器乐等相关知识,向学生讲解当代钢琴知识,甚至还会延伸到不同时期民间音乐艺术家、钢琴艺术家的介绍等。这些均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与艺术修养,使其能够更好地欣赏、编创、训练和演奏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

4.增强学生对钢琴本土化发展的适应能力

钢琴属于典型的“舶来品”,在进入中国之前,在西方社会长期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演奏技巧和大量的经典作品,进入中国之后凭借完美的听觉审美和传情达意效果广受人们的欢迎和青睐。虽然钢琴进入我國以来便开始了本土化发展的历程,但钢琴创作与表演的主体力量仍然在西方社会。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以及对于钢琴作品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钢琴本土化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成为我国钢琴创作与演奏的主要发展方向。当前,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的大量出现,创作技法的不断丰富,艺术水准的持续提升都是我国钢琴本土化发展的突出表现。高等院校本科阶段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目标,钢琴教师在积极开展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教学活动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对于钢琴创作、训练、表演本土化发展趋势的认识,使其掌握钢琴本土化创作、训练、表演的技巧,从而提升其钢琴本土化发展的综合能力。因此,顺应我国钢琴发展趋势,对于拓展学生钢琴职业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的教学方式

钢琴本土化发展是其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业界对于钢琴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高校钢琴专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开展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教学工作。

1.引入钢琴理论课培养学生浅层次的认知能力

高校钢琴专业学生首先接触的就是钢琴理论课,涉及钢琴发展史、艺术流派、发展现状、艺术特征、审美价值等,使学生对钢琴艺术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之后更好地进行编创、训练、表演等实践环节奠定基础。钢琴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适时引入《陕北民歌四首》《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兰花花的故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崖畔上开花》等经典本土化钢琴作品。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特征、艺术价值、审美情况,使学生深刻体会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的独特意蕴和美感,激发学生积极研究、学习此类作品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累丰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我国钢琴本土化发展趋势的介绍,向学生讲解钢琴本土化发展的理念特征、技法特点、审美风格,以及向学生推荐诸多本土化代表性作品,提高学生对于钢琴本土化发展的认知与重视,使其树立相关学习目标,而这本身也是拓展学生多元知识内涵、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手段。

2.引入钢琴表演课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表演能力

钢琴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艺术,培养学生钢琴识谱与弹奏能力是高校钢琴人才培养工作最基本的任务。因此,很多高校由始至终一直设置有钢琴表演课程。钢琴教师应深刻认识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的多元价值,根据授课需要,挑选经典的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向学生介绍其和声、支声复调、织体、曲式结构方面的创作技法,分析作品所传达的民间音乐风格、声韵、意境效果,逐步提升学生演奏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的能力。通过该课程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此类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处理方式,使其能够传达应有的民间音乐意蕴和审美;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前期所学习的陕北地域音乐文化和现代钢琴艺术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3.引入钢琴编创课程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编创能力

钢琴编创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编创技法,以及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思想进行钢琴作品创作,从而既能在形式上给人以美的听觉感受,又能在内涵上实现传情达意的效果。这是对学生钢琴艺术能力的更高要求,也是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素质。目前,高校钢琴专业普遍在大三学年、大四上学期开设钢琴编创课或者钢琴即兴弹奏课,钢琴教师可以引入陕北民歌、戏曲、器乐方面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自主感受作品的情感思想,体味作品的音乐风格,解读作品的表演技巧,随后让学生根据个人对于民间音乐作品的理解,自主编创钢琴作品并加以演奏。钢琴教师则引入《陕北民歌四首》《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兰花花的故事》等经典作品,与学生自创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学生自创作品的优缺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逐步引导学生利用民间音乐作品创作钢琴作品的意识,培养学生使用中西方融合创作技法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此类作品的创作水平。

结  语

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是钢琴艺术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创造性借鉴西方和声体系,突出主线条发展的支声复调,加强陕北音乐风格织体设计,以洋为中用的曲式结构形成了此类作品独特的创作技法,也形成了其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钢琴教师可以将此类作品引入钢琴理论课、表演课、编创课,由浅入深地进行钢琴教学活动,以发挥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借助本土意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中西融合技法培养学生能力,采用多元素材拓展学生知识内涵方面的价值。陕北地域风格钢琴作品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钢琴素养和实操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光宇:《钢琴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7。

[2]夏雨:《钢琴艺术的发展与教学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11。

[3]陈薇:《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风格研究》,《北方音乐》2015年第4期。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陕西延安

猜你喜欢

陕北本土化技法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我的大陕北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党建地图·陕北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