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019-10-08赵陶
赵陶
[摘 要]当今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正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为紧跟时代步伐,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不断地向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靠拢,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出发,简要分析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具备的特质,并指出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对当前环境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作出具体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国际化 高校英语 人才培养 模式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设定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课程评价方式,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的综合。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方法。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随着国际化社会的转變而变化,从传统的单科“经院式”人才培养转变为宽口径、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要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有选择的学习。高校可以根据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将培养模式进行分类,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一般有“英语+专业”或“专业+英语”或“小语种+英语”,从模式的分类可以看出各模式之间的差异不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种模式之间培养的英语人才专业能力大同小异。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单学科模式、双学科模式、种学科模式和复合学科模式。四种模式相对应的是两种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类型,一种是“英语工作者”,另一种是“使用英语的专业工作者”。
2.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
我国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国际化教育背景大趋势下,理论性知识层面已不再满足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成为各高校寻求教育变革的关注点,而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其一,素质优于理论。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高校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注重专业性的英语语言知识外,还要进行多元化的素质培养,让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使其置身不同社会环境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批判思维。其二,环境优于灌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的知识灌输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互联网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环境建设远比知识灌输更重要。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硬件方面是指校园的教学环境,包括各种教育工具、教学技术等硬件设施;软件方面包括教学师资、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等。其三,创造力优于成绩。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英语专业也是如此。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轻松的教学氛围去激发,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去引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技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去体验高科技产品,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1.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时代要求
全球化发展是世界进步的大趋势,在全球化发展带领下,我国的教育环境也受到影响,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教育要走向国际化。高校应面向世界,尤其是面向教育发达国家,将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与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与融合。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各领域之间的地域边界愈来愈小,信息传递和技术更新愈来愈快,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全球化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要走国际化路线,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与教育发达国家进行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英语人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方针是国际型人才,这也是我国现阶段的时代要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英语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更多的沿线国家进入发展“共同体”,而完成共同发展的前提就是深入沟通。所以,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是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时代要求。
2.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要求
大学的创新力和生命力来自于学术交流和文化吸收,开放式的学术环境、自由的学术交流、多元的学术文化以及开阔的学术视野,都是影响优秀大学不断进步的因素。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下,各国之间关于高等教育的合作和交流愈发深入和频繁,国际学生的流动方向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而排名前三的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语言国家。换句话说,高等教育的优质代表都是英语语言国家,是高等教育文化的主要输出国,英语成为高等教育界最佳的沟通语言,要想获得世界最优秀的高等教育,掌握英语是必要前提。因此,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充分考虑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特点,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与世界优秀大学的交流合作。
3.高校英语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校的专业设置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情况来定的,高校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当前,在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市场上出现了高校培养的人才过剩和企业招人难的矛盾,尤其是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如西北地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重,其一就是高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钩。高校英语专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只有预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英语人才才能保证就业率的提升。高校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走向国际化,创新培养模式正是要将当前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具备国际视野的新模式,使其融入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浪潮中,从而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1.更新培养理念,适应社会实践要求
针对当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高校必须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调整培养理念,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市场需求对接。在知识培养层面,高校应建构由通识类知识、专业化知识和专业化技能组成的新机制。通识类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主要是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创新创业、体育素养和数学思维等。专业性知识可细分到英语专业领域的听说读写课程,英语知识的储备需要通过英语专业课程来实现。专业技能可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包括交流、翻译、写作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演练,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施展其才华,培养英语输出能力。具体的实施是调整当前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除开设统一的通识类课程外,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进行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将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加入个人的学习计劃中。另外,高校在开通识类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开设英语专业能力培养课程,按照市场需求开设写作、翻译、口语、英语教学等实践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学习。高校的培养理念应转向社会需求,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储备知识,快速建构自己的专业能力体系,从而适应社会,调整自我。学生在学习中应有明确的目标,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对各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需求和素养需求有所认识,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2.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社会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导向之一,而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就是要将教育和市场进行充分结合,如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英语专业人才面向的企业有外企、合资和本土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根据英语专业的环境进行针对性的合作,在外企多的经济领域可直接建构与外企合作的模式,吸引外企单位直接参与学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学校应以合作外企的人才需要为蓝本,充分听取用人单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以实际需求为指导,切实实现英语人才的能力培养。对此,高校可通过移动课堂将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转移到合作的外企中,教师完成理论课程的教授后,再引导学生在合作外企中进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课本知识的落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部分职业院校已经得到多年的验证,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强,在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工作岗位。虽然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技能指向型,着重点是技能培养,但是在当前的英语专业人就业环境下,语言作为一门技能需要得到市场的肯定,所以,在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是值得推广的。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合作企业的英语应用程度和专业能力要求,充分考虑合作企业的行业影响力。高校规范选择校企合作单位是保证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性的前提,其次是制订移动课堂的相关制度,应将流程制度化,减少人工成本,减少对合作企业的正常运营影响。
3.引进国外模式,创造条件联合培养
高校应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师资,通过吸收、借鉴将之进行本土化转换,要引进世界顶尖高校的先进教学模式,尤其是英语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别于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英语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在本土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充分考虑本土的母语环境。如何在母语环境下借鉴国外模式,就要求高校创造条件进行本土化改进,在授课模式方面不仅要给学生创设英语情境,还要充分考虑本土的文化氛围,在语言输出上和表达交流上注重中国式的人情味和风格。在培养模式上,高校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招收英语专业人才的企业很注重学生的国外学习经验,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外学习经验能给其就业加分。一线城市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会更高,国外学习经验和与外国人交流的经验是学生进入职场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高校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这些经验,缩短学校环境和职场环境之间的距离。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国内外联合培养或游学形式展开,主要课程在本土高校进行,在大三大四组织学生进行定期游学或者去国外访学合作。高校应扩大交换生的规模,让更多学生享受到这种纯英语语境的教学待遇。联合培养的另一个目的是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和语言环境中能够快速适应,在交流中相互取长补短。
语言的内在力量是提供另一种思维模式,国内外高校的联合培养会让学生多具备一种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适应力和创新力。激发英语语言的内在力量是联合培养的目标,也是引进国外模式的高层次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婷:《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2]张艳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4期。
[3]黄燕:《基于市场需求的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年第2期。
[4]司显柱、陈娟:《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理念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5年第7期。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