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地方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9-10-08吴喜军董颖
吴喜军 董颖
[摘 要]实习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对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剖析了国内地方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确立了生产实习实施方案,推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系列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
[关键词]校企合作 地方高校 生产实习 教学改革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榆林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號:JG1836);榆林学院重点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1612)。
生产实习是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有针对性的、指导性较强的实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还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意识。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对于实习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针对国内地方高校生产实习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确立了生产实习实施方案,提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实施的系列举措。
生产实习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提升[2]。但实习教学依然是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实习教学中“师资薄弱、实训条件差、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3]。本文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对国内地方高校生产实习现状进行剖析之后,找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政府方面。缺少专门的激励政策与措施支持企业及社会各界接收高校学生实习、见习,导致依靠人情关系维系的实习教学基地不够稳定。缺少保护实习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如若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意外伤害,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企业方面。部分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原因之一是短时间的集中实习不利于企业的工作安排。二是企业存在技术保密的问题,同时也担心学生损坏设备。三是部分企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首要任务,忽视了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方面。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不够,校内有工程背景的教师不多,未和实习基地建立双赢的利益关系。实习基地不够稳定,实习教学大纲的编写缺乏行业专家的指导,实习内容与就业意向、市场需求等偏差较大。
学生方面。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无法由学生角色迅速转变到企业员工角色,职业素养未得到明显提升。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忽视生产实习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效果不明显。
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有健全的实习机制。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这面大旗帜下,结合其他地方高校实习教学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生产实习机制。从前期实习准备、中期实习开展和后期考核评价等三个阶段阐述了实施办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图所示。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途径,是转型背景下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话题。在校企合作视角下,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了人才培养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之后的实习模式明显提升了实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校企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开展“总工进课堂”等系列活动
走进行业、企业调研,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岗位群的能力方向,与企业共同确定实习内容,制订实习计划。并考虑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职业规划,划分实习模块内容,构建多元化生产实习教学体系。实施“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的双赢战略计划,使学生按照预设的岗位进行顶岗实践,毕业后“零距离上岗”。结合实习内容,开展“企业家讲堂”“总工进课堂”等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之前注重与讲解人员的沟通,使活动目标明确,内容充实。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岗位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2.建立基于“实习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尝试与实习单位一起制作“实习微课”,微课内容包含将要进行的实习工艺全过程,并将课堂中讲授的理论知识点融入实习工艺之中。同时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模拟实习”,然后再进入企业进行真正顶岗实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3.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充分发挥企业技术骨干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与学校教师优势互补,形成“校内外”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实习。鼓励教师利用课外时间深入企业学习和进行实践锻炼,丰富自身的工程经验。学校对企业教师提前进行培训,使其明确实习目标,熟悉实习内容,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在生产实习期间,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保持沟通,共同鉴定学生实习成果。评选校内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企业工程师,提升他们的学历,发放实习补助等激励措施,提高校内外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工作热情,保证实习效果。
4.拓展实习教学基地,深化产教融合
利用榆林地方经济的优势,在加强原有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努力和本地区其他各大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水单位、污水处理单位及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服务和科研合作,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学生提前进入“预定岗位”实习,企业“圈定”了人才选用范围,为毕业生的就业建立绿色通道。
5.优化生产实习模式
延长生产实习时间,控制实习单位人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也可有效改善学校对学生实习的组织管理、质量检查、成绩评定等环节。以我院给排水专业为例,把四十五名学生按实习方向分为四大组(给水处理方向、排水处理方向、市政工程方向、建筑给排水工程方向),每大组同时进入一类企业群,每个企业接收一小组学生,每小组五人左右,各大组之间轮流交换实习方向。形成工学交替循环模式。要求学生先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获得实践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结合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回到学校复习巩固,得到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6.完善考核体制,评价实习效果
采用“现场表现+实习成果PPT汇报+答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由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环节进行考核评定。并开展“生产实习竞赛暨展示”“优秀实习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与评比活动,开展成果汇报,共同分享实习经验。不仅使实习教学成果得到行业市场的检阅,也可为实习教学积累宝贵经验,促使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实习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学生对各实习环节满意度的评价结果检閱人才培养质量。及时进行总结,指导实习教学改革。
结 语
本文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指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榆林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在校企合作视角下,从校企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开展“总工进课堂” 系列活动、建立基于“实习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校内外”双导师制、实习基地建设、优化生产实习模式、完善考核形式,评价实习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了人才培养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之后的实习模式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裕先、谢禾生、宋乃庆:《走产教融合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13期,第41-43页。
[2]林晓艳、陈群、王东星:《立体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模式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10期,第143-146页。
[3]安俊健、张光彦、王鹏:《创新型“模块化”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学教育》2017年第5期,第156-157页。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