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亮苦临是书法学习的最可贵之处
2019-10-08方琅瞿明光
文/方琅 图/瞿明光
林光亮
字中天,号万川闲客,1959 年7月生于广东大埔湖寮,宝安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书法,临王、欧、褚、柳,摹过庭、怀素,作品多次在宝安区教职工书法比赛中获奖。其作品先后在文化部核心期刊《文化月刊》和《宝安日报》等报刊发表。
林光亮面容清癯,性情友善谦和、温柔敦厚、内敛,执教40 年,既是一名优秀教师,又是一位兢兢业业、硕果累累的校长。大多数人对退休后的生活感到茫然,而林光亮校长退休后却非常欣喜。退休对他来说,是开启人生一个新的阶段: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完全自主地安排时间,全身心地投入书法世界中。“坐在家里临帖,时间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很快乐。”说起这些,林光亮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讲,练习书法就像进入了自己的一个独立王国,可闭门不问窗外事,沉醉其中,一步一步攀登书法之山。他暗暗订了一个十年计划,专心临帖练字,以期自己的书法艺术再上一个台阶。能想象出,他每天端坐于书案前,神情专注,手执毛笔,对着书帖,一笔一笔书写,内心溢满喜欢与充实的画面。每天他都会在朋友圈发表一幅当日的书法小品,往往能收获一片点赞及同道友人对作品专业中肯的评价,可以称得上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
自幼崇敬写字漂亮的人
林光亮1959 年生于梅州大埔,客家人。大埔地处山区,层峦叠嶂,丘陵广布,风景宜人,生活在此的客家人信守耕读传家,毕生的追求是耕田造屋,读书明理,对有文化的人十分敬重,会举全家或全村之力来支持子弟求学。在这种客家文化的影响下,林光亮勤奋好学、自强不息,从小立志要努力读书,脱离农门,在高中毕业后赶上“文革”结束,但并没有中断学习,后来通过努力参加广东省首届高等自学考试,获得大专学历。
他自幼便热爱书法,小时候读书时写字力求写得漂亮,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儿时生活清苦,要做很多体力活,他一有空余时间便练习写字。他很崇敬写字漂亮的人,因地处乡村,当地文化基础薄弱,有文化的人不多。大队里有一位有文化的担任公职的老先生,字写得很好,乡人对他敬重有加,新建房子都是请他题写门楼字匾。林光亮更是崇拜他,后求得了他的一幅书法小品,万分欣喜,视若珍宝,贴于墙头,时时端详,以其为榜样激励着自己的书法学习。
本着朴实无华的心,在书法道路上孜孜以求
对书法的学习,林光亮不曾中断过,谈起书家作品兴致盎然,各书家的特点烂熟于心,如数家珍,体悟颇深。
林光亮学习书法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他认为书法并不神秘,练字应该本着朴实无华的心,不能浮躁,要沉静下来认真练习,方能体悟书法的真谛,并有所得。早年因条件所限,他开始练习的是硬笔书法,目的是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字的空间布局,认为书法学习应先求稳,再求险,反复循环,等基础扎实了,再练软笔。在临帖方面,他主张先习唐帖,因为唐代书家辈出,书风逐渐丰富完备,已经形成了细致而又严格的法度,有迹可循,适合初学者。唐帖练好了之后,再习魏晋的书家,追溯更加深遂书源,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他们的笔墨情趣,博采众家之长,最终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最后,应先练楷书,再习行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临帖始终贯穿着他的书法之路,所下功夫尤深。他一本一本地临写,有时临一本帖要花费几年时间。他先后临习楷帖《王羲之乐毅论》《颜真卿多宝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摹王羲之乐毅论》;习行帖《王羲之圣教序》,临草帖《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大观帖》《王羲之十七帖》、怀素《千字文》等名家范本。购买书帖,从不惜工本。他认为既要入帖,也要出帖,并循环往复。入帖易,出帖难,未来十年最大的目标便是出帖,让自己的书法风格更加成熟、更具特点。
“苦临”是书法学习最可贵之处
书法难很难,要成名成家很难;易很易,只要坚持练习,就会有进步。
林光亮熟读书法理论,刻苦练习,不断精进。他的挚友宁起兴十分认同他的“苦临”精神,认为这是书法学习最可贵之处,他说:“林校谦虚低调,主持学校工作兢兢业业,在教育领域的成就很高,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曾经任职的校园草木葱茏,环境精致优雅,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文氛围浓厚,到处是他优秀人格与育人理念的体现。朋友们很愿意和林校交往,他充满正能量,总给身边的人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他托我为他刻了一方《真善美》鸟虫篆印章作为座右铭,真善美确实是他心境的体现。他的书法水平已经很高了,依然坚持临帖,不断追求进步,让我很佩服,也深得朋友们的认同,现在很多年轻人就缺少这种刻苦精神。他作品中每个字的背后,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汗水,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纸墨千秋”是一种精神追求
林光亮内心平淡、宁静、高尚,生活简朴,深居简出,不爱应酬,不趋世俗,练书法累了便在家附近的体育场跑几圈或打打乒乓球,极少外出旅游,觉得去哪旅游都不及在家练书法开心。终日沉浸在研习书法的快乐中。
他认为,人除了赚钱养家糊口之外,还应该有精神上追求,有一份可持之以恒的事业,自己留下一些作品,是对自己及后辈的一个交代,这样的人生才充实,精神方面的东西远远胜过几十年生命和物质享受,正如他出的一本硬笔字帖,取名“纸墨千秋”。
林光亮的楷书、行书、草书都有较高的造诣,楷书结体痩硬,法度严谨,点画搭配合理,字形工整大方,笔力遒劲;行书清朗俊逸,令人赏心悦目;草书书写错落有致,用墨变化丰富,布局行云流水,自然奔放,笔意连贯。
他的作品屡屡获奖,被一些个人、商家及单位收藏。其中,《左宗棠·发上等愿》被宝安区文化中心收藏,《沁园春·雪》由宝安日报社收藏。2018 年由文化部主办的《文化月刊》刊登了他的《左宗棠·发上等愿》等六幅书法作品,《宝安日报》整版登载了他的《启功七字联》等七幅书法作品。
一位八十多岁卓有成就的书法前辈,对他很是看重,每次见面都赞扬鼓励有加,认为他的书法终会取得大成就。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行草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