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1)

2019-10-07刘玉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培育科学

刘玉玲

一、前言

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在针对语文教学改革要求中,鲜明指出要强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积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促进培育学生的科学思想及文化素养,推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强化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育,不但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实际需求,还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科学素养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指引作用,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心理发育还没有成熟,相对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而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近年来,在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中,较为突显的问题是语文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虽然新课改强调应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但是多数语文教师,由于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培养学生发展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科学素质教育重视度不足。即使在学习有关科学家故事课文时,也是就学科性知识讲授,牵扯到科学素养有关的知识结构少。在讲授国家或者世界科技成果发展的课文时,缺乏相关联的科技发展背景和时代变革,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渗透缺乏。同时,对科学素养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偏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依然采取填鸭式教学,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均产生了反向影响。

(二)教师科学素养水平不一

目前,在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科学素养水平不一,是各级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不能忽略的问题。因为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水平不同,教育水准以及效果也存在差异性。因此,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较易呈现水平不一的情况。多数教师在面临新课改的需求时,往往表现出无法应付的状况,不能准确掌握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重点。同时,对语文教材也无法进行精细的研究与探索,无法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实施科学素质培育的作用。对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和课程整合要相结合,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在相关的课文中选择一些,在科学素养的统领下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及意义

(一)革新传统教学观念

想要有效强化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首先要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强调学生为语文教学课堂的主体性,创新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新课改重点强调在教育活动中,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应针对这一目标,改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可以进行跨学科的融合,重点培育学生的科学素质。小学语文中有与竺可桢、钱学森、诺贝尔和富兰克林等等科学家有关的课文,教师在教授语文学科性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科技是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进行价值观的引领。例如:三年级习作《写一种植物》,和科学课中的“认识植物”,因为教学同步,可以进行学科间的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上进行文字表述的训练,字词的练习,在科学课上进行植物的观察和特点的收集,综合起来就使得学生在两个学科间进行有效的互相渗透,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促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检测,对于教学效果较低以及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师,应及时帮助其改善教学观念,这样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再如《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知识性课文,文章中出现了不少有关克隆的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语文学科素养传递给学生,要在教学中渗透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克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在人类的发展中,我们如何看待克隆技术?等等。在课后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行为思维。同时,对教师偏差的教学理念进行合理纠正及优化,进而增强对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关注。此外,教师在对学生语文成绩进行检测时,应注重考核方式以及评价方法。摒弃传统的侧重于学生成绩的评价,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及科学素养的评价。

(二)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想要有效强化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强化教师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学校应激励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意识,为教师提供学习的途径以及交流学习的平台,增加同行教师间的沟通机会,逐渐落实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目标。小学语文1—6年级相关联的科学素养课文很多,如何深挖教材,延展科学素养的渗透,是学生科学素养在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一个路径。首先,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科学素质,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将自身优质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起到优秀的示范作用。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想要有效强化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还应积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形成自主探索的思想,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以及科学发展了解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应培育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科普题裁的课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我们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了解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以任务驱动设立导学单,让学生从图书馆、网络和科普杂志上寻找有关火星和地球的异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再例如《诺贝尔》一文,让学生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雖经历失败、痛苦,但是毫不气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绝不放弃的精神。学习本课时让学生搜集有关诺贝尔的素材,以绘画和小报的形式体现出来,既丰富了课堂资源,又系统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其增加对科学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并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起到引导作用,正确指引学生的科学精神养成,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科学素质。

【作者单位:徐州市云兴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培育科学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科学拔牙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