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提炼提升能力强化实践

2019-10-07张倩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天鹅文本

张倩

结合学生的年段、心理、能力,从文本中提炼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扎实开展丰富有效的言语实践,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应围绕体现学科本质的语文的内容展开教与学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时厘清“泛语文”“假语文”的东西,研读挖掘文本,综合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准确提炼语文要素。精准的语文要素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向清晰,可操作性强。

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精准聚焦语文要素,以生为本,展开教学活动,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语言的生长与发展,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地生根。

一、精准提炼语文要素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螺旋上升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课程标准、文本特征、学生的学情是提炼语文要素的着力点,语文能力的提升是目的。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童话单元为例,童话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本样式,故事性强,情节多奇异、充满幻想;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更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丰富的情感世界浸润儿童的心灵。那么提炼语文要素时就需要考虑:1.语文新课标指出,让低年段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使其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因此要突出“童知童趣”;2.故事类文本应着眼故事情节,可以分角色对话、表演读故事、根据示意图讲故事、展开想象编故事;3.要关注童话的表达,拟人、幻想、夸张等手法,既是学习内容,也是编写故事有利的工具。

二、着力提升阅读思维能力

一堂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应该是有学习真正发生的,如果我们的课堂太顺畅,学生没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挑战性,就很难看到他们的成长。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这种积累如果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讲授,将是收效甚微的。相反,如果有思维的参与,学生的阅读将会更加丰富有深度,理解和积累也会更有实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力。

(一)在精妙处品悟

语文教材中选择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文字的范本。文本精妙处就像是土壤,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对情感的体验都在这里生长拔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燕子》一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烂漫的春景,学生对于“烂漫”一词并不能准确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读本段描写的温和润泽的春风春雨、姿态优美的柔柳、各色鲜艳的草芽花、活泼的小燕子……学生不由发出感叹:“多热闹啊!色彩多鲜艳啊!多么富有生机啊!”这不就是对“烂漫”最好的理解吗?!

(二)在疑难处启迪

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那么他们的思维生长就会变得清晰可见。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向,或将思维引向深刻,千万不可以忽视或者回避。

(三)在想象处发散

想象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扩想、抓住课文留白处创造、抓住已有条件进行推理,这些方法都有助于锻炼和拓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三、强化丰富语言实践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需在实践中形成。

(一)依托文本提炼表达图示

正如的歌德所说,“形式对于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教材的言语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常常呈现出“熟悉的陌生化”,面对这些陌生的表达图示,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去品味提炼。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一文,对于老天鹅带领众天鹅“破冰”这一场面的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这种表達图示?答案是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先启发学生抓住描写老天鹅动作的关键词语“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品读,并通过朗读、想象说话,体会老天鹅奋不顾身的精神。接着启发学生抓住“迅速地扩大”体会天鹅群的齐心协力,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仅老天鹅勇敢顽强,整个天鹅群都是顽强的“破冰勇士”。最后自然而然地提炼出:对于破冰的场面,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具体详细地描写了老天鹅,而对于天鹅群却写得比较简单,像这样的写作方法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叫“点面结合”。

(二)紧扣文本大胆仿创

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语言的运用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只有将积累的语言和知识用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

仍然以《天鹅的故事》为例,“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是学生在阅读中破译的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仅仅了解这个“秘密”还不够,需要用起来。于是笔者课前特意在校园中拍摄了一段本班学生大扫除的视频,视频中给一位同学“特写”,也拍摄了整个劳动场景。当堂布置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大扫除时的场面。熟悉的人物、情境、新颖的表达方式,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效果非常好。

(三)创设情境,优化实践途径

文本语言的朗读、品味、理解、运用都属于语言实践的范围,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读一读、品一品、换一换、说一说、仿一仿等语言实践活动,在课堂上的语言实践需要结合情境的创设,融入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丰富的、优化的言语实践,切不可为了实践而实践,偏离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

同时语言实践的空间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应以课堂为纽带,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在课内与课外建立桥梁,拓宽学生语言实践的途径。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走,我们去植树》,课后布置学生选择一种熟悉的植物,利用网络、图书搜集相关资料,考查学生选取信息、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再如执教苏教版三年级《海底世界》,布置学生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的部分章节,完成读书卡片。这些都是与课堂情境相关联的拓展性言语实践。

【作者单位:盱眙县盱城街道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天鹅文本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热跑”天鹅
天鹅之死
天鹅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