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矫正研究

2019-10-07朱恩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卑家庭儿童

朱恩霞

自卑一般指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其他方面如家庭、工作、政治等的某些缺陷,有时是自以为是的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无法赶上别人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自卑并不是一般的心理疾病,它是一种性格缺陷,更对一个人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健康运行和速度,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会对国家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

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这样导致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失去和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自卑往往伴随着冷血、无法自控等矛盾情绪,容易走极端。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心理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指引,家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伯叔辈代养代管。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才算一个完整的家,没有这个完整的家,孩子缺乏感情依靠,对周围人群缺乏信任感,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这些孩子表面上看可能会很乖,实际上是在压抑自我,什么都不争,什么都不感兴趣,只会躲在角落里,但其实内心是渴望爱与关怀的。

二、自卑心理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

该生的母亲在该生很小时便外出打工了,后来与该生的父亲离婚,该生父亲也长期在外打工。该生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家庭责任感又缺失,一年到头既没有寄钱回来,对子女也不闻不问。该生和年幼的弟弟常年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生活非常艰难。家庭的破碎、经济的极度困难和村里部分人的冷眼使她非常自卑,跟人接触尽量回避与家庭有关的话题。她潜意识里总认为每个人都会瞧不起她,瞧不起她的家庭。

(二)学生本人因素

该生有些学科学习成绩不错,体育科耐力型项目成绩也比较好,但因为长得比一般同学矮小,力量型项目不如其他同学,但就是这一点,也让她产生自己样样不如人的想法,以至于连自己的优点都不敢相信,常常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久而久之自卑心理就形成了。

(三)学校因素

在农村学校里,班主任扮演着师长、警察、星级服务员、修理工、心理疏导师、调解员等多重角色,再加上全班人数很多,造成了老师对该生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在她失去父母关爱之后又没能感受到学校家庭的温暖,逐渐产生失落感,做得好时也未能得到适时的表扬,所以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就慢慢产生了。

三、改善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措施

(一)社会方面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完善有关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加强家长或监护人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有效实施。其次,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难题。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和电视媒体的作用,促进社会各方对留守儿童进行关注,促进社会力量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二)学校方面

1.要建立相关留守儿童机制,强化心理教育

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时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要分年级实行动态管理。要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功能室,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要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常抓不懈。

2.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通过运用电话、信息、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沟通、经常性的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況,遇到重要问题要责成其回家亲自参与解决。要利用春节、农忙等时机,邀请返乡劳务输出人员参加情况通报会、座谈会、问题交流会等,共同研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留守儿童健康教育计划。

3.教师的爱心教育

平等的“爱”,是“师长”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爱千万不能随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爱”。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融入心灵深处。”由于留守儿童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和成长环境,出现在教师面前的形象不容乐观。他们总觉得低人一等,无人关怀,这就需要老师一碗水端平,坚持平等对待或者有意倾向他们的原则对待他们。要时常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心理疏导,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与交流,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最大限度地弥补他们在家里的缺失。

(三)家庭方面

家长要切实承担起作为监护责任,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以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为理由对孩子不闻不问。家长闲暇时间要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成长情况,及时掌握孩子的生活、学习及思想动态,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迫切需求,帮助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亲情电话、微信交流,多给孩子温暖与关怀,不要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关爱缺失”。要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家校互动活动,有助于他们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如今留守儿童自卑心理较为严重,要改善这个问题,必须父母、家长以及学校老师共同努力,当然还有社会的支持,这样才能给留守儿童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自卑家庭儿童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家庭“煮”夫
留守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