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019-10-07王玮
王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才是唯一的主体,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和重点。当前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积极去参加学习过程,积极思考,举一反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实践。
一、深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举一反三一直是数学课堂里强调的思维方式,而做到举一反三的前提是对基本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千米和吨都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这一单元,很多都是概念性的东西,所以学生掌握得好不好,就在于他对千米和吨这两个单位是否有实际的感知。在教学认识千米时,“1千米=1000米”这一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只要讲过一遍都能记住,但是当出现“10千米=( )米”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出错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个1千米到10千米有着怎样的变化。所以我把这道题单独拿出来当一道例题。
“10千米是(10)个1千米,而1千米等于1000米,所以10千米等于10×1000=10000米。”有了这样的思考过程,学生在做类似的题目时就不会再犯迷糊了。
强化单位间进率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抓住本质,不管题目怎么变,学生都能应对。只有牢牢掌握基本概念,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有这样一道题:“沿100米长的跑道走一走,数数走了多少步?看看大约用了多长时间?照这样计算,走1千米大约有多少步?要用多长时间?”在常规的数学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解知识,让学生做训练,然后教师点评、辅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教育,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在教室内进行,又有作业任务,所以我也想通过理论讲解来解决问题,但是一个班讲下来我觉得讲了跟没讲一样,效果甚微,反而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所以我决定单独拿一节课带学生到操场上去实践一下。全班小朋友分成4组,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实践活动。在本次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千米、米有了更好的感知,进一步促进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更加提高了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在乐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学生喜欢数学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对数学知识也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深刻。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一题多解,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顾名思义,即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本学期教学的内容中有很多是能够一题多解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和“算24点”。
教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时,每一道题我都要求学生把所有的解题方法写出来。有的学生不注意,就会把没有联系的两个数量关系相乘,虽然答案是对的,但实际上还是错误的:没有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式。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每次都要用那么多方法解决同一道题目啊?同样的时间我可以做更多的题目啊!”我听了,笑笑说:“题目永远是做不完的,真正把一道题吃透,比做10道题都有用。以后不管题目怎么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这些话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是体会不到其中的意思,但是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面对各种题目,万变不离其宗,举一反三的能力自然能够逐步提高。
教学“算24点”时,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得很积极。特别是爱动脑筋的学生,能够一下子说出多种计算24点的方法,相反,班里一些不爱动脑筋、平时又偷懒不肯一题多解的学生只能想出一种,有的甚至一种也想不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动脑筋的学生成就感很强,有的学生还自己出题算,而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就只能继续“混日子”了。俗话说,脑筋越动越灵光。动脑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的过程,而一题多解就是锻炼其中发散思维的重要举措,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慢慢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尤其是三年级学生,思维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数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一题多解便是重要举措。
三、寻找、发现、总结规律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的题目:在数轴上表示出相应的小数。0~1之间的小数,学生基本都能做對,但是1-2之间的小数,很多学生不注意,会把整数部分依然写成0。为此,我增设了这样一个问题:0~1之间的小数有什么特征?1~2之间呢?让学生总结出:①0~1之间的小数整数部分是0;②-2之间的小数整数部分是1,以此类推。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
我们要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要让学生积极地学习,就必须让他们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小学数学中的“找规律”,很多学生都不喜欢那种烦琐复杂的计算,而大多都是非常有趣的图形或者数字游戏,学生们在完成这些问题时就好比在玩智力游戏,在探索实践中找出“规律”往往可以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他们自然就会充满兴趣了。
深化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前提;一题多解,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重要举措;寻找、发现、总结规律,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有力保证。如果能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上三点,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举一反三的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提高!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