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反思
2019-10-07府婷玉
府婷玉
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项目实施以来,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伴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与深入,笔者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对“课程游戏化”的观念认知与实践操作进行了反思。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学前教育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但学前教育的保教质量仍待进一步提高,以游戲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的要求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基于这一现实,江苏省教育厅2014年启动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通过行政先导和专家引领的方式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希望幼儿园“通过游戏重新认识儿童,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游戏切入改造幼儿园课程”。项目实施以来,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积极探索,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现状
(一)课程游戏化内涵认识模糊
大多数一线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游戏观、幼儿观和课程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课程游戏化”虽常常被提起,但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概念,“课程”与“游戏”的关系究竟如何?“课程游戏化”是完全摒弃之前的课程,全部采用游戏的形式?“课程游戏化”是指孩子的游戏都要由老师做主?众多疑问,使得大部分一线教师都不明确课程游戏化具体内涵,更无法在深层次上把握其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课程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游戏组织水平较低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课程观念被固化,教师不能有效地组织课程游戏活动。设计课程游戏时,教师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有的教师虽然知道要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及游戏水平设计游戏,但不知道该如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往往教师辛苦设计的游戏、布置的游戏环境,孩子却不感兴趣,并未在游戏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发展。
(三)游戏中教师的定位不准确
一线教师在组织课程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角色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主要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极端倾向是教师在游戏中具有高控性,教师往往把控着游戏的主题、规则、场景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游戏中孩子的发现、探索,教师视而不见。这种方式,无疑是打着“游戏”的幌子,实则仍是一言堂的教学。另一种极端倾向则是任由幼儿游戏,教师认为既然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那就不用干涉介入幼儿游戏。幼儿在这样的游戏中,只是漫无目的地玩耍,仅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难以获得关键经验,游戏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二、课程游戏化的观念认知
(一)更新观念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幼儿园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幼儿园环境的改善,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之中,并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的,符号化的书面知识的学习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就在现实生活中,在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我们只有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才能真正理解幼儿是如何学习的,为什么这么学习,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怎么样的。因此,现实的幼儿园课程总是折射出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真正实施需要教师儿童观、教育观的更新。课程游戏化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
(二)科学的课程游戏观
教师应该明确,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
(三)观念与行动衔接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问题不是教师没有观念,而是观念不能有效落地、不能转变为教育行为,不能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笔者认为,观念不能是空洞的,要有变式,必须与行为结合。当教师用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反思理念时才会形成深刻领会的观念,才会形成信念。
三、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操作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有主动进行幼儿观察分析的意识,养成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习惯,形成系统的观察方法和科学有效的策略。课程游戏化的主旨是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幼儿发展。幼儿教师需要学习掌握对幼儿观察与发展评价分析的技能。观察方法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内容,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扎实地开展幼儿活动观察的系列专题研究,在观察、解读幼儿的实践过程中熟练运用,逐步提升。
(二)审议和改进课程方案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开展必然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或创造。教师可以基于一套或多套现行课程方案,从环境设置、游戏区域、活动组织以及生活起居等各种途径,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教育课程体系。
(三)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
环境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幼儿园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形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
(四)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
教师在创建游戏区域时,应以尊重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为宗旨,根据课程实施进展情况,创建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