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教育“更接地气”
2019-10-07邱锡尔
邱锡尔
小学科学的教学宗旨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课堂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而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原有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把科学探究置于一个个生活情境中,增加课堂趣味性,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让科学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小学科学教育“更接地气”。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科学教育应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主动运用课堂所学,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国家新教改恢复一、二年级的科学教学,提倡科学课程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的知识体系庞大而细碎,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四大部分。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科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创造轻松、愉悦的學习氛围,使得科学教育更加“接地气”,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实效。
一、钻研学生,科学作图趣味化
小学阶段,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若在课堂上讲授枯燥单一的理论知识,小学科学课程过程乏味,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通俗易懂、精准而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比如,四年级《简单电路图》一课中,有学生将简单电路图画成实物图,或者两种兼具。笔者在课件中插入两张图片,一幅是《蒙娜丽莎》,提问“你们能画出来吗?”学生纷纷表示无法做到。笔者随后展示一张emoji的笑脸图,学生纷纷大笑,原本沉闷的课堂瞬间活跃起来。他们都自信满满地表示会画后者。笔者趁机接上“对的,我们这堂课就要用更加简单明了的简单电路图来表示复杂的电路实物图”。这之后,就很少有学生画错。
小学生的许多科学知识来自生活体验,尽管缺乏系统性,但极具真实性和生活性。比如,三年级上册《观察大树》一课中,需要学生去校园中拓印树皮。尽管授课教师备课很充分,也向学生详细讲解拓印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拓印出一堆杂乱线条。为解决此类问题,笔者借用拓印硬币的小游戏,给学生布置拓印硬币作业,也可激励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加深学生对拓印方法的理解和记忆。借助此方法,学生对拓印过程得到了更深的认识,其后的拓印树皮教学,学生完成度实现极大提高。
二、结合特色,科学课堂本土化
为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学以致用”,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易懂的本地特色文化,营造或挖掘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减少学生对科学课堂的陌生感和隔阂感。例如,学习《100ml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课程,若直接按照课本中实验步骤,学生需在100ml水中“加入2克食盐”,“充分搅拌”,“再加入2克食盐”,“再充分搅拌”……即使将所需的水量减少至50ml甚至更少,一开始学生还能严格按步骤操作,但随着次数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和耐心减弱,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提出“老师,我可不可以一次性多加一些食盐?”或“这个实验好麻烦!”的抱怨。通过创设熟悉真实的情境,可以解决实验枯燥的难点。宁波有一道名菜“红膏炝蟹”,用浓盐水腌制而成。以此类推,让学生扮演厨师的角色,分组开展“配方大比拼”研究“多少克食盐能刚好溶解在100ml水中?”比一比谁的数据最准确,最节约用盐。有了相互竞争和生活情境,学生操作实验的热情被提高,操作更加仔细规范。
除了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科学教育还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现象相融合。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宁波沿海地区通常会在暑期8、9月份遭受台风影响,带来狂风、暴雨和洪涝等灾害。学生对于这种灾害天气的印象和感受非常深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直接从台风引出灾害性天气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从而延伸出天气预报和学习相关天气知识的重要性,学生自然会关注和认识天气预报。
三、贴近生活,科学拓展实践化
除了笔头书写作业,课后的拓展作业也是小学科学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并延伸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需要将学生的科学探究带出教室,学以致用。例如,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课后,笔者与综合实践教师合作一个主题式活动,布置课外实践任务:学生分组,去超市里摘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配方和种类)等,并汇总成统计表。学生对 “逛超市”的任务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也深刻认识到包装食品中存在多种添加剂。交流中有学生说道,“老师,原来酸奶里也放了好多食品添加剂!一直以为酸奶是健康食品!”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包装食品存在食品添加剂,多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应不断改进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引入各类生活情境,增加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有趣的科学学习氛围。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更好地将科学知识融入生活。应将书本中枯燥的科学理论知识更加直观明了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积极性,能够自发将科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形成科学学习的良性循环,提高科学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