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里的“微写作”

2019-10-07王梦夏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微时代美的时代

王梦夏

微写作作为一种时代发展中的新兴写作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运用一系列的微写作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快速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从而使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与美好。

当今,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犹如“万花筒”般呈现多元化的元素。近几年,微博、微信、微视频等顺势而生,这完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交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渐渐地,我们开始倾向于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文字进行彼此间的快速交流。不知不觉中,“微”似乎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微写作”由于针对性强,短小精悍,灵活多变,语言凝练,旨意深远等特点,逐渐被一线教师、教育学者关注。因此,在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写作教学中展开对“微写作”的研究正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表现之一。

笔者将结合微写作教学实践从以下三大方面探讨农村小学高年级微写作,让我们携手走进写作的殿堂——见“微”知著。

一、处处“微素材”,让学生“肚里有墨”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曾这样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如今的“微时代”便如狄更斯所说的那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带给我们大量优秀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它也存在着些许不良的写作素材。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候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微素材”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习作上“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积累“微素材”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农村有许许多多独特的景色:春天草长莺飞,夏天蝉鸣虫叫,秋天落叶纷纷,冬天雪落满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大自然,带领学生观察树叶生长情况,让他们以“微写作”的形式写观察日记。学生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带领学生观察麦苗的生长情况,每半个月进行“微写作”记录,学生们充分了解到植物的神奇;带领学生到村桥头的小河边观察夕阳,学生们真实地体会到“夕阳无限好”的美妙,写了关于夕阳的“微片段”;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来到浦南镇草舍西红柿基地采摘西红柿,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采摘的乐趣……

如王丽芳老师所说:“当离开了大作从字数到布局谋篇的种种束缚之后,我发现这些小片段的随机练习反而更能展现孩子们的闪光点。不论是思想上的,还是习作表达上的。”生活处处“微素材”,让学生“肚里有墨”。

二、时时“微训练”,让学生“得心应手”

写作教学应遵守顺序渐进原则。有了“微素材”的积累,不代表学生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微写作”创作。小片段练习就是很好的“微训练”,适当地“微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微写作。

微写作与阅读课文进行结合,相机指导学生的“微训练”。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爱如茉莉》细腻地讲述了父母之爱的平淡和甜蜜。这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因为班里很多孩子父母离异,他们几乎没有体会到父母之爱,反而是被父母所伤害的人。每逢写一些关于父母的作文,他们都很失落地趴在桌上黯然伤神。其中的苦涩,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那群被父母伤害的孩子在课文中找到了些许慰藉——朦朦胧胧的父母之爱。“微训练”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采用课文中细节描写,写一个关于爱的小片段。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动起笔来,人人都参与到“微训练”。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专项“微写作”训练。学生们很擅长修辞手法的运用,就让他们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小片段训练。一个学生原本写:“月亮像一个盘子。”经过一系列修辞手法的强化指导后,他修改为:“月亮像眼睛,像天空的小眼睛,像白玉盘,像妈妈盛饭的圆盘子。”惊喜地发现“微训练”的效果,时时“微训练”,让学生“得心应手”。

三、种种“微评价”,让学生“恋上写作”

有了“微素材”和“微训练”,还需要“微评价”来激励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和美好。罗雪花老师指出:“学生的思维却正翻波涌浪,从下笔之初的举步维艰到完成之后的如释重负,这是艰苦的而又有趣的思維运动。我们不应剥夺他们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微时代”的写作评价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评价,而是有更多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微写作”。所以,教师应该帮助高年级学生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软件进行“微写作”创作。当学生上传作品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然后在班级QQ群中,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相互批改,进行“微评价”。学生们选出典型的“微写作”作品在全班进行师生互动点评。当然,亲人朋友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微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多样化的写作评价方式拉近了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距离,使教师的教学评价效率大大提高,并有效地鼓励学生“微写作”。诚然,微写作评价不再是传统的、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流动的。有人评价,有人关注,自然会提升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满足了他们写作时所渴求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会激励孩子们不断前行。”种种“微评价”,让学生“恋上写作”。

我国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学家周文骏老先生曾提出“碎片阅读”与“小微写作”:“碎片和小微具有易操作、可掌握、广适应的特性……人的本性是美的,学习是美的,阅读和写作是美的,碎片和小微同样都是美的。”这就告诉我们要见“微”知著,从实践探索中提升学生微写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让我们共同期待农村高年级学生贫瘠的“写作之地”在“微写作”的浇灌下开出娇艳的文学之花。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浦南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微时代美的时代
好美的雾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