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2019-10-07韩璐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手段数学教师新课改

韩璐

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手段,不仅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进行颠覆,同时更需要以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途径,来实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本位理念实现。特别是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广大小学教师必须要紧随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通过拓展教学形式、改变教学方法、强调课堂互动、重视理论与实践联系等创新教学策略的应用,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整体创新。本文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对此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带来一定帮助。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必须要在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响应新课改的各种号召与要求,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际教学情况,来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性教学方式。鉴于此,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挣脱出来,在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同时,以多种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创新,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程特点

(一)强调激发性探索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理念认知。鼓励学生从传统数学教学手段的知识点记忆中解脱出来,强调广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双手、大脑来展开认知,在不断实践与操作过程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理解,最终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理念转变为一种激发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乐观地对数学认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强调整体数学课程的实践性

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基础性学科,小学现阶段的数学课程设计不仅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各种题目以及授课目标在设置之初都以学生的体验和亲身实践作为突破口。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教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的实践,方可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和获取,同时也确保了整个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创新的重要策略

(一)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理念的体现,合作意识必须要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进行合作,为日后投身于工作与社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七巧板的排列来进行竞技比赛,最后比一比这些图形通过位置上的变化后是否发生了不同。相信在这种合作关系的推进下,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对既定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在促进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同时,实现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强调情境教学在数学授课中的创新

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必须要将学生从“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教学”中解放出来,在对基础知识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来强化兴趣认知,以此来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百分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周末老师去超市买东西,相同的两件裤子,一个柜台打七折,另一个柜台打八折,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想一想,我应当买哪个柜台的裤子呢?”相信在这种生活情境的设计中,学生一定会争先恐后地对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认知,同时也会站在生活常识的角度来寻找出最佳的购买方式。

(三)强调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新应用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创新过程中,每一名学生的基础以及理解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能力差异,通过分层教学的手段,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授课活动。例如:在进行“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困生,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小木棍的方式來引导他们进行计算认知,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优生,则是可以通过“比一比、练一练”,看谁的计算结果又快又好,来进行学习激励。相信在这种教学手段的引导下,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在分层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够确保学优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饱。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目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创新,不仅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体系中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来实现,同时也应当强调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其在整个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充分调动其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的同时,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赵红路小学  山东】

猜你喜欢

手段数学教师新课改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