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主体作用 运用直观手段 密切联系实际 注重多样趣味

2019-10-07位雪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辨析法治道德

位雪

天真烂漫的孩子,充满着人间的真爱,近乎是一片空白的头脑,亟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去开发、播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纯的说教,会使孩子感到枯燥无味,既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连锁效应,也不能激起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这就是教育的失败。像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就需要全面提高每个人的素养。但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要从课堂教学抓起,又要在课外下功夫,主阵地当然还是课堂。通过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教师适时艺术性地点拨,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觉一种不可遏止的情在心中涌动,以情为纽带,在学、讲、议、想、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情操,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使孩子成长为祖国的栋梁打下坚实的道德与法治的基础。

在构成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中,道德感情有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它既有助于道德法制认识的提高,又能促使行为习惯的形成。当前学校独生子女多,学生生活条件优裕,家庭地位特殊,普遍存在着自私、娇懒、感情冷漠等现象,十分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制的情感呢?

一、发挥主体作用,唤起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动情晓理的特点。在晓理动情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生喜欢动脑、动口、动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课前可布置学生带着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去调查、访问或参观等。而后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广泛交流信息,及时反馈。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督促他们正确行动。例如《和好书交朋友》课后,班队可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活动,举办“读书汇报会”“故事会”等。教了《助人为乐》课后,让学生读有关人物传记,组织学生开展“为人民做好事”等活动。这样,把课前、课内与课后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表现的机会,无疑能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掀起他们的情感波澜,深化他们对道德法制规范的认识。

二、运用直观手段,激发情感

多媒体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催人泪下,有时教人奋起,颇具感染力。而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也同样需靠形象的感染,不能空泛说教。教师须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情境,恰如其分地运用直观手段,把抽象的道德知识形象化。有经验的教师常以多媒体的图画及视频等形式来传授教学内容。如低年级教《爱惜学习用品》一课,教师创设“声像情境”,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上边放配乐童话录音,边播放“铅笔制作过程”的视频,配上教师自然贴切的动作手势,使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犹如置身于森林工厂之中,目睹工人辛勤制作铅笔,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若不采取上述手段,只单调地平铺直叙地叙述铅笔是由工人到森林去伐木,到矿山去采石墨,进工厂刨削加工而成,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密切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这一阶段是由知到行的转化阶段。如处理得好便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升华学生道德情感。

1.表扬先进,积极诱导。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教学中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可让学生谈他们中间的优秀事例,教师给予恰当肯定和鼓励;也可发动学生不提名地列举不良现象,引导大家讨论其危害。

2.利用这一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消化所学的道德概念,且能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的能力。可采用故事辨析法实物演示辨析法、表演辨析法、事例辨析法、问题辨析法等。辨析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还应让学生弄懂“应该怎么样”。

四、注重多样趣味,调动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道德与法治教育不能停留于口头答题、书面作业,实践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道德与法治的形成,其根本的心理过程,就是从崇德守法到行的过程。崇德守法是基础,行是目的。

1.通过少先队活动强化效果。如学习建设家乡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时,引导孩子们决心向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立志为建设家乡作贡献。为进一步强化这一教育效果,我们及时组织学生开展“热爱家乡”的活动,带领学生分别对家乡的历史、名胜、物产和市政建设进行参观。

2.道德与法治课与班队活动有机结合,陶冶孩子情操,启迪他们心灵。我们任教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机地和班队活动相结合。利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让孩子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率领学生参观工厂,阅读书籍和报纸杂志,访问老党员、老干部等人物,了解祖国建设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形象生动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喜闻乐见,有利于陶冶情操,启迪心灵。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我们还倡导小学生积极投身于小栽培、小种植、小编织、小家务、小实验的“从小爱劳动”活动。

3.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结合教育优势,得益于活动,取乐于活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是强化学校教育的外部因素和重要补充。如果家庭教育與学校教育、家长和老师的步调不一,易导致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行为表里不一,这就难以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就德育和智育而言,德应重于;就教师与家长而言,家长应重于教师。因此,学校要把家访列入工作议程,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对优生,要了解家庭如何进行家教,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鼓励其再向上;对后进生,也应该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在了解家庭状况,分析原因的同时提出要求,促使孩子努力向上。

总之,道德与法制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可能截然分开。德是基础,法是关键,情和意是调节由德、法转化为行的精神力量。培养良好的道德法制情感,没有固定模式,需从多方面开拓,同时并重,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法治情感。

【作者单位:东海县青湖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辨析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