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途径
2019-10-07熊海霞
熊海霞
全民阅读,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经之路。小学生阅读,是奠定人生精神财富的基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让人受益终生。最容易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就是一个人的少年、青年时期,也就是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從小学时代就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又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分享几点教育过程中的经验。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能够锻炼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一系列有序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材料基础之上,而这里所说的材料基本上就是语言。思维中的概念一般用词和短语来表示,判断性的思维需要通过句子来表述,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可以完成对语言的积累,并学习其他人的表述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认识。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高低是通过一个人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思维逻辑,这其中渗透着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推断。阅读的素材中汇集着大量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感悟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无不体现着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们通过阅读前辈的文章,完成对世界的认识,对三观的构建,发现事物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二)阅读能够提升语感
我们通常说的语感是对语言的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并且需要多种心理功能协同发挥作用。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语感时,在听、读方面就会展现出较强的理解能力,在说话和写作时会展现出优秀的遣词造句能力,此外,他们他语言的认识也会逐渐开阔起来。因此,阅读在提升学生的语感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三)阅读与口语、写作密切相关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声音。阅读既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也是听说训练,其中既包含了学生的理解也包含了学生的表达;阅读帮助学生能够从听不懂到听得懂,从说不出到说得好的蜕变,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形象地展示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阅读是一个逐渐积累、提升的过程,写作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表达,同时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完成对一些优美词句的积累,学会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筛选材料,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等。
二、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兴趣与习惯的途径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出相应的环境,尤其是对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当学生们不断地接受某种认识的提醒和冲击,通过反复的实施某种刺激,学生会形成反射,由无意注意形成有意注意。在小学校园中营造阅读氛围可以在楼梯间、走廊里张贴名人名言;在教学楼前设置展示专栏,每个星期设置一个主题,筛选优秀的名篇佳作在此展示,供学生们阅读;在黑板报专栏中定期为学生推荐一本好书;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让好书不断伴随着学生的生活,不断冲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智慧不断洗涤学生的心灵。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
经过校园读书氛围的影响,学生逐渐产生想要读书的欲望,这时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和舒适的阅读环境。阅读材料的种类可以涉及多个领域历史故事、名人轶事、事物描写、卡通图书等等;阅读的环境要尽可能宽敞、开放。在图书的借阅上多一些自由,是学生乐读、喜读、善读,能够轻松自在的阅读,建立良好的阅读体验。
(三)为学生建立快乐的读书体验
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逐渐形成令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而小学时期激发学生建立对阅读的兴趣是形成习惯的前提。学校可以考虑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评选读书小博士、分享故事会等活动。例如,开展读书心得主题交流班会,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读书小报、读书笔记等,配合诗歌朗诵、经典片段表演等,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愉快的阅读形式下,体验读书的快乐。
(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读书时间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时间得到保障,教师可以为学生固定阅读时间,除了学校方面为学生提供固定的阅读时间,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挤出时间阅读,比如完成家庭作业之后,鼓励学生拿出二十到三十分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但是这个时间的“充足”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更离不开各科老师的积极配合,作业尽量做到布置有计划、内容精而简,减少学生作业量和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三、结语
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写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种途径之外,还有很多好的方法可以选择,具体实施需要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运用都需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真正的兴趣,需要语文教师以及各科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从细微处着手,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收获成效。
【作者单位:沭阳县吴集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