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非探究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07李春满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学课导图概念

李春满

新课程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科学课中尤其如此。但不容回避的是,有相当多的科学知识无法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来获得,如科学史教育、宇宙常识、生物生命活动等。我们必须正视上述类似科学课的教学不能全部用探究性活动来支撑的现实状况。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科学教师对于“非探究型”科学课不知道该如何展开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通过隶属或者是相关的层级图将各级主题的关系表现出来,图文并重。本文浅谈几种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理论课上应用的建议措施。

一、运用思维导图,创设情境,定向学习

对于科学课的理论教学,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刻理解科学理论知识的内涵,深入掌握知识,才能在后期的学习之中实现各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首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每一节科学课的问题情境都是特定的,能够帮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确定方向,只有确定学习定向之后,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尝试,从而帮助学生引出当堂课程的前概念。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给出启发性的问题,运用思维导图,确保课程的有序进行。

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一课,首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挑选的植物图片一定注意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尤其不开花植物也要将蕨类、苔藓和藻类三种涵盖进来),然后揭开这节课的题目:多种多样的植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植物,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它们呢?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此时,学生脑海中应该还有刚刚那些植物的画面。接着,各个小组学生可以讨论方法,并且通过讨论做出简单的分类图,小组运用思维导图汇总。此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同学们刚画出了自己的想法,哪些和书本上的分类方法相同呢?至此,多种多样的植物分类这部分的学习就开始了,而学生也被带入到学习新知识方法的状态中。

小学科学课很多的概念,其形成的基础都是在创建前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大胆假设,形成新的概念,从思维导图中寻找理解理论知识点的支点,以支点为跳板,掌握更多的概念理论知识。

二、运用思维导图,化解矛盾,验证观点

在创设知识问题情境之后,就步入了构建新的认识和形成新的解释的过程,同时这也是进入让概念、原理或者是技能变得通俗易懂、清晰明了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关重要,是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到后期的娴熟掌握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层次地遵照事实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推测和进行验证,帮助学生掌握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朝着预期的概念目标前进,架构新的概念。

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课的科学概念是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而鱼类、鸟类、昆虫、哺乳动物都有着各自的身体特征。科学的分类方法很清晰,但是关于动物的分类的内容有很多,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明白怎么分工合作才能做好分类;在如何分类合理的指导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要求通过多媒体和板书演示分类,让持有各种意见的同学分别进行观点阐述,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并进行探讨最后合理科学的方法。在这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对初步构建高效修正有所成效。

在这一环节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修正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和推测,还有验证,实现对概念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开展深度学习,让学生对概念方面的知識进行深入剖析、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科学概念,从而更好地为科学学习做辅助。

三、运用思维导图,巩固应用,架构概念

当课程进入到解释修正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的经验会是抽象化、理论化的,从而成为可交流的形式,并且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为其进行修正和评价。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概念进行拓展,让概念和其他概念相联系,通过架构的新概念解决新问题,从对概念的巩固中让新的概念得到应用和拓展,帮助学生更明晰地掌握科学知识,从而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拓展自身的科学眼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这一课,围绕着“月相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问题,学生想要对其中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就一定需要进行问题的引导,帮助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于引导,就是将各种的假设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其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而通过思维导图,清晰地发现其中的变化,月相在不同的时期会有怎样的变化?其变化活动又有怎样的规律?因为在特定问题设问情境环节中,在探究活动中存在很多的解释,而学生也将这些解释都画了出来,按照小组划分进行讨论,学生们根据手上的图画寻找途径,搜集证据,从而对概念进行新的修正和排除。这个环节,小组中选择代表发表看法,而其他学生和教师就进行评断和评价。这个过程的最后,教师也应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达成最终的解释。

在对所有的解释进行讨论和验证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好思维导图,这既能够方便学生展示讨论的观点和结论,又能够方便教师展示最终的概念定论,用清晰的线条勾勒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帮助学生加强这方面理论知识的记录与理解。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求证论证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科学非探究性科学课是很有效的手段,能够加强教学实效。因此,教师应该多多在这方面思考和运用。在小学科学课上训练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简单的掌握科学知识结构,理解抽象的概念,不断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记忆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江苏】

猜你喜欢

科学课导图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幾樣概念店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