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019-10-07许炳跃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探究思维

许炳跃

探究活动是在小学科学中运用的重要方式,也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实施的深入,探究活动逐渐被应用于教学中。那么,在探究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了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对材料的运用,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探究活动的形式,而要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渐形成一种学习思维,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效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遇到的问题。

一、运用材料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材料的选取,尤其是有结构的材料,在材料中,学生的探究思路以及方法都会在其中凸显;在材料的影响下,会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然后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思维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进而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路、方法。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第二单元《根和茎》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准备两种植物不同的根和茎,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在课堂中分别展示,然后再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植物的根和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学生就会理解根主要是固定植物,并且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茎主要是支撑,向下运输营养物质,向上运输水和养分的知识。在教学中材料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辅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理解与吸收,转变了传统课堂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探究中,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維与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学习了如何进行比较、分类。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需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掌握相应的探究方法。

二、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能起到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学生也能发挥自身的自主意识。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活动的顺序性,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如果在探究活动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长期处于混乱。同样,在进行观察时,学生会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逐渐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这对思维的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活动有序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序性。在实现观察的过程中,可以依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式,也可以依照从里到外的方式。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地表的变迁》时,就需要依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式,在实际学习中,当遇到与此相关的问题时,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种观察方法进行学习;又如在学习《种子与植物》时,就需要运用从里到外的方式进行观察,那么同样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式观察和学习。

三、在结论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得出正确的结论之前,需要学生对在活动中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概括,这是学生形成思维的过程;同时在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在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和出现的现象,以及对数据、现象的解释。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彼此之间会形成思维的碰撞,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在一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在活动中提示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探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在实验中产生的结论以及自己已有的认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或者是自己亲自动手进行一些发明和制作,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成功或者是失败,学生都可以吸取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实现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创造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完铁生锈的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将家中的铁质物品做好防潮工作,以免在日常生活中被氧化。

四、结语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思维能力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思维教学,并且提升其有效性。对于探究活动而言,侧重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观察、实践和操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以上几种方式促进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