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019-10-07蔡瑞
蔡瑞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的不断完善,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更多科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兼顾学生的个体成长,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们可以在学科探究中乐学善思不断成长。本文从小学科学课堂生命活力关注的迫切性入手,探究如何推进有效教学,在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推进小學科学“智慧课堂”的有效构建。
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小学生从科学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很多科学理念,对于他们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有重要帮助。但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学生习惯于从教师这里获得所谓的标准答案,自己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意识不强;还有很多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开小差,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难以扎实推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劲头不足,课堂犹如一盘散沙,小学科学课堂的生命活力就无法有效彰显。
一、小学科学课堂生命活力关注的迫切性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更应该是学校教育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坐在座位上看教师讲解,教师在大屏幕上列出一系列问题,学生们像猜谜语一样在下面猜测,这样学生很难明白科学探究的真谛。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必须要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们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点燃学生探究思考的热情,让他们在知识掌握的同时,学习的过程也处处彰显智慧,从而可以让学生更有生命、有活力、有目标的积极进步。
二、让科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几点尝试
在小学科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不是要教会学生科学知识,而是要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掌握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促使学生把对外界的“好奇心”发展为“科学的研究心”,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倾心于科学探究。
(一)弹拨学生心弦,奏响生命乐章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很多教师说学生对于课堂互动的反应不够好,教师的引导无法发挥有效的指引作用。其实这不仅是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中,课堂上教师习惯于向外单向传递信息,不善于接受学生的学习反馈,所以慢慢地学生也就不再回应教师的问题互动了。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进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样才可以奏响课堂的生命乐章。
以《混合身边的物质》一课为例,课堂可以从一个小魔术入手:把少量白色粉末和适量的醋(可以让学生们闻一闻味道)先后倒入烧杯,让学生们观察一下,杯子里有什么变化,这时候学生们对其中的气泡非常感兴趣,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呢?接着教师可以把一根火柴点燃,再让学生们猜一下如果把火柴放进去可能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会燃起大火,有的学生猜会变色,这个时候教师把火柴放进去,结果火柴熄灭了,班级瞬间就沸腾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眼、鼻、口、脑、手都有效参与其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不仅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而是演示、引导、猜测、验证的一连串组合,学生们对课堂探究的欲望瞬间就达到了高潮。
(二)回归科学本色,构建生命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地发现新知,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知,构建新的图式的过程。实验和探究是小学科学课堂的主旋律,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害怕学生犯错,他们的保护过于完善,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按部就班来操作,完全体会不到探究的乐趣,学生变成了教师指导下的提线木偶,这就进一步阻碍了学生的成长。所以科学教学必须要回归本色,加强与学生开展智慧层面的交流和互动,既要让学生学习成长,更要让他们尝试犯错、反思和问题解决。
以《自转旋翼》一课为例,这个实验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翼长、翼角度等变量的控制得出滞空时间长短的规律。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前给学生做好了模具,那么学生就失去了成长空间,因此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告诉他们其中的原理,接着在黑板上呈现制作草图,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到底要怎样,才可以让它顺利转起来。其中肯定会有一些同学的作品,外貌相似,但是功能不足,这其中的不足就是学生成长和提升的一个切入点,其中改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只要教师创建恰当的教学情境,学生们非常愿意自己动手、动笔、动脑来独立解决问题。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教授式授课,而是要给学生一个舞台去成长。让他们在碰壁、摸索、反复实践中去思考和发现,让学生们可以学会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观察,动手去操作,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全面成长。
【作者单位:木垒县教研室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