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院校形体教学中芭蕾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的思考

2019-10-07曹艳

艺海 2019年7期

曹艳

〔摘 要〕針对目前高职院校形体课程教学的现状,采用芭蕾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的形体训练方法,通过对高职音乐系非舞蹈专业学生形体基础训练教学的内容选择、实施策略、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导思想,探索实用型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音乐应用型人才,为音乐舞蹈教学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艺术高职院校;形体教学;芭蕾舞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

高职艺术院校形体主要针对非舞蹈专业学生开设。在形体教学中,基本训练(简称基训)对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是一门尤为重要的必修课程内容;它能使学生们获得综合能力进而呈现“综合美”的一个有效途径,进而解决非舞蹈专业学生会唱不会舞、会舞不会唱、声形相脱节的问题。将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两大体系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遵循由易到难、从简至繁的规律,采用符合形体训练要求的教学方法,充实音乐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一、芭蕾基训与中国古典舞基训的运用

形体课程主要针对非舞蹈专业学生开设。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形体课程为例,整个形体课程分为四个学期进行,分别为大一的上、下两学期以及大二的上、下学期,每学期共38课时,每周2课时,即每周一次课,为两个课时,18周完成,每次课90分钟。每周两个课时为实践课程,一个课时为芭蕾或中国古典舞基训课时,另外的一课时作为风格性舞蹈片段学习与训练,其中会涉猎傣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族民间舞蹈,还会根据学生反馈增添一些流行性舞蹈片段,如现代舞、爵士舞等来提升学生们舞蹈表现力及综合能力。

(一)芭蕾基训

芭蕾基本训练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身体形态及优美体态,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芭蕾舞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基础训练内容、基本动态特征等进行初步认识。芭蕾形体训练课堂以高职一年级的1学年为单元,每周1课时所设定的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形体训练的第一年。为提高学生对芭蕾艺术的修养和审美,日后对外国曲目诠释以及塑造符合相应风格的人物形象打下良好基础。一是通过热身训练对肢体各个环节部位形成认知;二是对初学者的把杆训练进行严格把关,形成正确姿态,有效掌握上肢、躯干、腿等部位的直立、灵活、柔韧、力度,为中间脱把训练的肢体语言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是中间练习以锻炼学生的协调力、爆发力、跳跃力、控制力为主,在移动中进行基本舞步和基本舞姿的训练;四是综合性表现力组合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芭蕾语汇产生兴趣,加强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建立和培养学生在舞蹈中表达和体验音乐的能力。

教师需要把每一个基础动作的要求示范并进行详细规范的讲解,也可根据课堂反馈的情况编排综合性组合,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灵活变动组织课堂教学。芭蕾基训表现特点:注意规范把握动作延长性,具有优雅、纤细、适度、轻盈的风格,呼吸顺畅、柔和且技术追求娴熟完美。

(二)中国古典舞基训

中国古典舞形体训练将传统戏曲舞蹈、杂技、武术等的韵律、姿态和技巧与芭蕾的基训巧妙的结合起来,通过中国古典舞动律和形态方法,解决学生基本体态及舞蹈肢体表达能力。课堂内容以高职二年级的一学年为单元,每周一课时所设定的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形体训练的第二年。掌握经典且有独特风格的中国古典舞,可为学生未来的舞台和教学生涯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通过把杆和地面练习培养学生在古典舞表现中形。二是成必备的肢体表达能力;三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练习,培养学生古典舞动律、姿态和神韵的表现能力;四是综合表现力训练组合,让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肢体语汇表达和古典舞基训方式。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体基础条件,将古典舞的基本元素动律和典型舞姿融入各个训练环节,并通过呼吸、韵律、姿态、力度、柔韧等元素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舞形成认知,对中国古典舞表现起到启蒙作用。中国古典舞基训表现特点:掌握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刚柔并济的韵律风格,追求“形神兼备、身心合一,内外统一”审美特点。

二、芭蕾基训与中国古典舞基训存在互补的关系

芭蕾与中国古典舞两大体系的训练方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科学训练价值 ,拥有严格规范的程式化动作训练体系。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是芭蕾与中国古典舞两大训练体系都具备的结构特色,不管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看,芭蕾与中国古典舞之间是存在互补关系的,两者都强调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针对非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首先从基本站姿和体态开始,慢慢从扶把练习逐渐过渡到中间的基础训练。从小幅度的基本动作慢慢过渡到大幅度的动作练习,而且从扶把到高难度动作中的每一个基训组合之间都有联系,形成了一套完整流畅的系统。将舞蹈中的技术基础与人体的运动法则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最为典型的舞蹈艺术表现力。尽管两者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它们却有很多相同之处。两者在对非舞蹈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中能相辅相成,如果取各自的优点进行糅合,把握好两个体系中有价值的训练方法,运用到形体教学中来,适时进行调整,一定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肌肉线条与肢体训练的塑造

中国古典舞训练对气息的运用和把握非常严格,使形体动作的幅度大小、速度快慢与呼吸的轻重缓急相结合,让气息成为形体动作的韵味之本,这是低年级的学生非常难掌握的。而芭蕾基训拥有“开、绷、直、立”固有的程式,每个动作都有严格定的方位与路线,作为舞蹈初学者而言,芭蕾基训是训练的基础。经过了一学年系统性的芭蕾基训后,学生身体的协调力、爆发力、跳跃力、控制力以及各个部位都有了一定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形体课堂中的舞蹈表现意识加强,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国古典舞气息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舞蹈风格的表现。运用中国古典舞的身法、身韵,帮助学生寻求外部动作与内在气质的共同点,将舞蹈舞姿集于一体,融会贯通,使形体课内容既丰富多彩又严格统一。

(二)舞蹈表现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芭蕾与中国古典舞两大体系的结合运用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肢体各部位关节、肌肉、气息、表情、时空关系等,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功,丰富的情感表现力,较强的理解和形象塑造能力,肢体快速反应及协调能力。由于舞蹈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使舞蹈表演者的艺术行为非常多元,艺术表现手段来自用肢体解读合适应各种风格、音乐、音效、人文、宗教、体力等一系列多元化需求。由此可见,芭蕾基训与中国古典舞基训结合能够为非舞蹈专业学生下阶段的风格性舞蹈學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形体训练的教学思考

针对非舞蹈专业学生的形体教学,结合芭蕾与中国古典舞两大体系规律及特点,把形体训练的基本内容分为基本体态练习、基本素质训练、基本形态控制练习。这些内容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形体教学之中,如何让体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提高人体的支撑能力和柔韧性,加大挺拔的力度和动作的幅度,为塑造良好的人体形态、改善形体的控制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

(一)模仿学习。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的时候,必须要领悟教师示范的各个动作要领和动作顺序。在进行同步练习期间,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标准性和节奏的准确性。例如,在进行古典舞身韵的练习时,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师的呼吸方法进行身体韵律练习,注意节奏与呼吸的灵活运用,遵循“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以防动作僵硬,避免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尴尬效果。

(二)比较学习。要求学生除了模仿教师的学习外,还必须要学会认真看待自己的练习,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现场比较学习。要求学生对照镜子,对比教师的标准示范,找出与标准动作之间的差距,进行自我改正,不断提高动作的美感和动作规范。例如,“欲跳先蹲”,学生在进行芭蕾基训中的“蹲”(plie)学习时,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腿部肌肉的伸展,膝部关节的弹性,胯部和跟腱的外开及躯干的稳定;同时观察前后左右同学们的运动状态,再进行比较学习,避免出现撅臀、塌腰等不良体态,会影响到后面“跳”的学习 。

(三)创新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单一的基本动作是形体训练的重点,在基本动作之上,可以自行编排各种强度的组合练习,增强对形体美的感受,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训练内容、运动负荷、练习方法等方面的确定必须要符合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课程内容安排必须要合理,逐步深化,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动作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原位到移动,由慢到快,由单一到组合逐步增加难度,练习与休息要合理交替。除了教师上课的授课练习,课下也需要求学生坚持练习,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

本文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艺术院校形体教学中芭蕾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的探索研究》(HY1804010809)和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形体舞蹈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JKX18B37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