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督学工作的策略

2019-10-06刘文学

文理导航 2019年3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刘文学

【摘 要】小学时期的学习效果会在学生今后的漫长人生中持续发挥影响。但小学生年龄较小,贪玩好动,自制能力较差,因此,很多学校、教师都比较重视对学生的督学工作。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其督学工作也早已被提上日程。从以往的小学数学督学工作实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都有所提升,但与教师付出的时间精力不成正比,督学工作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以下就小学数学督学工作的策略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督学工作;策略

以上已经提到,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而数学又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多的科目,相对来说学生更容易感到“困难”,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可能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反感,学习效果变差,然后又会因此产生挫败感,更不愿意学习,形成恶性循环。相应的,督学工作如果只是停留在督促学生学习上,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关注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既督促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督学效果,让督学作用得到更长久的发挥。

一、关注学习全程,督学工作不留死角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预习、课堂学习、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其中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从这个角度来说,单纯对课堂学习进行督学是不够的,需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师与学生在一起,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督促指导,而在预习、复習等环节中,教师没有办法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如此,与家长之间顺畅和谐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发现,在学习图形的知识时,学生时常会出现概念模糊的情况。比如“直线”和“线段”,有的学生“不求甚解”,将线段与直线混为一谈,在预习和复习中犯下此类错误。学生家长可能工作较为繁忙,很多学过的知识也已经“还给了老师”,学生出现错误时发现不了或无法清楚解释。此时,需要教师提前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传达给家长,让家长的监督有一定的重点;家长无法解决时,首先对家长进行“培训”,然后再传达给孩子。这样,学生虽然暂时脱离了教师的视线,但督学工作仍然可以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而有效开展。

二、创新小学数学评价策略,提升督学效果

在以往的评价工作中,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囿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更多地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其实,学生的能力,远不是考试成绩所能涵盖的。有些学生可能对教材知识掌握得不够清晰,或性格比较马虎,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优秀,能够推陈出新、举一反三等。评价中应把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进去,得出更加精确的答案,让督学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仍以图形知识为例。有的学生性子比较急,容易出错,如数图形有几个角时,经常出现漏数等错误,但对于各类图形的定义掌握的非常牢靠。这时,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试题的侧重点。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要综合其在日常教学、小型测验和考试成绩中的表现,使评价具体化,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状态。只有如此,教师再回头审视时,才能清晰地认识到这名学生可能学习非常认真,只是性格略显急躁,心理素质较差。然后从评价出发,提醒这名学生不能只是追求速度,让他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这样的督学对学生来说才是切实有效的。

三、“督”“导”结合,引导学生进步

小学数学的督学工作,除了督促,还有引导。对于当代更加具有独立精神的小学生来说,只是监督他们学习,缺乏必要的引导,会让他们产生被人控制的感觉,效果反而不好。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教师发现学生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但仍然无法解决,此时应及时介入,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自行”解决。这样学生才会从学习中感受到自身能力成长的快乐,而不是“百思而不得其解”的苦恼,学生的综合能力才会获得实质性的进步。

比如,某个学生在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知识时,陷入了思维误区,分不清正比例与反比例。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则可能经常出错,久而久之,一看到这个知识点就会感到烦躁。此时,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明确概念,“正比例是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反比例是相对应的两个数乘积一定”,同时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举例子。告诉学生在思考时,先在心中重复这两个概念,然后再加以判断。学生一开始可能掌握得还不熟练,但思路是对的,需要的只是更多的练习。学习中的难点顺利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进步,对学习难点的看法也会改变,不会再视其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四、重视自身行为,以身作则提升督学水平

在很多小学生心中,教师就是他们最熟悉的榜样,而不论这个榜样究竟表现得如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首先要尽量做到手不释卷,让学生注意到教师的状态。小学数学知识虽然浅显,但教师讲解过程中仍然难免出错,对于这类错误,教师要勇于承认,从鲜活的眼前案例出发,教育学生要更加细心,同时鼓励学生加强对自己工作的监督,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或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的各种思想、策略一直在飞速进步,每届学生的状态都可能有所不同。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学生分享,如“老师今天读到了某本教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游戏,大家要不要试一下?”这样,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教师所付出的努力,享受到教师的学习成果,能使学生对“学习”这个概念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

五、提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能力

小学数学督学工作既要依靠数学教师的努力、学生家长的配合,也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监督。事实上,学生拥有足够的自我监督能力,才是督学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最关键的因素。而自我监督习惯及能力的形成,又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换句话说,学生本身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就算偶尔会进行自我监督,也难以长久坚持下去。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选择的方法其实很多,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提升学习兴趣、鼓励生活应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等,根据实际条件灵活应用即可。

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学习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时,为学生播放圆柱与圆锥的动态图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所有角度对两种形象产生直观印象,从而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这种方式比教材更加生动,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如,学习乘法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下次外出游玩时,计算自己和家长的门票费用一共需要多少,再根据实际花销看看对不对。以上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学习的趣味,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自发的加强在学习中的自我监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督学工作是比较复杂的,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的督导,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指导他们解决问题,但具体解决问题的人,仍然应该是学生自己。当然,鉴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教师较多的介入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因此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督学工作的根本目的,实际上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有朝一日能够不需要督学。希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这一点,在督学工作中做出更多创新,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来鑫.基于教学目标的课堂作业设计现状及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杨琴.积极增强教育督导 提升小学教学质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73

[3]童联.论如何实现小学优化管理[J].华夏教师,2018(26):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