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优势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09-29何自力
何自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长期保持健康稳定态势,与频遭经济危机打击的西方形成了鲜明对照。
经济危机是指由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总量和结构失衡而引发的国民经济剧烈波动,表现为大量商品滞销,众多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剧增,经济增长停滞,整个社会经济陷入瘫痪和混乱状态。早期资本主义面对经济危机通常靠市场自发调节恢复平衡,1929-1933年大萧条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加强政府干预。70年代以来为摆脱“滞涨”危机,西方国家重新强调依靠市场自发恢复平衡,削弱国家干预,导致经济危机频繁发生,最近一次严重危机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阴影至今没有消除。近期欧美国家开启了新一轮以降息和量宽为内容的宏观调控周期,试图克服越来越明显的经济衰退。然而此次衰退的主要诱因是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如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严重的去工业化、经济高度虚拟化、低技能失业人口规模扩大、政府债台高筑等,要克服经济衰退,必须要对西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体制进行深刻变革。可以说,西方国家之所以反复遭受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之困,根本原因是其反危机的措施没有触动导致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矛盾。
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发生西方那样的经济危机,根本上讲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制度优势。
其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避免经济危机提供了坚实制度基础。历史经验表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制度性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私人垄断资本往往以损害社会利益、长远利益、国家利益为代价谋求私利,使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不断激化,导致经济危机发生。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各类经济组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生产目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实现了有机统一,从根本制度上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运行。
其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助于防范经济危机发生。市场经济具有自主经营、加快要素流动、通过平等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短期性、滞后性和容易导致垄断行为等弱点,这些弱点会引发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够通过国有企业、经济规划、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等手段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实现社会和谐,有力地克服市场经济的弱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相结合,既能够充分释放市场的活力,又能够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运行,从而有效地避免危机发生。
其三,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有利于调动各方、形成合力,具有防范和应对各类重大风险和危机的强大能力。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逻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经济逻辑,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作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