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做好博物馆宣教工作的路径探讨
2019-09-28周欣
周欣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博物馆宣教工作受到了一定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上的机遇,宣教部门要充分的掌握实际,结合博物馆自身的运营模式,对宣教工作路径进行积极的探讨,探究多样的宣教方式以及展示形式,提高社交平台宣教工作的成果。互联网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应用宣教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体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责任感,还能够有效地体现博物馆的藏品文化,推动博物馆今后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互联网时代下博物馆宣教工作的路径,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路径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宣教工作;路径
互联网技术如今已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软件的兴起,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大大提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交流与发展模式,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信息传递,较大程度上减轻了信息传递所产生的时间成本,使得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宣教部门要切实抓好时代发展的机遇,在不断涌现的困难中努力奋斗,从而更好地开展博物馆宣教工作。
一、博物馆宣教工作在互联网的发展概况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博物馆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从而使得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距离感。在博物馆宣教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主要宣教方式以讲解员讲解为主,配以适当的浏览展品,观众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对展品进行了解,但讲解员与观众二者之间的交流非常少,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受众逐渐转向青少年群体,这使得传统的宣教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与青年群体交流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博物馆宣教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结合互联网科技与青少年群体的性格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创新,从而将宣教知识互联网化,提高青少年群体阅读兴趣的提高,从而促进使博物馆今后更好的发展[1]。
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使得较大部分博物馆逐渐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以此来开展博物馆宣教工作,促使宣教知识阅读量的提升。随着新媒体软件人群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多数群体能够有效地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从而了解到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并能够给予意见,从而推动宣教工作的更好开展。以陕西省为例,在全省范围内大概有130家博物馆已经对互联网软件进行了有效的应用,由传统博物馆升级为数字博物馆,人们能够有效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博物馆藏品信息进行有效的浏览,使得博物馆宣教工作更加的多元化、信息化,从而促进博物馆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二、博物馆宣教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宣教工作的意识程度不高
在传统的博物馆宣教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以陈列藏品为主线,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忽视了宣教工作的进行。并且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使得中小学博物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极少数博物馆能够拥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更多的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藏品展览这一工作环节中,就极易造成过多浏览者的情况,从而使得资金运用效率低下,进而影响整个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开展。
(二)宣教工作缺乏多样性及丰富性
在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虽然有一小部分博物馆对宣教工作进行了重视,但其活动形式大同小异,缺乏多样性。基本的宣教工作以围绕展览信息进行宣传为主,宣传方式大多為派发宣传资料等,对于文化与知识的传播进行了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浏览展览内容过于单一,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内容过于烦琐与类似,使得观众极易感觉到枯燥乏味。并且在传统的宣教工作开展过程中,宣教工作大多浮于表面,并未深入的展示宣教工作的本质内涵,从而导致宣教工作成效无法达到理想状态[2]。
(三)缺乏一支专业的人员队伍
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与要求,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为博物馆的固定职工,志愿者所占有的比例较小,并且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变,使得博物馆单位编制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少,宣教工作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从而造成博物馆宣教工作管理人才非常匮乏的局面,无法打造一支专业的人员队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互联网时代做好博物馆宣教工作的路径
(一)开设官方的媒体平台
开设官方的媒体平台是现今博物馆宣教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其媒体的运营情况在不同的博物馆中有着不同的效果。博物馆在开设官方媒体平台以促使宣教工作更好地开展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注重平台的运营工作,将宣教工作的重心放在平台内容的更新与制作方面,以提高平台信息的有趣性,吸引浏览者的目光,从而提高平台的阅读量已达到宣传博物馆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博物馆没有在媒体平台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使得平台内容过于简陋,使得浏览者在浏览的过程中无法产生较高的浏览兴趣,媒体平台形同虚设,从而失去了官方媒体平台开展的意义[3]。因此,博物馆宣教工作者应当充分的重视官方媒体平台的管理与运作,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媒体平台后期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从而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促进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提高。
(二)引用互联网技术
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较大程度上拓展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工作类型,更好地展示博物馆宣教知识,促使学校工作成果的有效提高。HTML5是目前博物馆宣教工作中普遍使用的互联网技术之一,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展览信息的可视觉性,从而提高观众的阅读体验,进而提高观众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做好博物馆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革,能够不断地使枯燥乏味的博物馆信息更加的形象具体化,使得观众听觉与视觉感受度得到不断提高,更好地符合青少年群体的信息需求,从而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互联网技术的多样性使得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加的丰富与多样,对于推动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充分利用热点话题
博物馆宣教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地利用热点话题开展宣教工作,例如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在较大程度上掀起了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潮,因此宣教工作人员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时机对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播,将电视剧中所体现的相关历史知识与馆藏文物、文献资料进行匹配,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浏览者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有效掌握,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充分地利用热点话题整理出具有较高时效性的信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量,同时能够向社会群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博物馆的存在价值。因此,宣教工作人员应当对社会热点具有一定的敏锐度,能够及时有效地捕捉热点话题,从而在媒体平台上进行正确的编写,进而提高博物馆宣教工作成果[4]。
(四)增强形式的可观性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博物馆宣教工作,使得网络平台与用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粘性”。黏性主要指的是浏览者使用网络平台的频率与依赖程度。黏性的高低是博物馆官方媒体平台优劣的主要评判标准,促进网络平台黏性的提升,首先应当对媒体网络平台内容进行合理的提升与优化,博物馆应当具有充足的信息以供应网络平台宣教内容的编写,同时宣教内容应当充分的符合年轻群体的信息特征,用恰当的措施与形式对宣教内容进行排版,能够有效的促进阅读者阅读兴趣的提升,推动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更好开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充分的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对宣教工作进行创新与改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博物馆宣教工作,创新不同于传统形式的宣教方式与运营方式,以促使博物馆知识进行更好的宣传,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更好地履行社会教育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刘瑞英.新时代博物館宣教工作的创新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7):111-113.
[2]谢琼燕.移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新机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3):172-173.
[3]何川.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宣教工作新趋势[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3):146-147.
[4]连颖.移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新机遇[J].科技传播,2017,9(22):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