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和“创新”: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新命题

2019-09-28高晓燕

艺术大观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创新

高晓燕

摘要:在中国当年艺术发展中“守正创新”是一个新命题,其中“守”是强调对文化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正”强调的是正大光明、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精神文明立身的根基。“守正、创新”实质是推进文艺发展的方法论,两者需要互补互制,共同推动我国文艺发展。

关键词:守正;创新;中国艺术;艺术发展

一、艺术中的“创新”思想

在中国艺术发展中,“创新”本身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以前文艺理论发展中没有学科化与细致化的说法,且没有非常清晰的分类,相关学者基本都是一边探索一边推动艺术发展,由此“创新”就被赋予了正面积极的内涵。而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探索艺术发展之路。特别是在书法艺术中,有很多网民打着“创新”的名义做出一些叛逆之事并受到很多书法家强烈的批评。在中国刚刚实施改革开放时,只有有人对“创新”进行批评,必然会被大众只认为顽固迂腐的保守分子,这一做法严重导致很多大众不敢对“创新”进行评论。此外,新老交替的发展时代下,部分老艺术家在谈论“创新”时都会在传统艺术发展的“创新”基础上来不断完善表述方式,使艺术的创新发展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之中,缺乏一定的指导方向,存在的意义不清晰。

“改革开放”实质是指要将国家的发展面向世界开放,大量吸收先进国家成功发展的经验,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都非常踊跃接受在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创新”理念。但是反过来看,对于继承传统艺术文化则表现出底气不足、自信不够的现象。“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是指,每个人都需要发挥想象力,做出一点大动静,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思想非常超前,并且大力鼓励人们不断向西方学习,由此就会出现一些过激的崇洋媚外行为。因此,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文艺界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只要是做文艺的人都会把“创新”放在嘴边,且一些名家艺术成就成了他们的标准。做文艺的人首先会会观察著名艺术家和文学家会不会或敢不敢“创新”,却对他们传统基本技能和素养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因此,在把握艺术发展规律中,“创新”是一个长远发展目标,但是需要把继承传统作为前提条件。

艺术“创新”的话题在民国和清末时期都已經受到很多人的思考。当时,中国所表现的意识形态都在不断向西方靠拢、借鉴。而中国原来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地被时代发展所冲击,逐渐没落、腐朽,从而导致在发展“富国强兵”政策时,就会有大量的负面影响而出现。所以,在当时很多人就认为古代传统艺术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发展阶段。尤其是鲁迅、钱玄同、胡适、陈独秀等人都认为要发展“革命”才能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国家大力实行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创新”思想,就需要更多人向西方学习,向强国学习,向富国学习。

二、艺术中的“守正”思想

“守正”与“创新”相比有着一定的联系,从词意层面来看“守正”是指守住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正”就是正确、正脉、正统,但是想要深层次的理解“守正”的内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从“正”和“邪”的对立面来看,“正”是指好,“邪”是指坏。从这一个对比概念出发可以充分发现,将“守正”让如到任何一个艺术作品中,它所呈现的反对面必然“邪”。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正”与“邪”是不是一个唯一的对比关系,即除了黑就是白;或者是在这一个对立关系中还包含了其他的关系。但是在艺术发展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有着“邪”的一面,我们需要彻底排除这种思想。

第二,“正”在某种方面还等同于“附”。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美术界曾发生过一个重大的争论,认为所有的花鸟画和山水画是文人腐朽的产物,充满了很多消极情感。大家想要努力成为一个工农兵,就需要具备一个光鲜、亮丽的纯正的形象,而艺术作品也是如此。但在当时很多时候很多人过于强调“正”的背面必然会有一个“邪”,就算正的对立面不全部是邪,却依然是游离于邪的边缘。所以,在“文革”时期只存在八个样本戏代表着“正”,除此之外其他全部是“邪”。当然,在如今的发展下,这种太过武断的思想行为是不允许发生的,完全违背了现代人对艺术审美的要求。实际上,正与邪之间的思维边界是非常好区分的,而正与附之间的边界就很难区分。从理论来看下“正”指的是唯一、独大。如今的社会发展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而“正”必然代表着健康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呈现,但在很多情况下也要考虑到一些不只是负面东西的生存问题。有主流必然会有支流存在,所以在艺术领域中不能完全说明自己是主流,进而导致其他非主流就需要全部消灭。因此,一个健康、开放的中国需要走向世界,推动现代化、全球化发展,要不断接受新的事物,但是在价值观还需要保留一个自己的明确主张思想,对于支流的发展要有一定的主导意见。所以“正”的反面存在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一个错误面,还要将次要、附属、陪衬等都包含其中,在“正确”的基础上适当的保持一定的包容度,这是遵循文艺发展的有效思维规律。

三、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守正”与“创新”新命题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在谈论“守正”时需要以核心原则作为基础。要不断探索新的、正确的观点,保持成长、萌发积极向上的过程。所以在没有完全确定新的东西是否正确,不能凭空给予它带上一个帽子,通过反复验证来判断。对于守正的“正”而言,如果理解为只要守住就自然存在“正”,那么这种思想必然会与创新拓展的发展时代存在一定的冲突。而这时会或有更多艺术家开始对创新中的“正”激进型反思与判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艺术的发展。而这充分反映出考验一个艺术家的水平并不能从技术水平作为评判标准,要从技术运用的观念来评判。

“守正”和“创新”在某一定程度上,在落实到一张画、一部戏剧、一场音乐会时,这两者之间会出现一个矛盾。但是一名优秀的艺术家是可以凭借自身独创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来化解这种矛盾,即将这两者进行融会贯通,充分展现出“守正”和“创新”的正面。从作品的描绘对象来看,“正”就是的未来的创新,而这是有理有据的,不是凭空想象或信口胡说而来的。因此这种“正”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因为,在“守正”的历史发展中“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在谈论“守”的人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他们都非常自信与自傲,比较强调“自我”,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一个自闭的状态。实际上“守”与自闭在许多情况下是近义词关系。优秀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在展现自身才华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他人的思想或见解,明确自身所承担的使命责任,会主动思考别人的努力思考对自己有着什么样的启发或价值。自民国以来,中国艺术界非常喜欢欧美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方法,甚至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而随着国家不断的富裕强大,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艺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世界级的宏大蓝图。而这一阶段的发展强调的是一体两翼、一剑双刃的互相依存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发下艺术总会有正面或负面的声音出现,因此,应该将“守正”和“创新”相互结合,同为艺术发展的主要目标,而这也是新时代我国艺术发展的一个特别命题。

在如今的新时代发展下,“创新”话题一直在深入探讨,但是对于“守正”却很少有人提到,所以“守正”“创新”连缀的提法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且构成了艺术界的发展新命题。不管在影视、戏剧、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领域中都会出现一些“歪邪”现象,所以“守正”的存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如今的中国艺术发展新命题中,“守正”“创新”完全符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文艺家需要与这个时代共同进步与发展,不断描绘、刻画、推动新命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赵周贤李志军.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N].解放军

报,2019-07-31(007).

[2]膝学良.论董其昌谈中华美育传承的守正与创新[J].美与时代(下),2019(07):37-39.

[3]石长平.阎国忠文艺理论的守正与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7(04):176-183.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