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月,记录一场旅行中的边边角角

2019-09-28

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神化三坊七巷鹳雀楼

随着“深度游”的流行,我们对旅行的记录和旅行感受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着。总的来说,如今的我们,更愿意去发现一种独特,寻觅一种未知,获得一份己见。我们关注旅行中的一些边边角角,是一种进步,也是让自己的文字独特、让自己的思想升华的好办法。

金秋十月,最适合旅行的季节之一,让我们写写这些边边角角吧。

生活需要烟火气

@青柚

厦门市的曾厝垵里有一间有着传奇色彩的酒吧——大冰的小屋。

我不算大冰的粉丝,只能算是他的一个读者。所以在去曾厝垵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这里有一家大冰的小屋。路过时看到墙上的店名,一惊,于是打算进去看看。

读过大冰书的人都知道,书中的内容很多都是围绕着大冰小屋中的人来的,那些个性率真的现实人物,那些超越平凡的传奇故事,在大冰的笔下,构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文字世界。

我轻轻跨进小屋,往里瞅了一眼:台上是两个面孔陌生的吉他手,尽管我知道书中的很多名字,但是仍然对不上号。台下一群青年男女围坐一圈,静静地聆听着。灯光昏暗,音乐舒缓,干净的声音让我有一瞬间的冲动,想坐下来,做一个纯粹的听众。可是我停不下来,只好再默默地退出去。转身之际,一个努力睁着卡姿兰大眼睛,托腮做天真状的女孩儿忽然鄙夷地看了我们一眼。那一眼,让我想到了大冰笔下的那句话——你若神化它,它只会用失望去帮你更加失望你自己。我知道,她不会懂,或许她也未曾看过这句话,只是在这个夜晚,在这间被神化的酒吧里,她多少迷失了自己。

我越来越无法理解部分所谓的文艺青年,追求个性独特,喜欢“凹”出一些深意;但凡旁人无法理解,便要谴责不懂艺术;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却完全不容置疑……人云亦云不是文艺,不切实际不是文艺,大冰小屋中的那些人也在现实与理想化中纠葛——他们尚且不能完全脱离烟火气,我们又何必在自己的想象里把他们神化进而神化自己?

鹳雀楼建筑小议

@寒云

中国四大名楼,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以文盛。鹳雀楼是离得最近的,向往已久,这次终于得见,虽然这是一个1997年重建,2002年才落成的一个新楼。

其实古建筑被毁是宿命,尤其是木结构建筑。西方的建筑容易保存,因为都是石制。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的特征》里写道:“古者中原为产木之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盖中国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欲以人工与自然物体竟久存之实,且既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如失慎焚毁亦视为灾异天谴,非材料工程之过。”

大体的意思就是:这些古建筑之所以不能长久保存,深层的原因在于古代的人们对于建筑并不在乎他们本身能不能长久地保存,而是安于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的自然生灭原理。传统的建筑思想,将建筑的实用性放得很高,时候到了,房子旧了,就拆了,按当代的样式盖新的。“历代增修拆建,素不重原物之保存,唯珍其旧址及其创建年代而已。”就算毁了,也就毁了。天命如此。

这次去鹳雀楼,明知它是新建的,但安慰自己,当年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的时候,鹳雀楼也没建多久,不能得见古物,就单纯体会一下古人登临高阁时“欲穷千里目”的心境吧。今日的鹳雀楼,是按照唐制建的,远远望去,亦颇雄伟壮观。巍巍高楼,矗立于黄河之滨,气势不凡。只是,黄河之水波澜不兴,楼距黄河仍有距离,即便拿着望远镜,亦难以体会王之涣“黄河入海流”的豪壮,不禁颇为失望。而楼内装有电梯,楼梯亦为大理石铺就,每层都是现代感十足。不再是应县木塔一样的纯木,不再是我们代县边靖楼一样的木板楼层,也就再也没有古意了。“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看今日重建的这些楼宇,不过看的是自己的那一份理解与情怀罢了。

将目光凝驻于三坊七巷的建筑

@清扬

来福州一定要逛的便是三坊七巷。

从文儒坊进入,最先吸引我的是每座建筑门前的楹联。或大气磅礴,或富含内蕴,充满文化气息。三坊七巷地灵人杰,自晋、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从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到清朝,这里更是出将入相,成为“闽都名人的聚居地”,走出了许许多多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

继续往前走,我要打卡的地方是林觉民故居和冰心故居。这处故居三进院子,林觉民、冰心、林徽因都曾在此居住。冰心在《我的故乡》中写道:“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这所大房里,除了住人的以外,就是客房和书房。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的确,这里和北方的四合院不同,北方的院子里有大片阳光,这里却是极清凉也是极安静的。树和水,是建筑里重要的元素。站在这里,便不由遥想在这方小小天地里读书写作,仍心怀抱负眼观世界,用才华和胆识为国尽忠的一辈辈优秀的福州人。

文化的力量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回程的车上,我一直在查阅关于三坊七巷这条名街的各种知识,除了历史人物,还有闽地戏曲、漆艺、楹联、民俗、茶文化等值得我们去探访。从久远的历史长河里留下来的三坊七巷,熠熠生辉,带给人饱满的充满感动的记忆。

猜你喜欢

神化三坊七巷鹳雀楼
登鹳雀楼
植物纹饰在远古至魏晋时期的审美变迁
蒋昱欣??《登鹳雀楼》
论“神化”学校教育倾向
从“隹”谈起
先秦“神”观念演变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