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的家族印记

2019-09-28若拙

新天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债主林语堂胡适

若拙

人的品格和风范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总会和他的生长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会受到家族的影响、父母的熏陶,这种影响和熏陶往往被称为家族精神遗传和文化印记。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一位在文化、学术领域影响至深的人物,其一生的活动与近现代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紧密相连,他勤奋著述,著作等身,他,就是胡适。胡适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他对人的温暖和宽容,是他个人的修养所决定的,但毫无疑问这些行为和做法有其鲜明的家族印记。

父亲的踏实影响他

胡适有句名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胡适早逝的父亲胡传对他的影响。胡适的父亲胡传历经数十年寒窗也没能取得功名。人到中年,胡传决定放弃科考另图发展。他决定去东北投效钦差大臣吴大澄。胡传精通军事地理,助力吴大澄实现绘制东三省舆图的想法。胡传在东北数年,亲身查勘地势,夜宿冰河岸边,“凿冰取水”“向火以待旦”,取得了第一手的地质资料,为抵御沙俄蚕食的我国领土,提供了大量依据。1882年10月,胡传奉命主持招民垦荒事宜,“招垦实边”的政策很快见效。从此黑龙江东部人烟渐密,零星出现了村落和市集,为黑龙江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胡传在其撰写的《东三省海防札记》一书中,提出了在东北地区实行全民皆兵、征收盐税补充军饷开支不足等诸多利国利民的政治新主张。众人读过后皆称“非书生纸上谈兵”。

在东北期间,胡传深受吴大澄的赏识,后来他曾担任台湾知州,对于这些出生入死的经历,胡传只以“任凭我踏遍云山千叠”几句话轻描淡写。

母亲的宽容成就他

在胡适还不满4岁的时候,胡传病死他乡。胡适母亲冯顺弟就此成了寡妇。胡传死后,胡家尚剩下几千两的存款,可偏偏胡适的大哥抽鸦片烟、赌博,到处欠债。每年除夕,家中总有一群讨债的坐在大厅,不给钱就不走。冯顺弟表面上依旧平静,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给孩子压岁钱,只当不曾看见这些债主。等到近半夜,才请一位临近的本家来,每位债主发一点錢,好说歹说,将这些债主一个个打发回去。债主走后,大哥才敢敲门回来。因为是新年,冯顺弟也不骂他,脸上也不曾露出怒色,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饭过年。大儿子没出息,偏偏大媳妇和儿媳妇也不是善茬,总是指桑骂槐,时不时拿些尖酸刻薄的话来刺激下冯顺弟,冯顺弟也不去计较,假装没听见,从来没说过一句伤人的话。冯顺弟仁慈大度,却并非没有原则,对于超过底线的侵犯,冯顺弟一定会坚决予以反击。

受到母亲影响,胡适待人温暖又宽容。胡适在当时的文化圈子人缘很好,交友很广泛。他在给每个朋友回信的结尾写道“你的朋友胡适之”。1920年,官费留美的林语堂到了美国后,官费却没有按时汇到,陷入困境的他打电报向在国内的胡适求援。不久他收到以北大名义寄来的汇款,得以顺利完成了学业。回国后,林语堂向北大校长蒋梦麟面谢汇款之事,不料蒋校长竟不知情。原来汇去的钱根本不是学校的,而是胡适自己的。这件事令林语堂感动不已,晚年在自传中仍不忘专门提及。著名物理学家许德珩(曾师从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学)早年家境窘困,他公费赴法国留学,1926年学成后被推荐到中山大学任教。但归国路费却无着落,许德珩于是致信老师胡适借钱,胡适很快寄出30英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胡适也像极了他的母亲,是一位谦谦君子,哪怕遭论敌奚落,也从不记恨于心,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却丝毫不会退让,哪怕对方是国民党要员,也敢当面批评。胡适本人也坦然承认,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和他这段日子的冷眼旁观很有关系。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这样回忆他的母亲:“我的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严厉眼光,就吓住了。”如果犯的是小事,冯顺弟就在第二天的时候早早起来,等儿子醒来时便好好教育他,让胡适反思昨天所做的错事。

胡传曾留下遗言要让孩子读书上进。冯顺弟的心中也一直怀揣着这份信念,不惜成本,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胡适刚过3岁便被冯顺弟送到了学堂,因为年纪还小,要别人抱起才能坐到高凳上,一坐就是好久,因为坐上去就爬不下来了。就在胡适出国留学的几年里,冯顺弟却日益病重,重到连起床都办不到,却从未告诉儿子。

如果说胡适为代表的文化大师们是历史长河中耀眼的星辰,在背后点亮这些星辰的就是像冯顺弟一样的父母。他们在生活的苦难面前坚强、坚韧,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慈爱、包容,他们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导师和榜样。

猜你喜欢

债主林语堂胡适
探访林语堂故里
中国再次成为美国最大“债主”
债主“巧”卖被抵押房产被判无效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