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载我飞蓉城
2019-09-28沈开达
沈开达老师(左四)和成都航空机组合影。
沈开达先生是一位60多岁的上海退休教师,他自幼喜欢飞机,《航空知识》是他年轻时的启蒙科普读物。沈老师清楚地记得,他读初中的时候,经常去学校阅览室看书,而浏览《航空知识》则是他最大的乐趣。在60多年的岁月中,他将对航空的一腔热情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年轻人科普航空知识。2018年,他将自己收藏近20年的100多架飞机模型,捐赠给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用于教学,赢得了学校师生们的赞誉。今年,他受邀乘坐体验成都航空的ARJ21飞机,并带来他与航空的一段故事。
我的“航空梦”起源于中学时代,那时候最喜欢的杂志就是《航空知识》,一本在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看着看着,竟然会忘记了时间。记得有几期的封底刊登的是世界主要航空公司的标识,我被那多姿多彩的LOGO给迷住了。读书之余我一直钻研民航方面的知识,还大着胆子与民航业、航空业相关单位和人士通信联系,收集民航和航空素材,乐此不疲。我与民航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观成都航空运控中心。
高中毕业前,我曾经想報考民航专业,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如愿,但自己对民航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过。多年来,我收藏了许多有关民航方面的航模、照片、书刊、资料、首航封、明信片等,在自己的母校举办了多次“人类航空发展史”的演讲会和小型航模展览。去年,我把自己珍藏的100多架飞机模型捐赠给了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该校聘请我为兼职讲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上课,介绍世界主要航空制造商的飞机产品和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为培养民航业的接班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工作之余,我撰写了不少有关民航和航空方面的文章,发表在《诚信空港》等杂志上,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三十多年来,通过书信联系,我结识了许多民航界和航空界的朋友,他们对我的民航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我感到有了如此强大的后盾,自己在讲坛上的底气更足了。
对我这个“航空迷”来说,国产飞机一直是我心头的一个“结”。因为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国产运10飞机曾经点燃了我心中国产飞机的梦想。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运10项目下马。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深感无奈,心里常常会念叨:什么时候我们国产飞机才能加入中国民航的队伍,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呢?
翘首期盼的日子终于到来了。经过多年努力,国产支线客机ARJ21在经过了一系列试验、试飞后,于2015年11月29日交付给了成都航空公司,成都航空成为了全球首家ARJ21飞机的用户。
作为一名热爱航空、热爱民航的教师,我怀着满腔的热诚,给成都航空查光忆总经理写了一封信,向他表达了发自内心的祝贺。查总经理在百忙中对本人的来信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他委派有关部门给我寄来了一架成都航空ARJ21的机模,以表示对我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几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成都航空,关注着国产ARJ21飞机的运营状况。
今年4月初,查光忆总经理热诚地邀请我到成都航空公司参观,还特意安排我乘坐国产ARJ21-700飞机从上海飞来蓉城。一开始我还不太敢相信这是真的,以为自己在做梦。直到成都航空工作人员询问我身份证号码,又告诉了我航班号及出发日期之后,我才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亲友们,让他们分享我的喜悦和快乐。
4月23日上午,我早早来到了上海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准备登机。广播里传来“阿娇”抵达机场的消息,她正在降落。我赶忙把目光投向机场跑道,只见她稳稳地在滑行道上滑行,最后停在了远处的停机坪上。我拿出手机,给“阿矫”拍了张照,虽然镜头里的“阿娇”很小,但这是我第一次给她拍照,心里不免还是有点小小的激动。
摆渡车将我们送到了“阿娇”身旁,我下了车,开始近距离观察这架国产ARJ21飞机:红白黄三色涂装,修长的身姿,两个后置发动机,垂直机尾上是成都航空“太阳神鸟”的标志,我赶紧拍几张照片作为纪念。
进入机舱后,乘务组热情相迎。朝机舱内望去,前面2排座位是2-2排列,从第3排起则为3-2排列,属于混合式布局。我在第二排入座,环顾客舱内饰,柔和舒适。我把随身携带的拉杆箱放进了行李柜之后入座,试了试座椅的间距,我1米8身高,伸腿还有5公分左右的空间,比较舒适。
座椅前的袋子里有ARJ21飞机的“安全须知”,我认真翻看了一下。随后,我试了试阅读灯、遮光板、座椅等按钮,手感与以前我乘坐过国外生产的飞机相当。此时乘务员正在为旅客们讲解乘机常识,她们的动作相当规范、到位。
下午1:15分飞机正式推出,滑行一段距离后准备起飞时,我感到瞬间有一股强烈的推背感把我朝前推,直到飞翔在了蓝天上,这样的“力道”跟以前乘坐干线飞机时候差不多。“阿娇”载着我离开了上海,飞向了成都。
平飞之后,开始分发午餐。飞机餐食非常具有四川特色:肉酱面和牛肉,品尝之余,回味无穷。期间空姐还手捧一瓶辣椒酱,亲切地询问我“您需要辣酱吗?”我乘坐过那么多的航班,这样的用餐“问候”我还是头一次碰到,既新鲜又难忘。
作为一名“飞友”,我习惯在飞行途中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这一次也不例外。用完午餐,我特意走到了飞机尾部观察这架飞机的状况。整架飞机只有一个厨房间,位于前舱。卫生间有两个,前后舱各一个。客舱的最后部是乘务员折叠式座椅,平时是翻起来的。我走进了卫生间,进去探究一番,关上门,站在里面感觉空间有点挤,但基本配置都有了,环顾四周,干净整洁,试了试水龙头,出水压力感很强。
沈开达老师年轻时进行航空科普教学。
我乘坐的航班中途经停岳阳后,机长特意来到客舱与我聊天,我们可谓“一见如故”,围绕着国产飞机这个话题,我们言谈甚欢,互加微信成了好友。
在岳阳停留1个小时之后,“阿娇”重新展翅高飞,下午5点41分,飞抵成都双流机场。我与机组全体成员在停机坪上合影留念,感谢他们一路上为旅客们提供细致而又周到的服务。
第二天,公司安排我参观飞行风险控制中心,我把这个部门比喻为航空公司的“大脑”和“心脏”。在这里,通过一个特大的显示屏,我看到了成都航空所有在飞航班的飞行状况,中心负责人向我详细介绍了几个部门的工作职责。我看到屏幕上有两架飞机呈现的是红颜色时,就问负责人“为啥不是其他飞机那种黄颜色?”他回答,红颜色意味着这个航班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或许是因为它前方的天气状况不是很好,也可能是它的油量已经接近预警状态等等,这一切的状况都在该中心的“注视”范围之内,中心24小时有人值班,绝不允许出现纰漏。在该中心内还设有一间会议室,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就将启用这个房间,供应急指挥小组成员使用。
目前成都航空拥有11架ARJ21飞机,安全运送旅客28万人次。听了他的一番介绍之后,我感到一架飞机在从起飞到降落的整个过程中,背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支持和保障工作。
望着坐席上年轻有为的一代人,负责人介绍说他们的平均年龄才27岁,我感到有点吃惊!这么年轻就担负起了如此重大的责任,我为他们感到骄傲,由衷地为他们“点赞”。同时感到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参观结束后,我拿出了自己收藏的部分航空照片、明信片、首航封等,与成都航空的朋友们一起观赏着过去和现在的民航客机,大家在为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感到由衷高兴的同时,也为我国国产飞机成功运营而振奋。
成都航空公司特意为我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一架ARJ21机模和ARJ21首航邮票纪念册,我把自己书写的“成都航空展翅高飞”作为回礼。上海成都远隔千里,我们之间的情谊就像长江一样绵绵流淌,直到永远。
短短的两天参观考察结束了,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与成都航空的朋友们告别,踏上了返沪的旅途。
再见,成都航空!
责任编辑:陈肖
沈老師将他收藏的飞机模型捐献给学校,为航空科普事业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